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皮囊之下能否“重生” 距离17年的尾声,越来越近了。每每临近年尾,被耗尽机能的肉身总会出现懈怠和懒惰,一些似乎“不健康的情绪",不是诱惑人心犯懒,就是拉拢身体一起疲惫。 我也一样,逃不开这奇怪的“周期”。在还傻逼懵懂无知少年时,遇到问题总会澎湃着将南墙推倒。现在呢,已60岁界限划分,已临近中年,偶尔懒惰不洗头发现自己也十分的“油腻”,除了内心对姑娘欣赏的欲望没有锐减,其他的好像都在随着岁月流逝一天天损耗....所以,到这个岁数,在遇到“南墙”推不倒时,就努力的翻过去。南墙,留给头硬的孩子去撞吧。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还打着鸡血,努力玩命的健身。今年,这个时候,已然具备了不同的状态。能总结的经验便是,如果你能感应到鸡血可以让你的生命某在一个时间节点上充满激情,那你最好抓紧时间,拼命的用。因为那样的快感,迟早会被大脑产生的耐受性覆盖,不断上升的阈值会让鸡血降解成为鸡汤随后成为一口淡淡的水。 人肩旁上扛的这物件(大脑),你不骗ta,ta就骗你。 由于懒惰和懒散情绪的时常撩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潜心看书码字了。我给自己的找的借口是:输入的太多总得“消化吸收一段时间然后在对的时间输出”,大脑里接受的信息和观念,如果不用“点燃”和“碰撞”的方式,让其产生“火花”的效应,迟早会成为迂腐的成见。 小孩子,读书为了长知识,考个好成绩。 成年人,读书学习是为了洞悉社会规则,深谙世道人心。 看书和看电视剧,这次没办法,选择看电视剧。 由于《猎场》没有原著,似乎纯属原创。 年轻时,喜欢一些小众的东西—文化、影视之类,这样的喜好难以逃避“装逼文艺”的标签。岁数大了呢,就泛爱众,喜欢钱,喜欢大众。身体健硕干净利索时,中年邋遢懒惰油腻时,也喜欢“大众情人”。总之,人往哪走,钱往哪流。 看电视剧,也是了解当下大众庸俗文化的渠道,而且是一种捷径。无论用来泡妞,插科打诨找话题,还是淘宝卖同款,或者引流吸粉变现,都不失为一种正确的选择。 这部剧,总不会被炒一下。无论清炒,还是爆炒。胡歌,又得火一把。小小的蝴蝶效应也会顺便带动一个“话题内容”——即:职场关系、人力资源、猎头的哲学。所以,内容创业板块的团队,可能又在角落里酝酿付费项目,等待你上缴“智商税”。 胡歌扮演的郑秋冬,因人帅吸女人眼球,遭师哥老白算计将他骗进某老总管理下的广西传销组织。因天生模仿能力和口才不错,郑秋冬顺利成为了“传奇讲师”,在走遍大半个南方城市捞了重金之后,不慎被公安盯上,最后不幸入狱,被以组织领导传销罪,判5年有期徒刑。 入狱后,结实恩师——刘量体 刘老师几句话:“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人各有其面相、气场、心理、修为”,“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反正听完这几句胡哥就激动的拜师了。 在刘老师的鼓励下,郑秋冬开始学习人力资源、金融证券、心理学等知识并顺利拿到自学考试的毕业证书。但是不是所有的主人公靠着一张牌就能一次性就逆袭的,他的人生还有很多砍要迈。 第一道砍儿,就是在讲堂上突然失语开始有挣脱迹象的。用刘老师的话说,就是他的精神世界在发生某种变化,潜意识开始认为之前那几百场演讲是欺骗是谎言,是丑陋的技能,所以内心接到暗示,产生排斥。 一个学习新知识的机会,让他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失去了自信。即将刑满释放时拿着稿子讲话,向刘量体求证自己是否是坏人,离开时与监狱长的那番对话,还有出狱后拍证件照时僵硬的肢体动作和表情,都能看出来郑秋冬对人生中这几年的经历非常在意,他怕社会不接纳,怕迎接有过污点的人生,希望回到过去,希望换一张脸,渴望重新开始。 接下来的郑秋冬按照要求替刘量体完成了心愿,住到了干净的酒店,碰到了对他歧视问话的警员,一帮找事的年轻人,一个狱里的囚犯,还有逃跑前落在酒店的《挪威的森林》。他想起了罗伊人,想起了自己的遭遇,看着现在的这一片狼藉,无助又绝望。 监狱队长在郑秋冬离开前跟他说过一句话:“往极端处想,势必会往极端处走,那样的话,新的不幸就该敲你门了。” 然而出狱后面临的社会现实问题,让郑秋冬陷入了更加绝望的境地。那就是像他这样有前科的人,在社会上会被当做异类,永远要在人们异样和防备的眼神下过日子。 借壳 上市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