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 张佳 来源丨喜新(ID:noyanjiu) 导读:抖音的内容为什么这么好看。可以说,音乐起到的作用至少占50%!可以说,抖音音乐对这个视频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而且音频/音乐的选择,对于上热门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抖音的背景音乐为什么重要? 每一个“创新”产品上市的第一件事就是教育用户。因为只有当用户适应了产品的逻辑,他才能忍不住给周边的人安利。大部分产品教育用户的方式是撒钱,这属于物质激励;而抖音不同,他用精神激励快速且有效的完成了用户的教育。 其他产品培养的是用户习惯,而抖音则是培养用户预期。 你应该越来越的发现,你身边的人不小心就哼出了抖音里的神曲,这时你应该能真真切切感受到,神曲一响起,你自己也跟着兴奋/快乐起来。 这就是抖音给你培养的“精神习惯”——音乐预期。你或许甚至认为这些音乐是抖音专属的; 你应该也越来越发现,那些高赞的、高评论的短视频,大都有非常相似的节奏:
你没有数秒,但你就是知道该转折了,或者你不知道他已经转折了,但是你瞬间就能get到视频的梗。 这根本的原因就是视频的背景音乐。 你是在什么时候被培养出的这种预期呢? 假设你每天会花1小时刷抖音(2小时都不为过吧?),每个视频15秒,那么你每天至少会看240个短视频。抖音为你推荐的短视频,80%以上是高赞的,也就是被其他用户认可过的——这些视频的背景音乐和视频内容有很好的衔接。 你并不是被视频的内容感染,而是习惯了视频的节奏:几秒完成铺垫,第几秒达到高潮,第几秒完成转折。当某个陌生视频推送到你的屏幕,如果它符合了你的习惯,你会感到愉悦;如果它没有,你会刷到下一个视频。 另外,你是否还记得抖音刚开始什么最火?是手势舞。回去看看那些曾经火爆的手势舞,是不是每一个动作都要和音乐的节奏完全吻合? 为什么节奏很重要? 今日头条系产品有一个数据指标,是其他内容产品没有被使用的:停留时长和完读率。在今日头条后台展示的最重要字段也是这三个数据: 这说明它们是今日头条系统判断你的文章是否准确触达用户的核心依据,如果有很高的完读率和停留时长,机器会认为它推荐对了,然后滚雪球式的向更多类似人群推荐。 既然是同一个团队开发的产品,肯定使用了相似的推荐逻辑,所以用户是否重复观看你的视频(停留时长),是否完整的看完了你的视频(完读率)决定了系统是否会把你的视频推荐给更多的人。 你应该见过一类很火的视频,那就是让用户一次没看明白,但是还有再看一遍的欲望的视频。 用户没有看懂你的内容,但是为什么会再看一遍呢? 因为你的视频节奏符合了他的预期,既然内容没有为预期做出贡献,那剩下最重要的就是背景音乐了:
还是没看懂?还有上千条评论做支撑。 “标准”的节奏是什么?
这是一类大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自己怎么搞都火不起来的玩法。我保存了大概20几个划照片的视频,看过N遍后发现这些视频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照片滑屏的时间点,和配乐的重音节奏完美的重合,比如下面这个: 这段视频获赞260W,当然美丽的奶奶功不可没,但是不得不承认,它的音乐和滑屏时机把握的让我很爽,每一次滑屏都卡在钢琴的重音上。
如果你应用了热门神曲,但是没有在内容上赋予和热门神曲一样的转折点,那它真的就只是个背景音乐了。 举几个例子: 《Kiss Fight》,你如果没有夜景,没有在音乐高潮的时候(22'')亮出“繁华”,那基本就失败了 Kiss Fight Tülpa & BLANKTS;Gnash - Storytales《moshi moshi》,如果你的视频内容在音乐高潮的时候(30'')不是阳光、海岸、奔跑的漂亮女孩,那基本也就失败了 Moshi Moshi Poppy - Poppy.Computer《broken city》,如果你的视频内容在音乐高潮到来时(55'')不是一个漂亮的小姐姐/小哥哥背着旅行箱换了好几个旅游景点,或者蓝天白云广阔的大海,那基本也就失败了 Broken City Cam Butler - Go Slow《大哥别杀我》,吃鸡专属但不是每一个吃鸡的视频都能火。如果你在“大大大大哥别杀我”响起的时候(1'23''),没有背着包躲在一个箱子或者角落里,那你的视频基本也失败了 大哥别杀我 跟风超人 - 大哥别杀我《Wannebe》,这个音乐请一定要运镜、耍酷,“I wanna, I wanna, I wanna, I wanna really really really wanna zigazig ha”响起的时候(24''),一定要把镜头推远,要不然基本也失败了 Wannabe Spice Girls - Wannabe![]() 因为,这些是抖音的节奏。 因为,它叫抖音。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喜新」(ID:noyanji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