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四个月都扑不灭大火。动物一波一波被烧得体无完肤,新闻和图看着看着就流泪了,止不住。真是岁数越大,越是心生悲悯。生命,在天地的眼里是何其的脆弱。某一猿类飞升有了智商之后便成为了可以驾驭动物的神,但却没能力在危难之间拯救它们。天地的确不仁,真的看把世间的万物当作了刍狗。我难以想象,老子当年脑海里浮现出这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时内心究竟有多么的悲凉和痛彻。做为一个平凡人,除了向内心祈祷再不要发生类似的事,剩下的就是不要去经历这样的灾难,便是最好的经历了。 源于个人无法抵挡岁数的增长,所以与这个社会和世界发生了更多的联系,脱离愤青时代的谩骂和嘲讽。如今,已然热爱上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这三者“相互发生关系”后水溶交融,缠缠绵绵所营造的“社会和世界”。无论这个世界汇集了多少政治,经济,文化的要素,它依然是一个镜像世界。有人会问啥,啥叫镜像世界呢?直白一点,就是你是谁,镜子里的人就会是谁。很多人也想明白了“镜像”世界的原理:你对于这个世界,有着怎样的认识,这个世界,就给呈现给你什么样子。你观察的事物的立场,决定了你看待事物的角度,你站在山巅,那必然是一览众山小。你站在山下,必然不知庐山真面目。这世间,芸芸众生。这世间,人生百态。这世间,由无数个镜像碎片才能拼凑完整。 继续积攒碎片,继续积累认识,继续改变世界观。平凡人,没有办法改变世界,只能过改变世界观,重新获得眼中的世界,进而重新认识世界。 平凡人心理承受不住那多的遗憾和不幸,即便获得了很多信息,也要迅速清零,才能一直保持“侥幸”的局外人心态,不惊不惧的努力过好自己的小余生。多数空虚的人,在到处找补意义去填那因空虚而塌陷的洞,熟不知那是个无底洞。一个人,所追求的仪式感,是内心的丰满。一群人,所追求的仪式感,是扎堆后彼此感觉不孤独。 我的学生总私信问我看书学习的方法。这方面,我写的文章他们从来不仔细看。以为好友有个我,就比吃药还管用。我总会扎心回复,你的屁股如果不能在板凳上坐稳了,就不要问我什么是方法。你有没有发现,相比维持经营一段关系,一种关系,主动放弃突破你底线的关系更需要智慧和勇气,除非你无欲则刚。你以为职场里的中年人什么都没做是比你蠢,什么都不争,是没能力。其实,那都是他们思虑再三后才放弃的东西。 在世俗的社会中,你如果想知道中年人和年轻人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就去问问那些比较风尘的女人,他们会一语中的的告诉你:中年人有钱一般很油腻,年轻人没钱,所以无法善待自己的青春。对人世缺乏深刻理解的人最喜欢去比较,因为别人的评价是他们打开自己的一扇门。大部分人也通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方式,自我催眠。很少有人能把自己的命运,安排的竟然有序。因为这得参透天机,参透了天机就意味着得肩膀上扛事。把欲望当理想,一般人没这能力。那些不贪图急功近利的人,往往是琢磨透了世俗人急功近利之心,所以也就致富了。机会往往只是你跨越基层的一把钥匙,开了门,能走多远和多稳,是能力和认知的事。 有些人的存在感,必须依托另一些人存在而存在。另一些人一旦消失,慌张紧随其后。时代发展的越快,命运越渺小。命运往往混在时代里,不停轮回在许多人,时代一变,命运就会被瓦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不如今天激光打印,就是这道理。数十年的集体主义,将每一个自我压抑到一个时代下终于爆发了,他们悄然的塑造了一个新兴经济体。以个性张扬,标榜自我为口号,开始教你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接着勾引你去寻找的自我,结果找了一圈,你都没找到,你还是焦虑。在实体经济层面,一个人要成功,获得商业利益,必须精通各种社会关系,花大量的时间于其中折腾,而在资本化生存的虚拟经济中,给任何人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可能。一个人,完全依靠自己的智慧独立去战胜市场,这种可能性大为增加。在这种生存状态下,一个人是否成功,完全可以更多地依靠个人的修养与修为,而不用看任何人的面色,甚至与年龄、体力、性别都不再密切相关。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向着神走去,却始终无法成为神。为什么?其一,一路从猿类进化而来,人的血液里凝固太多了动物的本性。其次,人与神,本就是两个物种。通婚可以,进化no w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