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教育,巧用“边门效应”让孩子乖乖听话

 老鸿5jmx3tglz8 2020-01-16

育娃的道路就好像要去西边拜见如来取得真经一样,一路上要经历各种艰难险阻。当孩子不听话时,如果按照老辈人的思想,就是先把孩子打一顿。

现如今的社会不提倡用体罚来教育孩子,而且人们也都在转变教育孩子的方式,所以广大的父母就会由体罚转变为对孩子进行“语言攻击”。

父母们会使用“唠叨、讲道理”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洗脑”,这种管教方式似乎有着某种魔力,他会让父母们乐此不疲,即便是它并不能带来什么效果。

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说过:“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

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教育,巧用“边门效应”让孩子乖乖听话

父母喜欢讲道理的背后逻辑

有些时候是为了推卸责任所以才“讲道理”,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们总是习惯于将孩子之所以会犯错归咎为孩子不听话,然后就会给孩子各种讲道理。

父母会通过讲道理来降低自身的失控感,甚至于会让自己对此的无能为力显得非常合理。需要绝对权力的父母,当他们自身如果犯错时,则会无意识的去抢着要表达自己,为自己进行种种辩解。

“讲道理”也是在证明自己那所谓的权威,父母在对孩子讲道理时,其中不乏会包含有对孩子的种种定义以及标签,会以此来证明自己拥有绝对权威。当父母对孩子以这样的方式来取得权力时,那么彼此之间的亲子关系就是“控制——服从”式的关系。

对于所有健康、和谐、持久、稳固的关系而言,其之所以能够得以建立的前提是“合作及自我负责”。而在控制——服从或是控制——对立这样的关系中,所表现出的却是你对就是我错。

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教育,巧用“边门效应”让孩子乖乖听话

“讲道理”也是在获取安全感了,如果细心一点你会发现,无论在任何一种关系中,诸如亲子、亲密、家庭关系等等,都会有一方是相对要比较喜欢去向另一方讲道理的。

从某种角度上看,讲道理其实也是我们和对方能够建立起关系的一种方式,而那个“讲道理者”,在这一段关系中却常常会有不安全感,所以他们想要用讲道理的方式去和对方产生连接。

“讲道理”也可能源自于父母的自恋,有些关系被称之为“自恋关系”,例如,对我而言你就是我的一部分、对我而言你是我的孪生子、对我而言你就是另一个我,但在这三种自恋关系中,并没有“你”的存在,因为“我”分不清哪些属于我哪些属于你。自恋的父母总是去给孩子讲道理,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混淆了责任与边界。

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教育,巧用“边门效应”让孩子乖乖听话

然而“道理”却并没有错,懂得的道理越多就会对事情看得越透彻,会更加成熟、更加有智慧,每一个人都是如此。

喜欢讲道理的人,他们也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诉说,能够帮助他人解决掉问题、能够让对方少走一些弯路。

但无论这些道理的价值与否,在它出口之前我们都应该先去考虑一下对方听过之后会有何种感受。

比如紧箍咒这件事上,唐僧是这样认为的:

“那个金刚圈尺寸太差,前重后轻左宽右窄,他带上之后很不舒服,整晚失眠,会连累我嘛!他虽然是个猴子,可是你也不能这样对他,官府知道了会说我虐待动物的!说起那个金刚圈,去年我在陈家村认识了一位铁匠,他手工精美、价钱又公道、童叟无欺,干脆我介绍你再定做一个吧!”

唐僧一定研究过心理学,不然怎么会说出这么富有同理心的话。但有同理心是一回事,能不能感动对方则是另一回事。

菩萨本想为唐僧好,但是听了他的一番道理,恨不得掐死他。

唐僧本想为孙悟空好,但是徒弟听了他的一番道理,也恨不得掐死他。

这是为什么呢?

