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不顺时,谨记三句话,路会越走越宽

 自用书屋 2020-01-15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想想这三句话,让你走出困境,豁然开朗。

第一句:遇横逆之来而不怒


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发怒或埋怨。

周恩来从小就爱读书,更是在12岁时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作为一个卓越的外交家,周恩来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多么不顺心的事情,他都能够风趣应对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当着周总理的面说过这样一番话:“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

周总理却不慌不忙,风趣幽默地应答道:“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从周总理机智的问答中,就能看见他闪耀的人格光辉,看见一个气定神闲的读书人用自己的满腹经纶对对手挥出的重重一击。

没有人天生就会说话。那些能够侃侃而谈的人,都是万里挑一的人,他们的特点就是一直在学习。

没有人知道他们说出的每一句话背后是多少知识的积累,也没人知道他们在书中已然经历过千百种人生,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他们最终以气定神闲的姿态站在了众人面前,直到成功!

第二句:遭变故之起而不惊

遭遇到突如其来的变故时,不惊慌失措。

成大事者,要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度。在遭遇到变故时,要从容应对,处变不惊。

周总理一生刚正清廉,他将学问大多用在外交工作上,但读书却远不止这些好处。读书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可以让你接触高级的思维和谋略,潜移默化中培养你的气度,在你遭遇变故时,可以处变不惊,慢慢改变生活困境。

李嘉诚从他长期阅读的《当代塑料》中掌握了全球塑料潮流,成功创办了第一家工厂,迈开了创业步伐。

如今已经90岁的李嘉诚仍然兢兢业业,保持看书的好习惯,他说:“我晚上一定会看书。如果我有一个小时,即使是睡不够、迟睡,我一样会看书。”

曹德旺爱书成癖,从书中看到的世界开阔了他的眼界和视野,使得他从一个玻璃厂的采购员成为了如今中国的“玻璃大王”,彻底改变了中国汽车玻璃市场100%依赖进口的历史。

有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记者问他:每天有多长时间可以看书?”他回答:“有一两个小时吧。”

第三句:当非常之谤而不辩

受到他人无理的指责或诽谤时,不争辩或反驳对方。

俗话说,宁和明白人吵架,不与糊涂人说话。与胡搅蛮缠的人说话,纯粹是浪费时间。

见识决定成就,这句话一点也没有错。像李嘉诚和曹德旺这种在书中经历千百种人生的人拥有的眼界和智慧,又岂是从不看书的人可相提并论的。

毛泽东主席对此也深为认同,用他讲的话来说:“一个人的知识面要宽一些,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毛泽东一生究竟读过多少书,没有人知道。不过在毛泽东去世后,他在中南海住处留下的藏书种类繁多,规模宏大,有一万余种,数十万册,其中众多书籍都有他的圈写和批注

一个农民的儿子,靠着读书一步一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步一步改变了民族的命运,他的管理、统筹、谋略、获取人心都非一般人可比,这何其让人钦佩。

读书让你拥有超越常人的视野,遇事不会与烂人计较! 

开卷有益

读书使他们对工作中遇见的各种棘手问题都能轻松应对。

读书帮助他们收获了说话之道、处世之道。

读书为他们的成功提供了用之不竭的资源与技巧。

人常说:开卷有益,都知道看书很重要,但大多人想读书却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不知道读什么,读不进去,还没有体会到读书的益处便草草放弃。怎么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