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时,吃不饱肚子的那些陈芝麻事儿

 安东老王 2020-01-15


福成百天照(1960年2月)


要过年了,想写篇过年文章。想来思去,竟想起幼时吃不饱肚子的事儿。就算是忆苦思甜了吧。现在说别忘初心,一个意思,就是不忘本呗!
其实,关于挨饿,是福成从童年直到少年最深刻的记忆了。

儿子的百天照(摄于1985年)

我们那一代人,大概和福成有着相同的记忆的,恐怕不是少数。1959年农历十月,俺出生在辽南庄河叫观驾山村王炉屯的地方。十几户人家,都是本家。祖上闯关东较早,落户于这地儿,是因土地还是挺多的。奶奶进老王家门的时候,家里有马车呢。但爷爷那一辈儿兄弟多,一分家,就没啥东西了。要命的是,爷爷去逝得早,才三十出头的奶奶一人带五个孩子生活,那日子苦的穷的,今天你没法儿想象。等俺娘进王家门的时候,家里有什么呢?三间稻草房,还有爷爷留下的两大件:木柜和高桌子。

孙女的百天照(2015年)

娘怀我的时候,拉肚子好几个月。后来家人回忆,若不是叫有一位老中医给治好了,我这条小命就没了。
生下来赶上”低标准“(当地称二两半,即每天每个大人供给二两半粮食),于是挨饿。一饿三年。看看题头的百天照,和我儿子与孙女的照片比较,那福成是生下来就很瘦的呀。而且,那照片上,婴儿的我是不笑的,不但不笑,小眼神儿还是惊恐的。对比上图孙女和下图1990年代宝宝(儿子他小姨的女儿)的照片,差别在哪儿呢?

吃是一件大事。天大的事。四年后,大妹妹出生,又两年后,弟弟出生。妹妹出生,我不记事儿;弟弟出生,我记事儿了。娘在月子里,有鸡蛋吃了。一顿好几个。当然她也不敢使劲儿吃,总要留几个在锅里。

有一天我实在是太馋了,就偷吃了一只。正吃着呢,娘发现了,这把我吓坏了。这场PP是要挨打了。但那天,娘没有打我。后来娘回忆说,她当时安慰说,“妈不打你,不打你!吃吧吃吧……"娘知道我饿,,是因为饿得呀。娘哭了。

弟弟百天照(1965年)

  弟弟出生时,家境虽好些,但吃饱肚子的日子并不常见。因此,家里好吃的,我们叫好东西,一般是先给他。

  到腊月,家里蒸年糕,我们吃高粮米面儿的,弟弟吃大黄米面的,因为大黄米面更可口些。

  不过,弟弟也并不因为家里的照顾,就能天天吃得饱。因此,在很小的时候,他就体会到了吃的重要性,稍大,他告诉娘:娘,俺长大就管家里吃的!这句话是他的第一个人生目标,这个”管家里吃“的伟大理想,影响到他后来上大学的选择,学了农村经济专业。

弟弟幼儿时照片(1960年代)

  饿肚子,这种感受不知今天的孩子们有没有。福成进入少年时,肚子里少米缺粮是常事儿。平常年景,好过的是夏季,那时土豆和豆角下来了,又有其它的”瓜菜代“,不会太饿。

  难过的是冬天,粮食要省着开春吃,就只有酸菜汤了。俺家的酸菜汤,酸菜放得也不多,汤里放几块盐的猪骨头棒子。我们几个孩子就在汤里挑骨头,那骨头上多少有一星儿点可怜八叽的肉。  

福成的少年时代(1960年代)

  后来的年月,娘回忆往事,常常后悔在我幼儿时,不能让大儿子吃饱。”胆子太小了“,娘说,”二两粮那些年,人家让偷都不敢。“是的,娘胆子小,其实是道德感太强了,看园子的可怜我们,想叫她到生产队的地里掰些生苞米回家,她不去。

  因为吃不饱,儿时我也有两次偷东西的事儿。一次是五六岁的时候,到南山坡拨花生,花生还没有拔出来,先把自格儿给吓跑了。

  第二次是十来岁吧,跟着大些的孩子(都是我的叔叔辈)到南面的陈福喜家偷西红柿。他们说我小,进园子里方便,我就扒杖子进到园子里。先是干掉一个西经柿,再摘时,就被人家抓住了。

  陈家是娘的亲戚,陈福喜我得叫三舅。三舅把我领回家,我羞得无地自容。但他既没打,又没骂。到是拿了好几个鲜红的大柿子,让我吃。

  ”要是想吃,就告诉三舅。“他送我回家的时候,很和霭地说,”就是别偷,啊!“  

  从那以后,我没有再偷过东西吃。但因有偷过奶奶的鸡蛋吃的”前科“,有一次被娘怨枉过。直到上大学的时候,娘还问过我,小时候那次到底拿没拿?

  这事儿我确实没干。每年端午节,娘就分鸡蛋给我们,奶奶分得最多,她也不舍得吃,就放在头顶上的一个小筐儿里。我们分得少,一两天便吃光了。因此呢,我总要掂念着奶奶筐里的那几个鸡蛋鸭蛋。奶奶常常是偷着给我一两只。上学了,懂事了,知道孝顺了,我就不会去吃属于奶奶的端午节的鸡蛋了。

  那天,娘把我好个打。虽小,也是怎么打也不招呀,我没偷!

  

  从婴儿、幼儿到少年,没有一年不盼年的。盼年盼啥?稍富点儿的家,孩子可能还盼买点鞭炮玩。

  福成呢,只有一样,有好东西吃呀。大年三十早上,能吃到大米粥。一年到头,也只有这一天早上,能吃到大米粥。初一中午,能吃到大米饭,带小豆的米饭。初二三,能吃到馒头,当然还有在过年的三天里,每天晚上的饺子!

   

  第一次吃上纯肉馅的饺子,是我十五岁那年。这事儿记得清清儿的。上图就是吃完纯肉馅饺子后拍照的。

  1974年8月16日,我和洪堂叔(上图右一)送我们屯里的五七战士老金(金冶良先生)的小儿子金江波,到庄河城里。

  那时老已经被”解放“到县商业局当头头了。我们三个小伙伴在老金的办公室玩,到中午老金(我称爷爷)领我们进了一家馆子里,吃饺子!先是上来半斤,咬一口,妈呀,全是肉啊!

  我和洪堂叔两个都是把自己盘子里的一扫而光。就又上来半斤,又叫我们全部干掉了。

  到目前为止,1974年8月16日中午在庄河馆子里的那顿饺子,是福成所吃的最好吃最好吃的饺子。

  看看孙女的婴儿照,福成无比幸福。我们这一代人,在祖辈、父辈两代人的勤劳与奉献中长大,加上我们的奋斗,让我们的儿女和孙儿辈过上了不再饿肚子的日子,他们今天所过的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是几辈子人艰苦奋斗所奠基的。

  今天,我们向饥饿告别,向贫困告别,但我们仍会记着那些挨饿的岁月。娘在世的时候,常告诉我们的一句话是,”苞米粥能吃上流儿了,就行了!“娘说天天能吃上玉米粥,就该知足。她是被饥饿饿怕了。

  福成相信,我们的儿孙们会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