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教育,巧用“边门效应”让孩子乖乖听话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听父母道理

刺激太多 ,太啰嗦

在生活中你会发现,家长越是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不停的去给孩子讲各种道理,孩子就会越加的不耐烦,甚至是会产生逆反心理,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所指的是:刺激过多、作用过强,或者时间过久,以此而引起心理的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西游记》这部剧拍了好多个版本,在众多版本中其人物可能都有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但其中师傅唐僧所表现出的却都是一样的,喜欢唠唠叨叨、爱讲道理。

例如在《大话西游》中,唐僧被牛魔王绑在了洞里,并派两个小妖看守,唐僧却和小妖探讨起了人和妖的不同:“人与妖都是妈生的,不同的是人是人他妈的,妖是妖他妈的。”

两个小妖也是此生第一次见如此能啰嗦的,最后纷纷自杀。

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教育,巧用“边门效应”让孩子乖乖听话

殊不知在孩子的眼中,当父母在对他们各种唠叨、讲道理的时候,就好像是唐僧一样,烦得要命。那些喜欢给孩子讲道理的父母,其实他们都会存在有一种幻觉,他们会认为只要自己讲的足够好,孩子就会受到莫大的启发,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孩子的思维发展有限

有脑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在3岁之前,对于那些道理压根听不懂。在我们大脑这一整体之中,又被分为左脑以及右脑,其中左脑主要负责逻辑思维相关的,它讲究的是规则以及秩序;而右脑则是主要负责有关于形象思维,对情感信息进行解读处理。

孩子出生后身体各项技能都是在逐步完善中,他们在3岁之前左脑的发育并未完善,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家长们此时对孩子所讲的道理,就如同对牛弹琴一样,他们无法对其进行理解。

例如,在吃东西时,作为成年人我们会注意不要让汤汁滴到衣服上,所以会吃的特别注意。而这对于不到3岁的孩子而言,吃东西就只是吃东西,汤汁是否会滴到衣服上那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当他们吃东西时,不仅会将汤汁滴的到处都是,还会直接用手去抓取食物,而且此时他们也并不会关注手是否干净卫生。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孩子只能从自己出发看世界。”

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教育,巧用“边门效应”让孩子乖乖听话

心理暗示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韦格纳曾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著名的“白熊实验”,韦格纳对17名上本科的学生说:“在接下来的5分钟内,请不要去想白熊。”

而结果表明,受试者们几乎没人能够做到不去想白熊,他们越是告诉自己不去想,就越是无法控制自己去想,甚至还会想的更厉害,韦格纳将这一现象称之为“讽刺性反弹”。

因此,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父母越是禁止孩子做什么,孩子就越会想去做。

父母总是希望自己能够通过以说教的方式,让孩子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足,但实际上父母通过自己的说教,已经为孩子设定下了屏障,孩子们会在潜意识中去做出那些行为,有些比较叛逆的孩子甚至会出现更加过分的举动。

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教育,巧用“边门效应”让孩子乖乖听话

跟孩子讲道理,如同一种家暴

很多父母在育娃的道路上,都会非常热衷于去给孩子讲道理,父母们期待孩子能够从自己的说教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此改正。

殊不知这对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发育完善的孩子来说,父母对自己这种强硬的态度就是在对自己施加暴力,在如此的压迫之下,会导致孩子更加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会让他们失去安全感,产生心理阴影,对孩子的影响甚至会陪伴终生。

孙俪曾发过一条微博,表达了她对育儿这件事的看法,她在微博中说:“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那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正如卢梭所说:“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教育,巧用“边门效应”让孩子乖乖听话

孩子总是会去尝试一些被家长禁止的事,例如,家长会告诉孩子某些行为有危险,不让孩子去做,他们则很可能偏偏要去做那个被告知存在危险的行为。

对此,家长们要学会使用“边门效应”来对孩子进行更好的教育。

父母如何利用“边门效应”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也就是说,家长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如果过于明显的表现出自己的教育意图,那么孩子则很可能会唱反调、不买账,但如果换一种思路,用一种间接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教育,或许就会起到你原本想要的效果。

那要如何间接对孩子进行教育呢?

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教育,巧用“边门效应”让孩子乖乖听话

虚拟想象法

孩子们如果太小的话,他们对家长们所讲出的种种道理并不会进行揣摩,作为家长的我们就需要使用一些直观且有趣的方式,来完成对孩子的教育。

然而,孩子如果有小心愿没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大吵大闹,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虚拟想象法”来替代讲道理,利用一些富有想象力的小游戏来对孩子的心愿进行满足。

例如,孩子们都会对糖果产生极大的兴趣,对此也会特别的热衷,但由于怕吃糖会坏了孩子的牙齿,所以父母们都会对此进行严格的控制。

首先我们要明确孩子不能吃糖原因,然后利用做游戏的方式在空气中随手抓一颗“糖果”送到孩子的嘴边,我们甚至可以表现出略微“浮夸的演技”。

对孩子说:“宝贝儿,这是你喜欢吃的草莓味糖果哦,快来试一下,好不好吃啊?”

