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涛丨“突然有一天听到线条开始说话,你的书法就写好了!”

 陆增辉 2020-01-16

编者按

中国书法被称为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人们谈及书法也往往会赋予她深刻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书法离我们越来越遥远,汉字和毛笔跟我们越来越陌生。当人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伟大的时候,会有一种盲人摸象或是人云亦云的情况。传统的书法理论和教学亦是讲得玄之又玄,使得今天要想进入书法门径变得困难重重。
杖藜书院主张把书法放在当下语境内,结合时代真实生活,坚持以说理的方式,从可操作的角度,把书法讲得真真切切,不虚不玄。
本文是根据杖藜书院高研班导师杨涛先生上课录音整理编辑而得,并征得杨老师的同意与修改意见。课堂采取问答、点评、示范多重方式,文章也基本还原上课的真实场景。一来可以领略杨老师的上课风格,二来生动活泼便于阅读。

课堂氛围轻松有趣,杨老师结合个人生活经历、知识体系和艺术实践认真解答了杖藜学员们提出的问题。课堂充分展示了杨老师的个人风采与艺术修养。现推荐广大书友细细品读。

杨涛,安徽宣城人,祖籍舒城。学士、硕士、博士分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书画印创作和研究,导师为王镛先生。

现供职于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为中国书法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委会委员;一级美术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艺术基金评委,中国美术馆展览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第十、十一届委员;文化和旅游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主任;西泠印社社员,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1


>学员问:杨老师好,我们看过好多您的作品,篆书、草书风格变化跨度比较大,您是怎么去灵活驾驭的?

>杨老师答:这个问题问的好,这个问题就是我今天要讲的“篆隶为本”的主题。

其实我们人的这一生,很多现象我们是追逐不完的,很多让我们感到很新奇的东西,永远也追不完,因为我们的人生是特别有限的。我的各种风貌,各种字体的一些变化,这些东西拿佛家的话来说,都属于无常的,意思就是变化的。变化的东西不要追逐,我们要追逐一些“常”的。

杨涛老师课堂讲解
我认为有两个东西是“常”的,一种是笔法的东西,因为我们讲毛笔的使用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效果、功能、技法,千百年来古人总结的这些东西,让我们取得一些共识。别人一看,你的书法写得挺好,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在这种共识里面,你做到的比别人强,这是从技法角度来说。

古人也说了,书法里面第二重要的是结构,这个我不认同,我一直强调的第二个共识是线质的辨识力。

杨涛老师课堂示范

因为结构是因时而异的,也是随着每个人在变化的,在我看来也是无常的东西。而相对来说我们能够找到的共识的东西我认为是线质

线质是什么意思呢,线从最苍茫到最纤弱,可以有无限的可能性,我们如果说得笼统一点,线质可以分为秀丽的、挺劲的、苍茫的,这样说来大家更容易把握。

这三个方面的东西,又可以对应到我们不同的字帖,前提是笔法得到了一定解决。比如说秀丽的跟兰亭序、韭花帖对应了;挺劲的可以和汉代的隶书礼器、史晨、乙瑛这些对应;苍茫一点的可以和石门颂、石门铭、杨淮表记这些对应上,同样行草书里面也对应得上。这些东西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东西:线的辨识能力。

杨涛老师课堂示范 

我今天讲的“篆隶为本”,书法里边最核心的两个东西,第一是笔法,这个笔法是取得共识的基础。第二就是线的辨识能力,有什么样的线质,才能配什么样的结构。因此不要把精力放在结构上,你只要找到了最根本的东西,那个结构是随之而来的,就是你有很敏感的线质辨识能力的时候,结构你自然就会敏感。
比如说你现在选择的线质是比较苍茫的感觉,你不会写出韭花帖那样的结构,也就是说你写韭花帖的线条就不能写得苍茫。你写外拓的字形,比如颜真卿的祭侄稿,结构比较外拓,线条比较苍茫,你自然会选择一种线质去对应它,而同样这种线质也会对应结构。

