分享

北大毕业生拉黑父母6年:原生家庭的锅怎么砸

 天道酬勤之人 2020-01-15

01

最近,一个北大毕业生怒怼父母出了名。

王猛(化名),80后男性,从小成绩数一数二,四川某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录取,本科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

但这样一个天之骄子,却写下了万言书,控诉父母对自己多年来的“控制”,以至于自己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

网上的新闻已经很多了,歪姐就不重复,总结一下,王猛与父母结下的“仇”是因为:

从小就感到被父母事无巨细地控制,

从小在心灵上就得不到父母的认可,

为此留下心理创伤,下半生只好自救。

而他的父母却认为:

儿子太揪着往事不放,

我们觉得儿子很正常,

不认为控制了儿子,

他去看了心理医生,才把问题迁怒于我们。

他和他父母恰恰形成了一种非常强烈的对比:

他父母认为:“我做的都是为你好,你咋就想不通呢?不感恩就罢了,还向全世界埋怨?”

而他认为:“为什么你们那么理所当然地控制我的一切,丝毫不顾及我的感受,伤害了我还毫无悔意?”

只是,跟大多数家庭的遗憾一样:孩子在等待父母道歉,而父母在等待孩子说谢谢,最终他们都会失望。

02

这些年,原生家庭这个词已经被大众广而告之了:我无能,是父母关爱过度;我好强,是父母缺爱造成;我怯懦,是父母管教太严;我暴戾,是因为父母就这么对我的。总之,但凡我有任何缺点,都可以从原生家庭找到原因。

从心理学这么多年的研究和案例跟踪上说,这样的分析没毛病。

事实上,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来说,影响非一般地深远。我们经常会发现,你不自觉地,从行为和语言,尤其是遇到事情时的即时反应,都会闪现父母的影子。

而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父母,基本上就是最没有界限感的一代。当然,由于特殊的时代经历,他们也是最缺乏安全感的一代。

而他们的后代,恰恰是中国经济腾飞以来,追求个性解放和自我意识萌发的一代。

这样的两代人三观不一,你认为的好和我认为的好,差距可能要绕赤道一圈,这对冲的矛盾自然像火星撞地球。

一个网友说,她从小就要看妈妈的脸色过活。没考到前三名,妈妈说你考这么差还有脸让我签名?有一次考了第一,妈妈讽刺她说:你这次怎么瞎猫碰上死耗子了?

一直等这个网友毕业后,跟妈妈提起小时候的事,她妈妈还不以为然地说,就是怕你骄傲,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压压你的气焰,不然尾巴翘到天上怎么办?这还不是为了你好,你看你现在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还不是我的功劳。

很多父母意识不到自己的暴力对子女的伤害,无论这种暴力是体罚还是语言。

可是怎么办呢,他们已经是这样了,而后辈还有改变和改造的可能。

或许你的原生家庭已经无法改变,但别忘了,从你开始,就是你后代的原生家庭的起点。

03

话说回来,投胎是个技术活,除了少数幸运儿,哪有那么多完美的原生家庭?大多数人,谁还不曾有过千疮百孔或一地鸡毛的童年?

但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能从输到没底裤的原生家庭中逆袭成长,最终破茧成蝶。

最近我在看《可可·香奈儿的传奇一生》这本书,启发真的蛮大的。

第一个穿裤子的欧洲女性,第一个用自己名字命名香水的设计师,她改变和引领着世界的审美风向,证明女人不再只是脆弱的象征,也可以成为一种优雅的力量。

这个创办了Chanel奢侈品牌的时尚界女巨头,你以为她有什么优渥的出身吗?

