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见高迪,在他那不可复制的童话世界|古埃尔公园

 书虫游世界 2020-11-28

不知不觉在圣家堂逛了4个小时,顾不上吃午饭,我们直奔高迪的另一大作品——古埃尔公园。按照事先做好的攻略,我们乘坐地铁L5线再转L3线到Lesseps站下车。出地铁口有个桑坦德银行的营业网点,116路公交车站就在银行门前路边。116路是个小型公交车,在这个路段单向行驶,坐到Av del Coll del Portell-Baixada de la Glòria站下即可。虽然车上有显示屏提示前方到站,但我还是不停地四下张望,生怕坐过站。此时,我身后的一位西班牙老太太轻轻拍了拍我,用西班牙语问了我一段话,我不懂西班牙语,但听懂了其中跟英语很接近的“Park Güell”,我猜他一定是问我是不是去古埃尔公园,于是点头答是。老太太用手势示意我坐好,然后指了指自己的双眼。我看懂了,她是让我踏实坐着,她帮我看是否到站。真是好心人!果然,快到站时她示意我准备下车,我冲她微笑着点头答谢 “Gracias!” 下车后左侧有个台阶直接上山,一直向东可达公园售票口。路上可以看到远处的圣家堂和阿格巴塔。



为保护这个世界遗产,公园中心区采取了限流措施,每半小时只允许最多400人进入。我们买的8欧元一张的门票上标注了进入的时间是14:30-14:59,还有一个多小时才能进。那就先在外围看看吧。从售票处向山下望去,可以看到长长的围墙用红白两种颜色的马赛克墙垛装饰,每隔一段会有Park或Güell的标志。

 

围墙里的红房子叫拉拉尔德之家,19世纪末欧塞比·古埃尔(Eusebi Güell,1846-1918)买下这个地块时,这座房子也包含在其中。高迪保留了它原有的古典风格造型,略加装饰后作为古埃尔一家的居所。1931年,鉴于这里已成为巴塞罗那市的公共设施,此建筑被用作巴尔蒂里·雷萨科市立学校。我们可以看到楼前的操场和运动设施。

说到这里,我们应该首先了解一下古埃尔公园的历史。1888年巴塞罗那通过世博会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风貌,巴塞罗那的市政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大企业家古埃尔试图抓住这个机会,于是买下这块当时被称为“刀削山”的荒蛮之地。之所以被称为“刀削山”是因为这里几乎没有什么树木植被生长,而古埃尔雄心勃勃地要将它建成一座当时最流行的英式花园。依他的观点,这里空气清新,可以俯瞰市景和大海。于是委托高迪建造一座专供富人居住的庄园式社区。1900年起社区被划分成60个地块开发建设,初期工程进展顺利,高迪规划了整个社区,弗朗塞斯克·贝伦格设计了粉色的样板房,朱里·巴特耶维尔设计了白色的特利亚斯之家。但是,迷恋市区繁荣的富人们并不想住到这个交通不便的土山上,他们对高迪的自然主义风格也不感冒。据说有一次高迪对古埃尔说:“有时我认为只有我们两个人是喜欢我的这种建筑风格的。”古埃尔答道:“我不喜欢你的建筑风格,但我尊重它。”由于销售极不理想,1914年古埃尔决定放弃这个项目,但他一直居住在这里直到1918年去世。高迪听从了古埃尔的建议,自己掏钱买下了样板房,从1906年搬入一直住到1925年迁居圣家堂工地。1922年巴塞罗那市政府从古埃尔家族手中买下这个未完成的项目于四年后改造成公园向公众开放,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上图中山上的白房子就是特利亚斯之家,而高迪买下的粉色样板房如今成为高迪故居博物馆。

我们向山下走去,远远地看见糖果屋一样的社区门房,那是梦幻般的建筑,定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欣赏。高迪能够交到古埃尔这样既富有财力又欣赏其才华的朋友,真是非常幸运,这当然也是我们的幸运,是全世界建筑艺术爱好者的幸运。顺着门房往院里看,那片苗圃叫奥地利花园,因市政府改造公园时接受了奥地利的树木捐赠而得名。