杨涛老师临颜真卿《祭侄文稿》

大家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去找到答案。比如说平常穿的衣服,有质地比较柔软的,类似于绸缎这样的衣服,也有棉质的,还有粗麻布、牛仔布等等。那你去想牛仔布会佩戴什么样的打扮?你不可能穿个牛仔裤下面配个绣花鞋,一定会配上靴子,本身就是牛皮状的东西,皮带也不会选西裤的皮带,因为那种质感是偏秀的,自然会找到一种结构、形式上的相对应。

杨涛老师课堂示范 

所以我想说对这种线质的判断力,辨识力,书法的线条,它是属于“相”。比如说同样拿一支毛笔在纸上画一根线,辨识力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一根线在纸上,你能不能感受到这根线一斤重,这根线两斤重,这根线万钧之力。我认为学书法最重要的在于这种判断力,辨识力,有了它,你就知道什么叫强什么叫弱,知道强弱了基本阴阳的问题就解决了,这就是线条的辨识能力。

杨涛老师课堂示范 

待会我示范的时候和大家一起感受这种线条的力量怎么把握。(视频在后)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完以后,书法就会出现不同的风貌。而这些东西万变不离其宗,就是我对线质的把握。

而锤炼线质最好的办法就是篆隶,为什么呢?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是篆书,按照传统的书体的流变来说,篆书、隶书然后开始草书、行书、楷书这种规律下来的。谁是爷爷谁是孙子一目了然。

杨涛老师课堂讲解
近两年呢,我看了大量的不同地区的汉简,我突然感觉到,有了大篆之后,其实并不是马上就有隶书,大篆是源头,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它们后面是一起出现的,只不过秦汉隶书使用更多,这其中一些法度的东西已经具备了,一开始楷书是不被关注和使用的,这些楷书包括提按的东西,在战国以前已经有了,只是在不同时期运用的重点不同,形成了它们的源头,都是从大篆来的。
中国书法史以魏晋南北朝为分水岭的话,之前我们称为古体,之后为新体,以王羲之为代表形成斜画紧结的,而古体主要指篆隶为根本,所有的字形结构基本都是横平竖直的。

杨涛老师点评作业
为什么中国书法以篆隶为根本呢?是因为在篆隶中,很多书法规定的最基本的东西在这里面已形成了。比如说在体势上面,结构上面的一些秩序性,在这里面已经形成了。

第二,中国书法里常用的笔法在这里面形成了,最主要的两种笔法。平移:我们说这个人的书法写的很古,主要是平移的笔法多。再一个就是圆转的笔法,在篆隶里面就出现了。如果说还有一点小的笔法的话,比如说翻折,在这里面也都出现了。篆书写得快一点的时候,不停顿,形成了一种翻折的笔法,都在篆隶这里面形成了。所以说篆隶是中国书法的源头。

杨涛老师课堂示范 

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精神是大道至简,删繁就简。篆隶书没有后来兴起的新体书那么花哨,装饰性那么强,或者说用笔的方法没有那么复杂,它是把复杂的东西趋于简单化了,但是它里面的道理不简单,从审美角度,也是值得我们推崇的。质朴的、相对比较简单的笔法,表现中国书法的象外之意,这是很重要的。

杨涛老师点评作业

另外一个篆隶为本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是什么呢?我们从另外角度可以分为静态书体和动态书体,我们把篆隶包括后来的楷书列为静态书体,行草书为动态书体。静态书体有个什么样的好处呢?写的过程中没有那么急,相对速度比较慢,楷书肯定没有草书快。同样写篆书也没有草书快,这个“慢”很重要。为什么呢?慢就让你有时间去琢磨,去琢磨它的形,有时间去体悟你跟笔乃至于跟纸之间的关系。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从人、笔、纸上面去体验那样的感觉,就是为了去完成这个线的辨识,这种慢你也可以体悟另外一个问题,笔法的问题。

篆隶书具备了这些东西,从操作的角度、文字学的角度,诸多角度都值得下功夫。

杨涛老师课堂视频集锦

2


>学员问:篆隶书的学习,初学怎么去选择字帖?因人而异呢,还是有一个顺序?还有明清时期的篆隶我们要不要去学,还是单纯的去临摹唐以前的?

