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简述

 李金荣LWD 2020-01-15

临床分型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也称隐匿型冠心病,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而无心绞痛及其有关症状,临床分两种类型。Ⅰ型为疼痛警报系统损害产生的冠状动脉疾病(无心绞痛),见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即使有很严重的心肌缺血甚至发生心肌梗死,但患者无心绞痛症状,可能系患者心绞痛警告系统缺陷所致,该型较少见;Ⅱ型为同一患者有症状性(心绞痛)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存,发生于存在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或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患者,该型较常见,这类患者存在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常在心电监护时被发现。

发病机制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糖尿病患者的无痛性心肌缺血及无痛性心肌梗死,可能与自主神经疾病相关;②患者的疼痛阈值增高;③患者产生大量的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内啡肽),提高痛觉阈值;④Ⅱ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常患者,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的程度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

临床特征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主要存在于中、老年患者中,多在心电图检查时发现T波倒置、ST段压低等,患者并无明显临床症状,又不是单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此时患者已有心肌缺血客观表现,在心电图检查中可发现心脏已经受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

早期表现

该病起病隐匿,在发病之前很少有患者能够察觉到,且病程绵长,稍有不适也并不被患者本身所重视,所以如出现下列“奇怪”症状时应引起警惕:①胃部胀满、憋闷,偶有灼热、钝痛及恶心呕 吐感;②激动、劳累后颈部、左前臂、手指、腕部、咽喉、牙床等部位疼痛;③无任何原因可解释的疲倦;④无缘由呼吸拉长、呼吸急促或喘不过气,静坐后症状可好转,然而站起后症状出现。




危害   

临床数据显示,心肌梗死发生前后,3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无症状心肌缺血,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相应升高。目前临床关于该症状为早期、中期或晚期表现尚未明确,然而不排除本病可突然转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猝死现象,因此需尽早诊治。

参考文献:

1. 赖科.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价值观察[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12).

2. 张忠良.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治疗效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8):45-45.



 史大卓,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二级教授,国家中医心血管病重点专科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擅长治疗冠心病、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病、心肌梗死、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