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九曲弯,在沙坡头形成独特的S型地理风貌,极似中国阴阳太极图
曾被美国著名的《国家地理》杂志作为世界奇观向全球推出
摄于2012年7月23日
(接前)23日一觉醒来已是上午10点,今天得去沙坡头旅游区了,洗漱完毕,走出酒店,在去景区前得先把早饭连中饭一起解决了才是,边走边找吧

一出酒店,旁边就是中卫市火车站
站前广场有个很大的喷水池,若喷时,一定很壮观
马路中央数条横幅高悬,直至前方古楼前

哈哈,原来还是这个

边行驶边看,就是这家了------麦麦手抓馆
这是家宁夏餐饮名店,将车子在这家店门前停妥后,入内
门上方还有“吃羊肉的地方”几个字
来碗羊肉汤、二只馍
把馍撕碎,一块块扔在汤里
这就是羊肉泡馍吧
再来一碗揪面片,也很好吃
桌布上的图案很漂亮、很有西域特色
图中,上部桌布上有一图案----红色背景上有m加一点及“麦麦手抓馆”几个字
与店铺门面上的一样

店门上,“m加一点”-----好像就是人的手,蕴含“手抓”
手抓是其特点
这就是该店的品牌形象吧
这也是结识了一位博友------有才气的年轻品牌设计师后,看到这些总想猜猜的 
门入口处上方(图中左下方),还清晰可见“吃羊肉的地方”几个字

在“吃羊肉的地方”美美享受饱餐一顿后,走出“麦麦手抓馆”
见马路对面有个很大的西瓜摊
走过去瞧瞧,这儿的西瓜都是长圆形的,个儿也大
最奇怪的是横幅上的几个字------“宁夏中卫香山硒砂瓜销售点” 假一赔十
硒砂瓜第一次听说,莫非这是本地含硒的砂地上产的西瓜,西瓜也含微量元素硒?
上车了,抓紧时间向西行,目标------沙坡头景区
途经的这条马路上也是横幅高悬,同样也是电信的另一优惠活动的广告
电信的广告充填中卫市的各主干道,呵呵,现代科技真是渗透到每个角落
国家级首批5A级旅游景区沙坡头,就位于中卫市城西16公里处,是宁、蒙、甘三省(区)的交接点、黄河第一入川口、是欧亚大通道、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它南靠巍峨雄奇的祈连山余脉香山,北连沙峰林立、绵延万里的腾格里大沙漠,中间又被奔腾而下、一泻千里的黄河横穿而过。沙河之间,又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古朴园林。
它东起沙坡头水利枢纽堤坝,西至黑山峡宁夏、甘肃交界处,以沙坡头黄河两岸山水田园及北部的腾格里大沙漠为核心,沙、河相依相偎、巧妙撮合一起。沙、山、河、园交相荟萃,形成了沙坡头独特的S型地理风貌,曾被美国著名的《国家地理》杂志作为世界奇观向全球推出。
城区到沙坡头,只有16公里路,所以没多久就到了

路口标志,大大的金色“沙坡头”三字
还有红色小字“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与上标志对应的路的另一侧,还有这象征战国秦长城、秦始皇长城
上有新旧石器遗址、黄河两岸的史前岩画标志

不远处就到了景区大门入口处了
门票90元/人,当然不包括在景区内部参与的各旅游活动项目
大门内的这个雕塑还没猜出表示何意
(有博友说,这座雕塑其实是自然风化像老鹰的岩石)
真像,有道理

今发现博友文中收集了这张,仔细一看
此雕塑像是一个人,头发吹得飘向后,手指向前方
2012-8-23 又
首先是到沙漠博物馆参观,以便对景区有个大致的了解。

沙漠博物馆,外墙也与沙漠颜色类似
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展馆主体采用钢网架结构
800米的服务中心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高度为18米
博物馆分六个部分:沙漠的形成与发展、世界五大沙漠与中国十大沙漠、神奇的沙漠生命、沙漠文化与沙漠传奇、荒漠化与沙尘暴、沙漠治理与沙产业。
这是一座集科普基地、沙漠健身基地、国际治沙学术交流基地和治沙人才交流基地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沙漠博物馆,充分体现艺术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的和谐融合
一、羊皮筏子的制作及历史