>杨老师答:我在教学篆隶课的时候,隶书主张学汉人的,一种是庙堂碑,礼器、乙瑛、史晨、曹全,所谓的有庙堂气息的,它们在风貌上有微小的差别,基本上是大同小异。还有一种就是摩崖这种的,石门颂、杨淮表记、开通褒斜、西狭等这一类型的。

篆书我让大家学两块内容,秦和唐,其实也就是两个人:李斯和李阳冰。另一个取法就是明清的流派篆,主要是邓石如和吴让之,吴昌硕的也可以,这是一个范围。

杨涛老师课堂示范 

篆隶书属于静态书体,最大的特点是写的过程速度相对比较慢,而慢的过程可以让你体悟结构中秩序性和线质辨识力。比如说同样是庙堂碑,礼器碑跟曹全碑、乙瑛碑,这三个哪一个比哪一个更加流利?哪一个比哪一个更加厚重一点?他们基本上是一个范畴的东西,但是他们也是有别的,这些差别是半斤八两之别。曹全碑跟乙瑛碑谁厚重?曹全碑跟礼器碑谁厚重?这三个帖写的时候速度上谁比谁快一点?大家要去体悟这些问题。
如果你有线质辨识力的话,这些问题马上解决。曹全碑肯定是比较流畅多一点的,线条比较轻松的、活泼一点;礼器碑相对来说比较尖刻一点,不叫厚重,是一种尖深、劲挺;乙瑛碑相对厚重一些,比较方劲。
说的是形容词,毛笔写出来的话会在线条的辨识度上有强弱之分,你们要好好的把握一下我讲的这些。只有你有这种辨识力的时候,你手下轻重就有了,否则你写完了会变形。你怎么样能靠近他最本真的面貌,就要靠这种辨识。如果说过了这个阶段,恰恰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比如说我就用石门颂的东西,来写礼器碑,就会出现一种新风格新风貌。
书法所有的东西都离不开刚才我说的那些道理,静态书体就是让你去体悟的。很多人都是来去匆匆,内心里面没有平静的时刻,越来越浮躁,所以说要去思考怎么样静下来。如果突然有一天你能感受到手下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是会说话的,这时候可能你书法很快就写好了,佛家里面有一种说法叫万物有情。
你笔下的线应该是有感情的,他会跟你说话的。如果你用很大的力压着笔在纸上写一根线,这根线说疼死了,这种感觉让你的线条变得有情,有情的线没有任何人能够批评,因为你展示的是有情的东西。就怕你自己写完了以后你自己都不知道轻重。我想让你们感受到线条的辨识力,还想让你们感受到线条的温度,哪些线条是烫烫的,哪些线条是冰凉的,哪些线条是毛毛糙糙的,你要能感受到,把它当成活物,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
去年我在保利看到一个蔡襄的尺牍,看得我很激动,我就能感觉到蔡襄刚刚写完似的!他当时怎么写的,一幕幕在我脑子里还原,因为那几根线太鲜活了,仿佛在说话,我能感受到。也许别人看来也就是几根线,可是我看到它是活的。

想想这个问题:为什么古人写信叫见信如晤?看到信就像我们俩面对面一样,为什么你看到你女朋友发的信息你很感动呢?每个文字都活了,仿佛在跟你诉说着什么。

杨涛老师与杖藜师生合影

杨涛老师作品欣赏

《心经》

渔艇人家联

寒香新月联

字临书有联

临龙门造像

临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饮之太和

玉壶买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