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365】潍坊期末:中华百年复兴,任在吾辈青年

 山湖微波 2020-01-16



“新课标大语文寒假读写计划”火热报名中

公众号回复“寒假读写计”,获取活动详情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付强

市级优秀教师

多年高考优秀阅卷教师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巩彦芬 / 责编:郑双 

 审校:孙梦霞 / 美编:史建芳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沧海横流,曲折壮阔,中华复兴梦,百年奋斗史。

盘点2019年重要的历史纪念日:澳门回归20周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3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等纪念日。这些大事,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坚定了民族复兴的信心。

新时代呼唤新青年,新青年勇担新使命。12月31日,朝阳中学全校师生及部分校友、家长代表共同举行以“中华复兴梦,放歌新时代”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规定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您作为知名校友,被邀请发言,请拟写一篇发言稿。

②你作为参赛选手,请拟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立场鲜明,观点明确;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命题说明:

本题来自山东省潍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 “新课标大语文” 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第一段,主要概述中华民族百年复兴奋斗史;第二部分是第二段,以2019年几个具体的纪念日来详细展现中华民族复兴奋斗的过程及其影响;第三部分主要是由大到小来展现中华民族复兴奋斗历程在当代的影响。这三部分是有机关联的,材料的重心应该落在第三部分上面;前两部分分别是概述和分述,第三部分是审题立意的基础,具体表现为大的方面(新时代呼唤新青年,新青年勇担新使命)和小的方面(一场演讲比赛),点面结合,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考生不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对本题任务指令的准确理解,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准确理解和把握材料提供的真实情境,尤其是其中的第三部分。其次,规定了作文体式为演讲稿(发言稿也是演讲稿的一种),不可选择其他体式进行写作。再次,写作时要有鲜明的的对象意识,演讲者(知名校友或参赛选手)和听众(朝阳中学全校师生及部分校友、家长代表)都已经明确限定;最后,写作内容的限定,要以“中华复兴梦,放歌新时代”为主题,不能随意生发。这几点是必须在行文中得到体现的,缺一不可。

3.价值判断的限制。通过材料中“中华复兴梦,百年奋斗史”“新时代呼唤新青年,新青年勇担新使命”“中华复兴梦,放歌新时代”等语句,可以看出命题者重在展现伟大的中华民族在百年历程中所展现出的百折不挠、愈挫愈勇、坚定执着等奋斗精神;所以,考生在行文的过程中要有以中华民族为荣的意识,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彰显作为一名当代中国人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要能直接或间接地传达奋斗的时代主题,彰显核心价值观。

开放性

1.立意角度的开放。从材料来看,审题立意的关键主要体现在对于中华复兴梦百年奋斗史的认识和理解上,那么按照一般思维逻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思考的话,可以有以下几个发散点:(1)复兴梦百年奋斗史是什么?(2)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3)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怎么做?考生在行文的过程中既可以深入剖析其中一个方面或该方面中的一个或几个角度,又可以和其他方面或该方面中的一个或几个角度复合生发立意。以上方面的多种选择及其叠加,可使立意角度的开放性达到最大化,考生立意的空间十分广阔,只要最终落脚到在新时代我们将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国梦而继续奋斗即可。

2.写作任务的开放。本题给出了两个任务供选择,并没有将考生限制在一个任务中,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写作思维和语文功底。

3.论证选材的开放。题目提供的情境既宏大又具体,考生既可高屋建瓴地全面把握、深入理解,又可反观生活、思考小事、具体阐释,还可以据此引发共鸣,触发丰富的联想和感悟。考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或调取素材资料积累,或萃取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或纵横古今穿越百年,或深入思考旁征博引。放眼所及,生活所触,只要符合立意均可选用。

4.表达方式的开放。表达方式的选取方面较为自由,从材料要求来看,记叙、议论均可,后者占优;表现手法的选择方面,大到记叙、议论、描写,小到各种表现手法,如能合理运用,均能出彩。


