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忧虑、记挂,是一辈子的事情。 特别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更是孩子的指路明灯,引领他们成长进步。 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们建议父母帮孩子做好规划,引领他们变得更优秀。 1 规划好生活作息 成年人都明白时间的重要性,但孩子一般没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概念。 因此,要想培养孩子正确的时间观念,父母可以从日常作息做起。 在家庭生活中,必须时刻遵守健康的生活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饮食规律,保证运动。 若孩子还未形成习惯,或还未脱离假期的懈怠状态,父母就要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早睡早起,和他们一起锻炼身体。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孩子的成长轨迹往往顺着父母的指引方向发展。父母只有做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影响孩子。 规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不仅包括作息时间,也包括各种生活习惯,包括让孩子少吃零食,多吃蔬果,少宅在家里,多参加户外活动。 良好的生活作息是健康生活的保证,孩子从小培养而成的良好习惯,将伴随他们一生。 2 规划好学习时间 很多父母总对孩子说:“你要自觉,学习是你的事情,爸妈帮不了什么。” 可我们该明白,大多数孩子不懂什么叫“自觉”。 一来,他们只知道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却不知道该如何改正。 二来,他们还没能够很好地约束自己,需要父母和老师加以引导。 让孩子自觉学习的前提,是帮助孩子规划好学习时间。 放学回家后,孩子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完成作业,而不是把学习放到一边去玩耍。 根据作业量控制好写作业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2个小时,保证还有做其他事情的时间。 父母帮助孩子规划学习时间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提高其学习效率,,约法三章,要求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奖罚分明,才能保证效果。 学会学习是进步的前提,当孩子学会了规划自己的学习与时间,他就掌握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3 规划好努力目标 学期刚开始时,我们都知道要给孩子制定学期计划,最好能够定下学期目标。 因此,很多父母都让孩子“今年拿第一”、“每科考高分”、“多争取老师的表扬”、“科科拿A+”…… 父母要明白,给孩子制定的“口头目标”越多,孩子反而越茫然。 他们希望能够让父母满意,也希望能够考到好成绩,但父母过多、过高的要求,会变成了孩子的压力。 况且,很多目标听起来是分散的,不利于孩子理解并且落实行动。 目标太多,对于孩子来说等于没有目标,因为他们不知道从何下手。 因此,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设定,目标不能太多,最好限定范围。 想让孩子考到高分,就要建立阶段性目标,如单元测试要考到多少分,期中考要进步多少名等等。 短期的、简单的目标更有方向感,有利于让孩子集中精力去攻克。 4 规划好兴趣培养 如果说“教育是一场投资”,那么这场投资不应是单一片面的,而是多元丰富的。 因为,教育的主体是孩子,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兴趣培养同样不能忽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仅能让他们发展多才多艺,更能健全其性格与人格。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发展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后,就等于发展了自己的小世界。 孩子有个兴趣爱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只要是他们喜欢的,而且是有益的,都应该好好支持与鼓励。 多观察孩子,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东西,鼓励他们做喜欢的事情,是父母对孩子的最大支持。 5 规划好教育的度 孩子的当下是可以规划的,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正确的方向。 但是,孩子的未来是不可规划的,父母的过度掌控,就是限制。 很多父母把孩子养成温室里的花朵,肩不能扛,苦不能吃,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很吃亏。 我们一定要规划好对孩子的教育,掌握好这个度,把教育自由还给孩子,让孩子释放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与发展潜力。 · 把成长空间还给孩子 在孩子每天的学习与生活中,一定要预留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放松减压,多参与到生活当中。 · 把决定权还给孩子 不要什么都替孩子决定,这样只会养出一个没有主见的软弱孩子。适当地把决定权还给孩子,鼓励他们自己考虑事情,自己做决定,十分重要。 《礼记·中庸》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不打无准备的仗,也不让孩子盲目地横冲直撞。 用爱去引导,用信心去培养,孩子的未来一定会很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