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林大学 | 社会学 第二章 “相对主义”和“四大枷锁”

 陆老师的后院 2020-01-16

“人生,没有真正的自由。”

这是我常常自我安慰的说辞。

“人,是勤于动心,却懒于动脑的物种。”

这是我常常挂在心里的一句话。

“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

这是我常常自我解读和理解他人的基本认知。

下午和好朋友,畅聊“人生”,发现了很多人生,很欣慰。

总结了一个公式:"技术+市场思维=人才”,人才往往是容易被大众接受、欣赏进而膜拜的对象。人才,往往是具有改变自我人生的能力和运筹帷幄格局的人。人才,是用年这个时间计量单位布局一切规划和理想的人。人才是用趋势看懂时势的人,所以和平年代,人才即是一个小时代的“英雄”。

每个人才(英雄),都应该有自身的“时间战场”。

每个人才,都应该考量,自身的角色和人生“定位”。

我坚持,一直一直在写,从未有一刻想放弃。

没什么情怀,也不谈什么理想,这就是我。

不知道为了什么,也许就是为了遇见“你”。

实际到无法自拔。

实际到学会了见现象,即到本质的一针见血。

1.相对主义

最近,自我创造了一词汇,叫“相对主义”。其实叫,“立场主义”也可以吧。反正,叫什么无所谓,关键在于弄懂,核心含义。

核心含义既是:

人最难做到的是实事求是,妄念、贪念、杂念一大堆,就算想实事求是,你也不知道怎样实事求是。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通俗版,是提醒你不要唯经验、教条,要走因果、走条件的可能。

见路不走是让你解放思想,不要怕跟别人不一样,因为很多人一看到跟别人不一样就觉得不正常了,心里不踏实。也不要怕跟别人一样,因为也有很多人是生怕跟别人一样显不出自己高了。

见路不走是解决实事求是的可操作性问题,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念、思想,是一切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基础。

真理,永远是相对的,不是对的。我忍着痛,给你举个例子:诚实,是人类的高贵的品质。但要分条件和立场。在学校之类的环境和立场下,你是诚实,是高贵的品质。

上了社会,你选择诚实,则是一种“人生策略”。 

四大枷锁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采取某种思路思考和处理问题获得成功之后,以后思考和处理问题很容易采取同样的思路,而且每成功一次,此种思路就愈加牢固,以至形成不容易改变的思维惯性和固定化思路。失败亦是如此。此种思维惯性和固定化思路一旦形成,采取创新思路的可能性就会随之减少。这种习惯于沿着某种惯性和固定化思路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现象,便是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对于常规决策和例行性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它会使思考和工作在以往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驾轻就熟,提高效率。然而,思维定势对于非常规决策则具有很大的消极作用,它很容易造成某些主观框框,使人思路阻塞、思域狭窄,难以爆发出创新的火花。因此,有人也把思维定势叫做创新思维的枷锁。

1、从众型思维枷锁

思维枷锁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从众枷锁”。“从众”就是服从众人,顺从大伙儿,随大流。在“从众枷锁”的指导下,别人怎样做,我也怎样做;别人怎样想,我也怎样想。

思维上的“从众定势”,使得个人有一种归宿感和安全感,能够消除孤单和恐惧等有害心理。另外,以众人之是非为是非,人云亦云随大流,也是一种比较保险的处世态度。你想,自己跟随着众人,如果说的对、做得好,那自然会分得一杯羹;即使说错了、做得不好也不要紧,无须自己一人承担责任,况且还有“法不责众”的习惯原则。所以,仔细观察一下,社会上人们大部分的行为选择其实都是盲目从众的结果,而很少经过自己独立的深思熟虑。

2、权威型思维枷锁

在思维领域,不少人习惯于引证权威的观点,不加思考地以权威的是非为是非;一旦发现与权威相违背的观点或理论,便想当然地认为其必错无疑。这就是思维的枷锁之一——权威枷锁。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来说,权威定势显然是要不得的。在需要推陈出新的时候,人们往往很难突破旧权威的束缚,有意无意地沿着权威的思路向前走,总是被权威牵着鼻子。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任何权威都只是一时的权威。“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旧权威不断让位于新权威,今天的权威取代了昨天的权威,而明天的权威又将取代今天的权威。另外,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都属于一定的利益集团。因此,即使是一位真正的权威,而且是在他的专业领域内发表意见,我们也需要审查一下,看看他的诊断是否与他的自身利益有关。

3、经验型思维枷锁

在一般情况下,经验是我们处理日常问题的好帮手。只要具有某一方面的经验,那么在应付这一方面的问题时就能得心应手。特别是一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工作,非要有丰富的经验不可,老司机比新司机能更好地应付各种路况;老会计比新会计能更熟练地处理复杂的帐目。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另一个方面,经验又是相对稳定性的东西,因而又有可能导致人们对经验的过分依赖乃至崇拜,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结果就会削弱头脑的想像力,造成创新思维能力的下降。从思维的角度来说,经验具有很大的狭隘性,束缚了思维的广度。

4、书本型思维枷锁

书本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来说,一个人读的书越多,他的知识就越丰富,本领也就越大。但是需要指出,由于书本知识反映的是一般性的东西,表示的是理想化的状态,与客观现实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处理问题时,如果忽视这种差距,无视实际情况,不加思考地盲目运用书本知识,一切从书本出发,那么书本在为我们带来无穷好处的同时,也会招来不小的麻烦。谙熟兵法”的马谡在守卫街亭的战斗中,不听王平的劝阻,在山上屯兵,认为这样可以“凭高视下,势如破 ”;如敌兵截断水道,我军亦会“背水一战,以一当十”。马谡的这些观点,都能在兵书上找到跟据,可白纸黑字的兵书与刀光剑影的战场毕竟是两回事。蜀军在被围后,不仅不能“以一当十”,反而“军心自乱,不战而溃”,最后失去了街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