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四大名著: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曹雪芹《红楼梦》。这四本名著我一本没看过。究其原因,我大多可以编造很多理由为自己不读名著,潜心修炼,找借口。 理由一 电视台常年播放相关故事的影视连续剧,眼球容易受璀璨荧屏的诱惑。 理由二 脑能力不够发达且喜欢美艳芳华的绝代佳人,小说里蛛丝马迹不足以让我幻想武打特效和女人的婀娜多姿。 这人的眼球啊,还是喜欢并且容易被“美丽”的事物吸引。关于名著的故事,我宁愿多看几眼电视剧,把各个导演翻拍的版本,揉吧揉吧,多看几遍,也不愿意去翻阅纸质版名著。 《军师联盟》重点在于一国“曹魏”。事实证明,经得起推敲、揣摩的故事,就是好故事。同样的故事,不一样的角度解读,就会出现不一样的立场,不一样的情节、不一样的人物关系。 这就是我喜欢古装历史大剧的原因。永远都会有导演和编剧重新挑战一下经典,颠覆观众的认知。 在江湖,图生存一定要跟对的人“混”。 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败袁绍,这一战役叫:官渡之战。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班师回朝,凯旋而归。大将,重臣唯一不劝曹操早立世子,为统一大业准备。其实,官员们劝曹操早立世子,是深知伴君如伴虎,历朝历代的臣子都逃不开这个规律。总归在官场混是要“站队”的,不如早些走进“正确”的队伍中,少得罪一些人,便能多苟活几日。家中的上下老小也能安安生生过日子。 想想过去的日子吧,苟且近在咫尺,那些读书人依旧不忘记“诗词文赋”,诗和远方似乎一直都在个人的抱负中"苟延残喘"。 立世子,一个字:难 这一点,从曹操动的脑子和智慧上就看的出来。一方面,把大儒崔琰家里的姑娘,配婚给曹植,提高其日后竞争世子的逼格。另一方面,又把绝代美女“甄宓”赐给曹丕。 这一高一低,有的放矢的伎俩。对曹植显然是有利的,而曹丕实实在在的是被“低配”了。曹操把美女赐婚曹丕,心里或许是希望"红颜做一祸水,消磨曹丕的志向,让其陷入温柔乡,渐渐放弃争夺世子的念头”。 很幸运,每一个企图向上攀爬的人,都会遇到自己生命中的那个贵人。 很幸运,每一个把人生难题变为是对自身成长考验的人,都完成了蜕变。 曹丕不爱美人,更爱江山。招募“司马懿”入府,作为智囊,能容人会用人,能为了目标而改变自己,顺局势而为做决策,增添了自己做世子的胜算。 忘记这段子,是初中课本还是高中课本的段子。当时,为考试而学,根本不懂其深意。重新回头看看,品品这段字,方才明白其微言大义。 人活于世,就是要经历,通过不断经历成长和历练,让自己具备以往不具备的技能和才能,改变自己的同时,才猛然发现这世界也因你的改变而改变。 曹丕很聪明,赌对了时局,看清了司马懿,深知司马懿有一大优点:低调和隐忍。而这种“低调隐忍”不仅仅忍的是他人的刁难和迫害,还有一种对时局的审时度势和静观其变。 不该出手的时候,低头隐忍做事。该出手时,当仁不让,一鸣惊人。这世道,没有那么多事情容人试错,一错二错可以,三错四错之后,再想做事,都需要顶着多方鄙视和怀疑的压力。 跟“对”的人混,学会知时局,善谋能断。 做事不能靠一个人的智慧,要会看形势,学会断人心。 在一个似乎众生开口就是“追金逐利”的社会里,对的人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鞭策我们时刻警醒的诤友。而错的人,就是一面镜子,就是镜中的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