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智解锁 | 第七章 一颗正念“出离心”

 陆老师的后院 2020-01-16


当我阅读完问题和下面的回复后,我闭幕养了养神,仔细分析了分析,这帮人在聊什么。想了又想,看了又看。他们其实聊的应该是一种活法:出离。

为什么

“脱离社会的个人还是人吗?”这样的问题,会被问及呢? 

我多少有些好奇。这个好奇,似乎扔在岁月的长河里,也浸泡了好些年。随着,个人经历和阅历给予的智商和觉悟加持,慢慢的了解了提问者的初衷也明白了这问题,为什么会有人给与回复并展开了几分种的热烈讨论。

或许有些话,一聊总不是磕磕碰碰、晃晃悠悠,踩到了哲学大哥的脚。并不是说,话语不能落地、不能砸坑。而是芸芸众生里的活法里,必然各有千秋。这说的即是一种生活的哲学态度。也是悉达多心里所想的那样:“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可是,当人类脱离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活法是根据社会进程、生产方式所变化,所适应的。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正是这道理。

在当今这个互金互利的社会生活,其实真的不错。悲哀的是,狄更斯总是想告诉你: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你只能尽可能多的展现你强大的一面,少暴露你的弱点。在这个时代,你只能选择跟群众打成一片,千万别搞特殊。在这个时代,你只能表面与吃瓜群众活的一样,千万别袒露你对世事的独到见解。

因为在这个时代,愚昧的双眼多过走心的大脑。因为在这个时代,贪婪和欲望比自净和寡欲显的有用。因为在这个时代,你说自己是佛陀二代,会比耶稣死的更惨。你说你有黄金万两,比你说自己满腹经更为实在。

把灵魂寄托在高处,便失去了对话的可能

摆脱了社会的惯性,可能就活出了自己

这样要么孤独,要么就堕落

或许活着,应该追求这个,应该追求那个,是因为我们被“社会的惯性”所操控。当社会(舆论社会)存在惯性,你看到别人都这样,别人都那样。别人都住大房字,别人都赚大钱,赚快钱,所以你的也这样?那么,如果你没有,你是不是会很痛苦?

为什么?你会痛苦?

因为你着了“社会惯性的道了”。

所以,什么才是你自己真正想要的?  我哪知道!

在当今这个货币横流、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除非你能脱离货币而生存,那么你即可远离社会群体。如果不能,再高的觉悟,都需要与众生吃一口锅里的饭,喝一口井里的水,呼吸同一款“氧气”,洗澡泡一个池子。

一颗正念“出离心”,是你跳离肉身冷眼看众生的不二法则。

佛教所讲的“出离”即:不执着于过去。我说的“出离”是告诉你,别深深的走进“局中去”。“当局者迷的永远迷,旁观者能清的永远清。”有时,我们的人生,不入局便不得局,局外者难临其境,旁观者众说纷纭。孰是孰非?

所以,需要“出离”时,用理性来控制。

跳出肉身,即见自己,也见众生。

司马老爷子说的多么的好,真心懂就一点也不悲凉。

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劳累奔波乐此不彼, 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

所以还是那句话:

野心时代谁都难逃物质欲望,看的清人心走向,才能撩的起黄金万两。

你说,对还是不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