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 上海徐女士看中了一款玉镯, 因为价格高而犹豫不决, 商家说是和田籽料, 白度已经到“羊脂白”级别了, 真心喜欢的话,可以让利1万。 (上图为何女士看中的手镯) 徐女士看玉镯各项“鉴定证书”也都齐全。 最后以捡漏价2万元拿下了, 等到满心欢喜的回到家,发现不对劲, 这枚玉镯根本没有玉的温润的感觉, 拿去鉴定一看,说是“外蒙料”, 外蒙料根本不值钱,吃了大药了。 (上图为外蒙料) 这不,又有个海先生“吃药”了, 海先生是个不折不扣的玉石爱好者, 在逛市场的时候, 正巧,碰见两个男子向玉石摊主卖三块玉, 可惜因为价钱谈不拢, 这笔生意没成, 但“好心”的摊主却悄悄告诉李先生: “这几块玉都是品相很好的和田玉, 在市场上能卖到10多万, 别说6000元,6万也值!” 一听这话,李先生心动了, 赶忙跑去拦下两人, 开始说是两万, 一番讨价之后,最后双方商定以1.7万成交。 (到这儿,明眼人其实都懂了......) 半个月后,在朋友的建议下, 李先生选择去鉴定机构求个心安, 可一检测,心凉了! 这三块“玉”中, 绿色手镯是经过漂白染色充胶的劣质翡翠, 两块“和田玉”则是竟然是大理石! 听到这里, 华少觉得这哥们对玉石是真爱了, 2万块买了三块破石头, 不知道以后会不会长点心眼~ 那到底该如何避免被“抢漏”呢? No.1 宁可买贵,不可买错 “抢漏”就是卖家利用大家贪便宜的心思, 一块玉石让半价的利给你, 这么大的诱惑难免大家不会心动, 再看看这些“玉石”品相质地也都还不错, 想也不想就买了, 还以为自己捡了大漏。 买玉就怕买错, 错了假了什么都没有, 贵了但是好的, 还可以升值到合理的价位。 No.2 宁青勿灰 买和田玉看白度, 宁可买泛青的,不可买闪灰的 如果白玉的颜色偏闪青, 那么我们会觉得在细腻中还带着一些清爽, 更凸显了玉质细腻; 反之如果玉石在白的基础上偏了灰, 那么就算肉质细腻, 也会让人感觉黯淡无光, 颜色影响了市场价值, 所以老玩家才会口口相传。 No.3 买的没有卖的精 记住莫装逼,不要认为你很懂, 卖家永远比买家精,比买家强。 卖玉的人有时候会号称不懂, 让买家自己辨别, 有时候也是出于怕承担责任。 但真正有几个卖家比买家还不懂呢? 恐怕寥寥无几。 所以, 想从懂的人那里捡漏,是很天真的想法。 如果有这样的心理,很容易适得其反, 反而花大钱买了不合适的玉。 No.4 好买的东西不好卖 买的越容易,出手的时候就越难, 大家有没有这种体会, 在市场上花了几分钟就买了一块玉石, 但要到出手的时候难于登天, 不是玉质不好就是皮色有问题, 这样八成是买到假货了, 建议不管是逛还是掏钱, 身边都带个多少懂点的朋友, 可以帮着出主意。 毕竟一个人买东西容易冲动, 也没有可商量的人, 很容易上当。 ![]() 做到这几点,再去玉石市场逛逛, 你们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玩玉一定要上手, 纸上谈兵永远都玩不好玉, 该吃药吃药,该打眼打眼。 所有的玩玉经验,永远是别人的, 实打实练出来的,才是自己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