1883年,名字还叫嘉伯丽尔的Coco出生于贫民窟,是兜售针头线脑和杂货小贩的私生女。11岁时母亲去世,接着父亲抛弃他们兄妹4人远走他乡。她的整个童年在修女院渡过。

这样的原生家庭也是烂成渣了吧,但是Coco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甘于平凡,22岁的她去巴黎闯荡,咖啡厅卖唱时,一首叫《Coco》的小调唱红了她,人们也开始叫她Coco。

在这个过程中,她结交了两名贵族男士,由此开始人生的逆袭。

原生家庭给了Coco一手烂牌,她硬是靠自己,打出了王牌。

“我自己决定我想成为谁,这就是我。”这是Coco的金句。

张韶涵,15岁出来洗车卖面养家,后来进入歌坛,红了,赚的钱打给妈。可是亲妈却跟她打起了笔墨官司,不但卷走了钱不给她做手术,还对媒体诬陷女儿不养家,教坏弟妹。

她的事业,毁于亲妈。

一直到10年后的最近,她开始复出,打不死的小强又回来了。

烂成渣的原生家庭还有蔡少芬。

蔡少芬的母亲是个嗜赌成性的人,常常游走在各大赌场之间,因为频频输钱借钱还债,蔡少芬为了替母亲偿还巨大的债务,拼命拍戏拍了10年,中间还被迫与感情甚好的男友吴奇隆分手。

擦完原生家庭的屁股,蔡少芬重新站起来,收获了爱情和家庭,她与张晋也成为明星圈的模范夫妻。

04

面对同样稀烂的原生家庭,为什么有的人消极沉沦,有的人却凤凰涅槃呢?

我想提一个词,叫抗逆力。

抗逆力,被认为是抗逆境和挫折的能力,它被纳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大约始于40多年前。

诺曼·加梅齐是先驱。他研究了为何许多孩子不会因为同样患精神分裂症的父母一起生活而患精神疾病,并得出结论:抗逆力的某种特性在心理健康方面所起的做作用,比人们以前想象的要大。

如同很多心理学名词一样,不同的学者对抗逆力有不同的看法,命名也不尽相同。例如,台湾学者称之为“复原力”,香港学者称之为“抗逆力”、“压弹”,大陆也有学者称之为“心理弹性”、“韧性”。

所有这些称呼,对应的英语名称都是“resilience”,其原意是弹性、弹力的意思,即使某物质能在弯曲、伸展或收缩后恢复原先的形状或位置的物体的性能。

引申到心理学上就是指一个人在处于困难、挫折、失败等逆境时的心理协调和适应能力,即一个人遭受挫折后,能够忍受和摆脱挫折的打击,在逆境中保持健康、正常的心理和行为能力。

美国心理协会指出,抗逆力包含多种因素:

它是一种关系──在家人与其他人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支持性关系,这种关系创造爱和信任,能规范角色,给予鼓励和让人安心,从而增强个体的抗逆力;

一种能力──制定切合实际的计划并着力去实现;

一种态度──积极看待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一种技能──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一种力量──控制冲动和强烈情绪的力量。

与抗逆力相关的,有外在保护因子和内在保护因子,内外保护因子越高,抗逆力也越高。

抗逆力特别强调个人品质与环境资源的整合,澳洲学者Lyn Worsley以“多纳圈”来做比喻。

在王猛的万言书中,我看到他在技能方面的欠缺,比如沟通和解决问题方面出了点问题。

他自己也说:“尽管后来考上北大,但是从小的封闭单纯的环境已经让我丧失了该有的社交能力,与一些同学的难以相处也让我对人际交往不再期盼。”

“北大毕业后,我进入一家专业对口的机构上班,但我却没有信心。

因为我的动手能力跟不上,交流也出现问题,加上自卑心理,导致很多事情跟不上。

不到一年我选择离开,此后的几个工作也都不顺利。”

但是,王猛却有难得的能力,他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并且开始学习心理学,积极寻求改变,甚至帮助一些孩子,让他们能够分析问题,解决自身遇到的一些问题。

这种自救和助人的态度,是一个人的内驱力。

如果能清楚自己的强项,了解自己的弱项,相互激活,形成心理资源,就能渡过难关。

最后,我想说,原生家庭再烂,已是既成事实,我们提及这个词,是用来找到原因,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锅扣上,完了做鸵鸟。

把这锅砸碎,有的人靠自己就行,有的人需要别人帮帮忙。无论哪种,都不丢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