走近那两座门房,左边的大窗户建筑是曾经的社区接待室,现在是书店和纪念品商店。巨型的窗户仿佛一张大嘴,而上方的两扇小窗又像两只小眼,一副顽皮可爱的样子。

右边的建筑是曾经的门卫室,现在是巴塞罗那历史博物馆的一部分。两座建筑都采用了加泰罗尼亚特有的拱顶设计,窗户也都做了圆弧处理,白色的房顶仿佛厚厚的积雪,让人想起一些童话故事。

快到点的时候,门口陆续有人过来排队,貌似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人。

这个铁艺大门是不是很熟悉呢?我们在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看到过的维森斯之家大门,那是高迪的早期作品,这里的我想应该是复制品吧?



终于可以进去了,迎面是标志性阶梯,它连接了入口广场和上层的圆柱大厅。阶梯由一组装饰物分隔成两列,首先是个蛇头喷泉,蛇头从一个圆形的马赛克装饰物中探出,头后是加泰罗尼亚的条形标志。




蛇头喷泉后就是大名鼎鼎的加泰龙了。这只彩色大蜥蜴被视为这个公园甚至高迪的标志,在所有巴塞罗那的纪念品商店几乎都有大大小小的复制品。它的后面是三角蛇雕塑,高迪似乎特别喜欢这些最原始的动物。



阶梯两侧的墙壁镶嵌着漂亮的马赛克拼图,看似规整,却又随意,虽然不是连贯的几何线条,却又能看出对称的辐射图形。这也许就是高迪钟爱的特殊装饰手法trencadis吧,我们姑且称之为碎瓷拼贴技术。




阶梯顶端的圆柱大厅由86根多立克式圆柱支撑起上层的广场。这里原本是用来作为社区的自由市场,因此有几处没有立柱,留出相对较大的空间。



大厅屋顶同样装饰了若干碎瓷拼贴。这种手法常常采用一些废弃物二次利用,比如下面这个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采用了许多碎瓷盘和瓷杯。



这个则使用了许多碎玻璃瓶和玻璃杯。



圆柱大厅上方是自然广场,也被称为希腊剧场,因为当初设计是用来举行露天表演的。改造成公园后这里举办了不少露天活动,包括民间舞蹈、体育比赛,甚至热气球升空等。


不过这里最著名的还是高迪的学生茹若尔(Josep Maria Jujol)设计的波浪形长椅。这个号称世界最长的座椅把碎瓷拼贴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波浪形设计使得人们坐在这里聊天时既全场融为一体,又在每一个圆弧中保持了一定的私密性。



良好的排水设计保证座椅在雨后也能很快恢复干燥,供人们休憩。



自然广场侧面下台阶有个高迪特色的小铁门通往一条泥塑般的长廊,那种泥土块和石块粘合堆砌的方法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家中阳台上看到的燕窝。高迪啊,你得多崇尚自然呀。我相信只有对建筑结构和物料材质掌控自如的人才敢做出如此的作品。



走进长廊内部,熟悉的曲面,倾斜的支柱,保持了高迪一贯的风格。

这条长廊叫洗衣妇长廊,因为有一根支柱被塑造成一位洗衣妇的形象。

 

站在长廊外侧,回首圆柱大厅,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与自然广场之间的关系。

 

继续朝西走,长廊收尾于一个带螺旋立柱的斜坡。倾斜的立柱象一根根螺钉插入大地,支撑起一个圆形的观景平台。

 

走出长廊也就来到了拉拉尔德之家的侧面,很难想象,这座巨大的红色建筑只是古埃尔一家人的居所。

 

从这里走出收费的中心区在外围向东绕,好去看看那个“样板房”。途经自然广场北侧时,有个免费的公共厕所。这里比广场高约两米,有工作人员巡视防止某些想逃票的人突然跳入广场。棕榈树将影子画在沙地上,仿佛一个个诱惑的眼神。

 

东侧的粉色“样板房”,高迪和他老爸从1906年住到1925年,现在是高迪故居博物馆。我们就此与童话世界作别,以后再没看到过如此奇幻的公园,高迪的天才是不可复制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