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心脏、肝脏、肾脏比较起来,胰脏的「知名度」似乎小了许多,其实胰脏负责多项任务,每一样都非常重要。 胰脏位于后腹腔,长度约18公分,看起来不甚起眼,但胰脏可是兼具「内分泌」与「外分泌」的功能。 所谓的「内分泌」是将分泌物送进血液里,循环全身以发挥作用,胰脏的内分泌细胞主要可以制造胰岛素、升糖素、体抑素等,负责调控血糖。 胰脏的作用与胰脏内分泌功能相关的疾病中,最负「盛名」的就是糖尿病,血糖浓度过高,身体各个器官就像泡在糖水里一般,会损害神经、血管带来一连串并发症,严重可能失明、肾脏衰竭。 至于「外分泌」是将分泌物送进消化道里,将各种食物分解成小分子以利吸收,胰脏的外分泌细胞每天可以制造1,200至1,500毫升的胰液,里头含有多种酶,消化我们吃进肚子里的蛋白质、脂肪、淀粉。 当胰脏功能遭到破坏或是胰管阻塞,食物便无法消化完全,排出来的粪便会油油的,有时马桶的水面上还浮一层油。食物没消化,也就无法被吸收,导致营养不良,体重持续下降。 痛起来真能「要命」的胰脏炎胰脏炎是个大家较陌生,但是痛起来很不得了的疾病。多数人都晓得喝酒伤肝,然而喝酒其实也会伤胰脏。 近年来,酒精已经渐渐成为急性胰脏炎主要原因之一,另外的原因还包括胆结石、三酸甘油酯过高、血钙过高等。 急性胰脏炎发作时,患者将感受到持续性剧烈腹痛,疼痛会延伸到背部,还可能恶心、呕吐。躺平的时候疼痛加剧,所以患者经常缩着身体,呈现弯腰屈膝的姿势。 千万别小看急性胰脏炎,约有两成患者会演变成全身性发炎反应,导致休克、肾脏衰竭、多器官衰竭。 换言之,胰脏炎不只是「痛得要命」,还可能真的很要命! 胰脏炎发作时,我们就能在血液中检测到胰脏所分泌的酶的浓度异常增高,例如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等。由于不同的酶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各不相同,有助于判断胰脏炎的时间及病程。 为了找出胰脏炎的原因,医师可能会安排不同的影像检查,例如超音波、电脑断层、核磁共振、内视镜逆行性胆胰管摄影等。针对致病原因来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早日康复。 1:1发病率死亡率的胰腺癌提到胰脏癌,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大概都是死亡率很高,因此也被成为「癌中之王」! 的确,由于早期胰脏癌大多没有症状,而且胰脏位于后腹腔,较不容易检查。 其中胰腺导管腺癌最为常见,恶性程度非常高,疾病特点可以用“三高三低”来概括:发病率增高、死亡率高、复发转移率高;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5年生存率低。 据美国癌症协会(ACS)2018年报告显示,胰腺癌五年生存率只有8%,在所有癌症中最低,也是唯一一种发病人数与死亡人数接近1∶1的疾病。1990年至2017年期间,全球胰腺发病率增加了12%,死亡率增加了10%。 此外,胰脏癌容易扩散转移,可能于腹腔内转移,也可能随着血液、淋巴转移到肺脏、肝脏、骨头等远端器官。还有很高的机会于手术后复发。包括年纪、抽烟、酒精、加工肉品、体重过重、胰脏炎、糖尿病、家族史等因子有可能增加罹患胰脏癌的风险。 胰腺需要做什么检查?与胰脏癌相关的检验工具包括CA19-9、CEA、弹性蛋白酶等。 检验结果异常时,请先不要太紧张。因为数值异常不见得代表罹癌,根据一篇针对七万多位健康受检者的研究发现,在所有CA19-9异常升高的受检者中,仅有0.9%确实罹患胰脏癌,可见单纯靠CA19-9来检测胰脏癌并不甚准确。 若发现相关检查数值出现异常,医师会综合考量视状况安排内视镜超音波、电脑断层、或核磁共振等影像检查,以确定诊断。 胰腺癌靶向治疗终迎曙光胰腺癌的治疗最初以手术治疗为主;后来随着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以及四药方案的出现,化疗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相比其他肿瘤,胰腺癌靶向治疗的发展较为缓慢。 今年6月,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的一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新型靶向药物奥拉帕利(一种PARP抑制剂)用于基因检测结果为BRCA突变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维持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用该药物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相比没有使用该药物的患者延长了接近一倍,从3.8个月提高到7.4个月。 同时,国外权威治疗指南,如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已经推荐对于所有确诊的胰腺癌患者进行BRCA基因检测;对于检测结果为BRCA突变的晚期胰腺癌患者,NCCN指南推荐在含铂化疗结束之后,可以接受奥拉帕利靶向维持治疗。 -- End --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careonline及wikiho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