提起古时黄河上运输,一定会想到羊皮筏子
馆中图片详细介绍了羊皮筏子的制作,为便于清楚了解,摘录如下:
羊皮筏子是以羊皮为囊吹气鼓胀产生浮力,如现代的气垫船。
杀羊时如蛇蜕皮似的,将羊皮完整地从肌骨上囫囵脱下去羊毛、青盐鞣制、灌入适量菜油使其坚韧。
再四肢、脖子、臀部开口扎紧,腿部开一小孔,气吹足,成皮囊。
用绳子一排排绑牢在框架横梁上,成羊皮筏子,皮囊多少不等,视羊皮筏子大小而异。
不装饰、其貌不扬,毫无娇情,沉稳、倔强。多么艰苦不沉沦、穿山过峡,筏子客悠然谈笑
这是在叙说羊皮筏子的历史,便于清楚了解,也摘录如下:
历史记载羊皮筏子最早见于《后汉书》,匈奴人“乘马革渡河”、护羌校尉邓训“缝革囊为船”在青海贵德载兵横渡黄河情景。好多书中记载羊皮筏子甚至航行到黄河下游的山东一带。
近代1948年秋,解放军用牛、羊皮筏在永靖尕脑渡口抢渡黄河进军青海,500名筏子客用5天时间将3万名将士和2000匹战马及武器装备在风大浪急险情下送过黄河,立下战功。
50年代还是来往如织,运载蔬菜瓜果,百货穿梭城乡间。现重现沙坡头黄河风情线上,供游人观赏、乘游,唤起人们的古之幽想

展出的羊皮囊实物
展出的由羊皮囊制作的羊皮筏子实物
二、神奇的沙漠生命(沙漠植物与沙漠动物)
灰鹤、秃鹰
沙漠的各动植物标本

沙漠生态图
三、沙漠科普知识
详细介绍沙漠、沙漠与沙地、沙漠与黄土
图片放大了看看
沙漠是沙质荒漠,是风成地貌,占地球陆地三分之一
沙漠化则是指植被破坏后,受气候影响,绿色原野渐变成类似沙漠的景观
沙漠与沙地的关联区别
半湿润、半干旱形成类似沙漠的地貌类型称沙地
沙地以固定沙丘(植被复盖率大于30%)
半固定沙丘(植被复盖率在10%--29%)为主
沙漠与黄土是“孪生沉积”
黄土常在沙漠的下风向,我国一般处于沙的东南外围
黄土形成始于250万年前
了解沙漠黄土边界带环境变化很重要,有助预测未来气候及变化规律
四、腾格里大沙漠与沙坡头治沙奇迹
包兰铁路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头坡度最大,风沙最猛烈。
为保证铁路畅通,避免路轨被沙埋住,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铁路两侧营造防风固沙工程,铁路两侧巨网般的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包兰铁路沙漠段几十年来安然无恙。
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关注,不少外国治沙专家慕名前来考察。
1984年,国务院将沙坡头列为“中国第一个沙漠自然生态保护区”;1992年,国家为沙坡头治沙成果颁发了“科技进步特别奖”。
到了20世纪80年代,旅游部门发现沙坡头这独特的景观,便将它建成一个颇具特色的游览区。
将麦草扎成方格网,网里撒播耐旱沙生植物
几年后,腐烂的麦草及沙生植物的落叶
在沙子表面形成一种有机物质----沙结皮,生态逆转
展出的沙坡头麦草方格网实物------人类治沙史的奇迹
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单位”
五、采集的世界各地大沙漠及我国大沙漠的沙子样品


六、沙坡头秦代陶窑遗址、新旧石器遗址

展出的汉代陶器
馆中还有利用现代化高科技,安装的供游人玩的沙雕游戏
当然是要投入钱币的哟
展出的沙雕实物
博物馆里好多地方旅游团队是不去参观的,粗略走过甚至跳过,只有自助游的,才有时间慢慢参观、细细品味。再则出于对沙漠亲近的渴望,想多多了解它的一切,所以对馆中展出的图片与文字介绍,丝毫没觉得枯燥乏味(包括我这个不出门的网游者 )。馆中一圈兜下来,收获还是蛮大的,也许对于生活在西北方的朋友来说,早已不足为奇了,但对于没到过大西北,一直生活在南方的人来说,了解了这些确是很兴奋的。在旅游中长点相关的科普知识,真的是很不错。
在了解了沙漠知识、沙漠文化后,呵呵,沙漠就近在咫尺啊,接下来当然是迫不及待地实地体验去了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