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达20年的密探生涯,曹寅是如何向康熙传递情报的?

 图书馆收藏文库 2020-01-15

引言:

大名鼎鼎的曹雪芹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巨匠,一部《红楼梦》位列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深受国内外读者喜爱。而《红楼梦》中的贾家就是以曹雪芹自己的家族为背景。他的祖父曹寅,官通政使,任江宁织造。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身份;实际上,曹寅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康熙皇帝的密探。自1690年起至1712年殁故,曹寅的密探生涯长达22年。

那么,密探曹寅是如何向康熙皇帝传递情报的呢?这些情报对康熙治理国家又有怎样的作用呢?本文将为你细细道来。

长达20年的密探生涯,曹寅是如何向康熙传递情报的?

一、康熙朝密折制度的形成

在康熙朝,各省官员与京官就行政问题以“本章”向皇帝奏报,而“本章”主要是通过通政司或内阁递呈,也就是说,本章在进呈皇帝阅览之前,其内容已经摘简,格式也经过检核。

过了那么多人的手,保密性可想而知有多差。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想要掌握第一手资料,只能另辟蹊径。

由于吸取了明朝专职特务机构如锦衣卫、东厂、西厂的教训,清朝统治者没有设立公开的特务机构,英明如康熙,更不可能重蹈覆辙。

清初南方地区是反清复明势力最为庞大的地区,为了巩固统治,康熙在江南设立“三织造署”,其职能除了给宫中供应丝织品外,最重要的就是给皇帝提供秘密情报。康熙曾多次叮嘱江宁织造曹寅:“以后有闻地方细小之事,必具密折来奏。”

密折直接进呈至宫中,仅由皇帝一人亲览。而最早运用密折制度的两个人,就是江宁织造曹寅和苏州织造李煦。

长达20年的密探生涯,曹寅是如何向康熙传递情报的?

二、密折奏报的形式和内容

密折不拘格式,可以自由书写,也不用做裱褙、提要、副本这些纯属形式上没有任何实际作用的事情。简言之,密折的特点就是快捷、高效、私密,只奏报对皇帝而言有分量的信息。

曹寅的密折都是缮写在长长的纸上,纸折成手风琴形状,可以平展开来,或折成20厘米长、10厘米宽的小册子。放在一个用封条封好了的小信封里,封条的上面写“固”,下面写“封”,信封上写着“奏折”。然后再用一只大信封套住这只小信封,用一根白纸条扎住大信封,并在纸条下写上自己的衔阶和名字,外包装用白纸包好,在包装口下方再写一遍衔阶和名字,最后用来封箴的几个字是“臣寅”“叩首谨封 ”。

这些程序做完后,密折再被放入一个特制皮匣,皮匣有两把钥匙,一把交给奏折官员,一把由皇帝保管,任何人都无法开启。

对于保密性,康熙非常重视,他叮嘱曹寅:“倘有疑难之事,可以密折请旨。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我们常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康熙连说了四遍,可见其对密折的重视程度非同寻常。

康熙批示密折也从不假手他人,有一次他因右手病痛不能写字,就改用左手批示,绝对要亲力亲为。

长达20年的密探生涯,曹寅是如何向康熙传递情报的?

密折的传递也是慎之又慎。曹寅和李煦都是用信得过的“家人”作为私人信差,把密折递送到奏事处,并交由康熙的亲信太监来处理,直达圣听。康熙阅批后,再经由原途径下达给上奏者。

信差步行往返江宁和北京的时间是29到35天,这种专人专事的制度,使密折绕过了所有的正常渠道,未经批准的人完全没有机会读到这些奏折。

曹寅奏报的内容包括区域性的天气、粮食价格以及盗匪等问题,每道奏折长度一般不超过300字。天气问题如雨水、冰灾、旱情,粮食问题如收成、米价、流通,社情民意如疫病、民情、流言、官吏贪廉,都是康熙关心的。

随着康熙对曹寅信任度的提升,两人在密折中还讨论封疆大吏、科考弊案、“朱三太子”这些更为重要的时政密闻。

比如大学士、史官、户部尚书熊赐履辞官归隐江宁后,曹寅1708年春奉命注意熊赐履的动向。1709年,曹寅收到康熙朱批:“熊赐履近日如何?”曹寅奏报:

“打听得熊赐履在家,不曾远出。其同城各官有司往拜者,并不接见。近日与江宁一二秀才陈武循、张纯及鸡鸣寺僧,看花作诗,有小桃园杂咏24首,此其刊物流布在外者,谨呈御览。因其不与交游,不能知其底蕴。谨据所得实奏。”

短短几句,信息已相当可观,明确回复了皇帝所要知道有关熊赐履的种种疑问,言简意赅。康熙对曹寅的办差效率非常满意。

长达20年的密探生涯,曹寅是如何向康熙传递情报的?

三、密折奏报的重要作用

1.掌握第一手资料

康熙的密探来自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这些人可以直接向皇帝呈递密折。大到辖区内的民政、军事、官吏任免、谋反叛乱,小到气候好坏、钱粮米价、街谈巷议,都是康熙想要知道的内容。密折避开了公开、繁琐的官样文章,无疑给康熙提供了知晓天下事的第一手资料。

2.提高行政效率

密折制度简化了明代以来繁琐的文书处理制度,提高了清政府的行政效率。下情能及时上达、上谕能快速贯彻,而且专人专办,整个流程简洁高效,康熙“身在深宫之中,而照明四海之内。”

3.利于中央集权

正是由于密折的私密性,皇帝和群臣一对一的直接对话,群臣一方面可以直言进谏,另一方面又可广开言路,大臣们相互牵制,对自己的权力和职责有所敬畏,进一步加强了皇权。而且凡密折奏事之人,必是康熙的宠臣,群臣为了获取皇帝的信任,自然勤勉于政,献媚君上,君主专制也得以强化。

长达20年的密探生涯,曹寅是如何向康熙传递情报的?

结语:

据史料记载,康熙一朝,密折奏事的官员有100多人,时至今日,保存完好的康熙朝密折共有3000多件。

如果没有心腹耳目定期奏报,康熙高居庙堂之上,根本无从知道各地的真实状况,仅靠6次南巡是远远不够的。

清初的统治者还有“反清复明”势力的威胁,比如“朱三太子”朱慈焕,他是前明皇帝唯一幸存的儿子,本来以化名在山东教书,但在1708年,浙江等地的多起骚动都假借朱三太子之名而起。曹寅、李煦在密折中都及时奏报了重要信息,做到了防微杜渐,让康熙倍感安心。

康熙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他在位61年,内政外交功绩卓著,这与他施行的密折制度也有一定关系。

雍正登基后,密折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和规范,使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顶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