解题


本次命题属于创设情境+二元任务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系仿照2019年全国卷命制。主要命题意图为体现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即要将个人命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结合在一起;体现了高考作文的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的思想。本题涉及“家国”“使命”“奋斗”等常见话题。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把握和体现:

1.读懂材料所提供真实情境中的内涵仍然是审题立意的前提,主要是读懂材料中蕴含的逻辑关系——在概述—分述—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其在新时代新青年中的影响;

2.如何把材料中的逻辑关系有机而具体地体现在行文中是作文的重点,可以考查考生的理性思辨和形象思维能力;

3.如何通过感悟中华复兴梦百年奋斗史,增强民族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民族,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是本次作文的难点。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中华复兴梦,放歌新时代。

2.中华百年复兴,任在吾辈青年。

3.胸怀复兴志,投身中国梦。

4.砥砺奋斗,强国有我。

5.时代使命,奋斗人生。

……

偏题立意:

1.民族自信。(泛化了材料的主要内容,过度延伸,可视作偏题立意)

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审读材料不严谨,偷换主题,可视作偏题立意)

3.中华民族,熠熠生辉。(把握不准,以偏概全,可视作偏题立意)       

……

范文展示  


继往承壮志 青年续华章

    一考生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个比赛的机会登上这个讲台,和大家交流我作为一名时代青年的心声;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继往承壮志 青年续华章”。

年末回首,2019已成过往,泱泱华夏从20年前澳门回归,到30年前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从40年前的改革开放,到70年前的新中国成立;从以前的风雨如晦百废待兴,到现在的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今日中华,成绩斐然,举世瞩目。往昔岁月,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更坚定了民族复兴的信心。

我多么想高歌一曲,以期继往昔壮志,续吾辈华章。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那悠扬的旋律又在我的心里响起,舞动的身姿,优美的旋律,青春的气息,辉煌的成就,共同谱写了个人与国家完美融合的华美乐章,完美地诠释了现代社会中个人应具备的家国意识与情怀。人是什么?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如何?这是每一个具有清醒意识的个体都应思考的问题。人具有社会属性,不可能独自生活;人无法脱离社会、民族乃至国家而生存。而国家是个体生存的保障,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强大,国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物质支持和灵魂依托。

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当心怀祖国,立志成才。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个人与国家是利益和命运的共同体,两者相互依存,双向互塑,互动共生。无数志士仁人以国家之任为任,为国家和民族忠诚守望、勇敢担当;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复兴路上,无数热血青年把自己的一生交给祖国,从而使祖国更加美丽可爱。我们只有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融入国家发展的滚滚洪流中去,心怀祖国,立志成才,才能不辜负祖国的培养和时代的供应。

继先贤家国之志,续吾辈奋斗华章。

梁启超先生曾说:“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说的正是新时代下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使命与荣耀;唯有青年有为,中华民族才能坚定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程开甲院士曾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现在的祖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紧紧相连,他们中有医科大学毕业后来到与世隔绝的独龙江当军医的李金徽,也有放弃澳洲百万年薪回国成为181名孤儿爸爸的马乐……他们踏实勤奋,敢于担当,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滚滚洪流中,以家国情怀书写壮丽青春,让家国情怀融入青春基因。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我们都要像他们一样。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国际风云变幻,世界临百年难遇之变局,新时代呼唤新青年,新青年勇担新使命。作为朝阳中学的一员 ,我会以热情而诚恳的情怀拥抱世界,以理性而客观的心态建设当下,以抬头挺胸的乐观展望未来。如此,中华崛起,中国梦圆,便指日可待!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面对“大气”的作文题目,考生容易无从下手,又或是单纯喊口号,自陷窘境。本文不落窠臼,构思巧妙,由虚入实,在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出观点——继往承壮志,青年续华章,既着眼全面又能突出重点。在具体论证的过程中,由2019年的历史纪念日入题,概述共和国的成长历程,合理编排,时空衍进,语义递深,由历史深处走进新时代,由家国情怀到实现中国梦,由革命先烈到吾辈新青年,全面而具体,深刻又有很强的说服力。行文的过程中还能旁征博引,实为难能可贵,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