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强在于凝聚人心

 红谷斋主人 2020-01-15

国强在于凝聚人心

读《荀子》第十二章  议兵十五

(峻岫)

(原文)

兼并易能也,唯坚凝之难焉。齐能并宋,而不能凝也,故魏夺之。燕能并齐,而不能凝也,故田单夺之。韩之上地,方数百里,完全富足而趋赵,赵不能凝也,故秦夺之。故能并之,而不能凝,则必夺;不能并之,又不能凝其有,则必亡。能凝之,则必能并之矣。得之则凝,兼并无强。古者汤以薄,武王以滈,皆百里之地也,天下为一,诸侯为臣,无他故焉,能凝之也。故凝士以礼,凝民以政;礼修而士服,政平而民安;士服民安,夫是之谓大凝。以守则固,以征则强,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

兼并,现代词汇中的意义就是“并吞”或者叫“吞并”,总之是一个国家把另一个国家吃掉。在中国的“战国”时期,这种“兼并”的事情经常发生。因此荀子说:“兼并易能也,唯坚凝之难焉。兼并别国并不难,但是要想彻底征服一个国家,真正地占领这个国家却是很难的事情。齐能并宋,而不能凝也,故魏夺之。国发生在周赧王二十九年,相当于公元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齐将军韩聂奉齐愍王之命,举兵攻打宋国,宋国民心涣散,宋王偃出亡魏国。随即燕国将军乐毅统率燕、秦、楚、韩、赵、魏六国军队攻打齐国,攻取齐国七十馀城,齐国几乎亡国。魏国乘机占领的宋国。燕能并齐,而不能凝也,故田单夺之。燕国虽然乘机占领了齐国,但是燕国不能征服齐国的人心,所以齐国名将田单,坚守即墨,用火牛阵大破燕军,收复齐国失地七十余城,安平君,拜为相。韩之上地,方数百里,完全富足而趋赵,赵不能凝也,故秦夺之。周赧王五十三年,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占了韩国野王,控制了上党地区。上党人决定利用赵国抵抗秦国。赵国在上党不能凝聚人心,坚持抵抗,最后上党落入秦国人之手。故能并之,而不能凝,则必夺;不能并之,又不能凝其有,则必亡。能吞并但是不能凝聚当地的人心,如此必然形成长期的消耗战,被占领地区长久的处于战乱之中。如果能吞并却不能长期占有,那就必然陷入泥潭,走不能走,留不能留,撤兵不行,不撤兵也不行,长此以往只有被拖死。战争是政治的体现,政治是人心换人心。战争、吞并、侵略,可以暂时具有某个地方,但是不能征服那里的人心,不能改变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只能增加仇恨,激起反抗。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到处点火、到处占领,到处控制,到处惹事生非,但是他根本无法征服当地的人心,更不能改变人家的观念和信仰,所以美国的这一套必然会失败。能凝之,则必能并之矣。到了一个地方,只有凝聚起那个地方得人心,你才能在那里站住脚跟,受到欢迎。而要受到欢迎,站住脚跟则不能是侵略,只能是尊重人家,友好和合作。得之则凝,兼并无强。得人心就能凝聚力量。搞侵略,搞欺凌,搞霸权,不但不能得人心,自己不可能变得强盛。古者汤以薄,武王以滈,皆百里之地也,天下为一诸侯为臣,无他故焉,能凝之也。古代商汤的亳城,周武王时代的鄗城,都不过是方圆百里的小地方,而天下的诸侯们都服从王朝的命令,心甘情愿地做臣属,为什么?就是因为能够凝聚人心。故凝士以礼,凝民以政;礼修而士服,政平而民安;士服民安,夫是之谓大凝。凝聚人心依靠法律,不依靠实力,不依靠霸权;凝聚人心依靠为老百姓办事,遵守人家的法律。凝聚人心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与人为善,以促进进步和繁荣,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人心。以守则固,以征则强,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一个国家靠自强,靠和平,靠发展,才能坚不可摧。用征服的办法兼并人家,侵略人家只能自取灭亡。两千年前是如此,两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署名 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