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教育,巧用“边门效应”让孩子乖乖听话

用有趣的语言行动代替讲道理

天花乱坠的大道理孩子们搞不懂,那就换成一些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有趣语言以及行动吧。例如,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孩子非要回家拿自己喜欢的那个玩具。

普通的父母在这个时候很可能会对孩子训斥道:“马上就要迟到了,刚刚出门之前你怎么不说拿?”这样的训斥说教显然会让彼此的情绪都非常糟糕。

所以我们不妨告诉孩子:“宝贝儿,妈妈知道你特别想要那个小熊陪着你上幼儿园,但是小熊需还需要看家呢。”我们需要学会用类似这样的话来让孩子的注意力进行转移,而并非只知道一味地去责骂。

进行亲子游戏

现在的孩子们,生下来就处于一个互联网的世界中,手机、电脑爱不释手,他们喜爱的动画更是纷繁多样,也因此而导致孩子会过度沉迷于这些虚拟世界中,对现实生活所带来的快乐反而会处于一种缺失状态。

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教育,巧用“边门效应”让孩子乖乖听话

如果家长们去催促孩子关掉电视、放下手机往往会起不到一个好的效果,还会把自己气的够呛。所以我们不妨来和孩子进行一场亲子游戏,去扮演动画、游戏中的某些角色,父母全身心的对孩子的陪伴,去和他们进行游戏,这其中的乐趣是虚拟世界所带不来的。另外,这样的游戏也更能够增加亲子间的感情。

直接后果论

直接后果所指的是:如果孩子做错了某些事,所产生的某些后果,我们可以让孩子去亲子体验这些后果,并对此进行承担,从而接受到教训。

只要他们亲身经历了某些事,其中的道理才能够深入到孩子们内心之中,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例如,很多孩子或许是由于零食的缘故,而变得不爱吃饭,这时父母与其讲道理,不如让孩子体验到因为自己不好好吃饭而带来的饥饿感,并且要求孩子饿了也不许吃零食。

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教育,巧用“边门效应”让孩子乖乖听话

非要讲道理,要学会正确的“讲道理”

家长讲道理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 家长在管教的过程中不得不避免会教育一番而出现讲道理的行为,我们还可以通过正确的“讲道理”:

降低音量,使用简短的话语,让孩子抓住重点

有研究表明:在面对同样一个问题时,声调不同所能够收到的效果也会不同,低声且温柔的建议要更容易令人接受。

这是因为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说教时,如果能够降低自己的音量、让语气保持温和,能够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因此孩子们也要更容易接受。

此外冗长的大道理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无法分辨并找到其中的重点何在,而且在无限的唠叨之下很容易会出现“左耳进右耳出”的情况,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能够将过于长的讲述进行缩减在缩减,变成简短的语言,以便于孩子能够抓住重点。

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教育,巧用“边门效应”让孩子乖乖听话

给孩子灌输知识,给道理裹层外壳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多给孩子讲写小故事,讲些纪录片等一些带有启迪的知识,这样即使父母平日里不讲道理,但是孩子能够做到自我检讨,能够提升自我判断能力

对于一件事到底可以做还是不可以做,而且在给孩子灌输知识的时候其实是在讲道理的,只是这个道理裹了层外壳,孩子不觉得是道理,到也接受了。

例如孩子吃糖这件事,孙俪曾发微博说:“我看了一个高糖生活的纪录片,男孩因为吃糖多,拔掉了7颗牙,哥哥妹妹不认真刷牙,于是就把纪录片给他们看,今晚这两个人刷牙那叫一个仔细。”

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教育,巧用“边门效应”让孩子乖乖听话

孩子之所以会犯错,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其中的知识,所以我们无效的说教,不如换成更有利的知识,让孩子自己去进行判断。

孩子们从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会对父母的各种行为都进行观察、模仿,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加有力的说服是我们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

作家莫言曾经说过:“每个人从生下来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这种教育有言传身教,甚至我觉得身教重于言传。”

所以,家长们与其只知道一味地去对孩子讲各种道理、无休止的去唠唠叨叨,所换来孩子对自己的厌烦,还不如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和孩子进行愉快的沟通。

家长们需要懂得,孩子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我们需要给他们足够的尊重,需要去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当孩子因为某事吵闹时,我们要学会使用“边门效应”来对此进行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