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天津有个地名,称为“乐壶洞”。“乐壶洞”不是某条街巷的具体名称,而是对北门外大街中段的泛称。地名为何起得如此“古怪”?其成因在坊间有多种版本,笔者拾零一二,酌拟成文,谨供方家参酌。 其一:近年有津门学者撰文“乐壶洞”之成因,文中说:某年某日乾隆皇帝巡幸天津时微服私访,见北门外熙熙攘攘非常热闹,于是巧施脱身之计,摆脱了文武大臣的前呼后拥,只身来在北门外体察百姓生活、赏玩民间乐事。乾隆爷在闲游途中见赌钱摊前众人博彩,出于好奇跟着下注,结果输得身无分文。乾隆虽然有些沮丧,所幸之前花钱不多买到了一棵硕大的千年人参,让乾隆爷平添了几分快意。谁承想,回到住处后,侍从说:“万岁爷您被骗了,这是用白萝卜根拼成的假人参。”乾隆爷闻听此言恼羞成怒,气哼哼地对手下吼道:“这是什么鬼地方,简直就是个吃人的老虎洞!”就这样,“老虎洞”虽不好听,但皇帝金口玉言,自此之后,北门外一传十,十传百,便有了一个“御赐”之名——老虎洞。进入民国后,政俗迁变,有些商户愈发觉得“老虎洞”斯名不吉,思来想去,有聪明人灵机一动说出了谐音——乐壶洞,于是“乐壶洞”取代了“老虎洞”,成为北门外大街多年的俗称。 其二:改革开放初期,天津造纸公司有位通晓津史的能人,名叫张学义,人们戏称他“民俗万事通”。张老先生亦曾讲过“乐壶洞”地名之由来,与上文所言截然不同,笔者于此仅凭记忆复述张公之谈,以飨读者:清朝末年,有江西人来津贩茶,落脚在北门外大街。茶帮中有一陈姓男子,粗通人兽医术,因家道中落,生活日艰,便随同乡茶帮来津贩茶。陈姓男子面貌清秀,为人厚道,机缘巧合,经人介绍与天津宝宴楼东家的女儿成婚,做了上门女婿。因此,陈姓男子未与茶帮老表一同返乡。几年之后,他在北门外街面开设了一家人兽通治的医所,并于门外挂起了一扇大大的招牌,招幌之上竖写“乐洞”二字。陈姓男子原籍江西乐洞乡人,因思乡之切便将乡名当作店号使用,并在二字之间画有一壶,以示悬壶济世。如此这般,却给周边百姓造成图文并说,谐谑之言念成“乐壶洞”。常言道,远来的和尚会念经,这位粗通医术的江西男子竟然招徕八方到此寻医问药,生意可谓火爆一时。故此,北门外大街随势而名,人们便将此处称作“乐壶洞”。如此旧况,即是“乐壶洞”地名的由来。 张公曾言:“乐壶洞之名并未录入官方志书,只在民间通俗读本中有所记载。”笔者查过早期版本的《天津地理买卖杂字》,其中记载:“乐壶洞,缸店街,竹竿巷南针市街。大胜全,油漆强,五色花棍颜料庄。” 天津的许多地名即是如此:有传说,有意趣,彰显着历史底蕴,也透露出老年间的民俗风情、市井百态。 |
|
来自: HXSSMADING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