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斟细语】为何宝玉喜欢听村话看混帐书?

 红楼心语 2020-03-09



编者按:

都说是一入红楼梦难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红楼梦》,太多的人读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一读再读之后,就会在心中产生千百种情愫,互相冲击,澎湃不止,对宝钗的敬,对黛玉的怜,对湘云的爱,对探春的赞,对凤姐的惧,对贾母的亲……还有对大观园的憧憬,那种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感觉,实在无以排遣的时候,你可以来这里——“红楼心语”!

“红楼心语·浅斟细语”栏目是每一位红迷朋友的家园,在这里你可以愉快地开启属于你自己的梦想航班,尽情地抒发你对《红楼梦》的喜爱之情。

“红楼心语·浅斟细语”

热诚欢迎你的加入


为何宝玉喜欢听村话看混帐书

作者:李国华

二十六回的节奏比较平缓,没有上一回那么快,凤姐、宝玉两人中了邪,弄的贾府上下都不安宁。经过三十三天休养之后,宝玉从王夫人的上房又搬回大观园。因宝玉病了这些日子,那些大小丫头们都在这里守着宝玉,都辛苦了,于是贾母说“把跟的人按着等儿赏他们”。注意,是按等级不是按功劳奖赏,像佳惠是比小红更卑微的小小丫头,她们上面还有小丫头、大丫头,到了她这一等就没有赏钱了,自然心中有抱怨。这是值得当今学校在绩效分配中借鉴的,一旦管理出现不公平的时候,底下的人就会抱怨,而这种抱怨又常常不为上层决策者所知,从而转化为底下人的消极怠工,使绩效奖发挥不了激励作用。“俗语说得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小红说,那个时候谁还在意上等、下等,大家都分手了。佳惠觉得小红的话在理,这个刚进贾府的小丫头,有点像刚入校的大学新生,对学姐、学长的话蛮上心的,一下子打动了心肠,只得勉强笑道:“你这话说的却是。昨儿宝玉还说,明儿怎么样收拾房子,怎么样做衣裳,倒象有几百年的熬煎。”宝玉的心思不在读书,在收拾房子,在做衣裳,生怕这些女孩离开他。
突然,他想起让贾芸进来,便打发李嬷嬷去传话。“好好的又看上了那个种树的什么云哥儿雨哥儿的,这会子逼着我叫了他来。明儿叫上房里听见,可又是不好。”意思是讲宝玉心不静,乱交朋友,隔三差五找人来玩,如果让王夫人知道了,会惹麻烦。贾芸到了怡红院,“只听里面隔着纱窗子笑说道:‘快进来罢。我怎么就忘了你两三个月!’”贾芸听得是宝玉的声音,连忙进了房内,“宝玉穿着家常衣服,靸着鞋,倚在床上拿着本书,看见他进来,将书掷下,早堆着笑立起身来。”这是宝玉在装腔作势,做给芸哥看。若真看书,在隔着纱窗说话时已放下了。“那宝玉便和他说些没要紧的散话。又说道谁家的戏子好,谁家的花园好;又告诉他谁家的丫头标致,谁家的酒席丰盛;又是谁家有奇货,又是谁家有异物。”天南海北,漫无边际,就是不谈学业。这个十三岁的男孩跟一个十八岁的男孩话不投机。宝玉整天看戏、喝酒,看人家的丫头和奇货异物,贾芸一个穷孩子哪有这经历,两人根本不在一条路上。“说了一会,见宝玉有些懒懒的了,便起身告辞。”贾芸知趣,走了。“宝玉打发了贾芸去后,意思懒懒的歪在床上,似有朦胧之态。”因为无心读书,便无精打采,只好“懒懒的歪在床上”,干什么都觉得没意思。袭人便走上来,劝他到外面走一走散散心。
宝玉只得依她,晃出了房门,出至院外,顺着沁芳溪看了一回金鱼。“只见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来,宝玉不解其意。”当他懒意洋洋的时候,一个快节奏出现了,平常很悠闲的小鹿像箭一样跑了过来。“正自纳闷,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儿赶来,”是他的侄儿在演习骑射,这是一门功课。那时的贵族讲究文武双全,侄儿竟比叔叔更用功。

接下来,宝玉顺着脚一径来到了潇湘馆,他将脸贴在纱窗上,“忽听得细细的长叹了一声道:‘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再看时,只见黛玉在床上伸懒腰。你看,这是偷看禁书的结果,宝黛二人都是懒懒的,有了“春困幽情”的感觉。听见宝玉笑声,“林黛玉自觉忘情,不觉红了脸,拿袖子遮了脸,翻身向里装睡着了。”宝玉上前要扳她的身子,黛玉的奶妈和两个婆子跟了进来,说:“妹妹睡觉呢,等醒了再请来。”黛玉听说要赶宝玉走,急忙坐了起来。二人正说话,只见紫鹃进来。宝玉笑着要紫鹃倒碗茶来喝,黛玉却说,别理他先给我舀水去。紫鹃这个丫头知道黛玉在故意跟宝玉作对,笑道:“他是客,自然先倒了茶来再舀水。”“宝玉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这是《西厢记》里的词,意思是说,将来小姐嫁给我了,我怎么舍得让你去叠被铺床呢?“林黛玉登时撂下脸来,说道:‘二哥哥,你说什么?’”“宝玉笑道:‘我何尝说什么。’”黛玉为什么发这么大的脾气?因为宝玉用黄色言情小说中的句子来打比方讲黛玉。
黛玉觉得这个二哥哥太过分了点,“便哭道:‘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替们解闷的。’”这段话告诉我们,宝玉的兴趣在书外,跟着不入流的人,跑到园子外头听村话,看混帐书,神魂都跑了。方才贾芸进来时,宝玉手中也许就拿着《西厢》,不然这会子何以如此。
正在宝玉不知如何下台的时候,袭人来了,“快回去穿衣服,老爷叫你呢。”“宝玉听了,不觉打了个焦雷似的,也顾不得别的,疾忙回来,穿衣服,出园来。”在二门前碰上了焙茗,原来是薛蟠搞的恶作剧,假冒贾政之名哄骗他去进歌厅、唱卡拉OK。“可巧唱曲儿的小么儿又来了,我同你乐一天何如?”宝玉有两个生活圈,大观园有一个以黛玉宝钗为主的高雅文艺圈,大观园外有一个以薛蟠贾蓉为首的酒肉公子圈。这个时候,薛蟠就讲,因明天是我的生日,上次在歌厅唱曲的小妹妹又来了,我们去乐一乐。结局呢?“袭人正记挂着他去见贾政,不知是祸是福,只见宝玉醉醺醺的回来。
这一回,通过佳蕙、李嬷嬷、贾芸、贾兰、林黛玉、薛蟠和袭人的言说,知道了宝玉一天的活动,不是他去找人玩,就是别人来找他去玩,迎来送往,哪有心思读书!偶尔翻看,装腔作势,可能手中拿着那文理雅道些的或粗俗过露的禁书。总之,这一天的活动,从丫头、从奶妈、从本家子弟、从自家亲戚的角度,再次印证宝玉不喜欢读应考的教科书,他喜欢听村话,看混帐书。用今天的观点,宝玉接地气。但在三百年前,这是不被主流社会所容纳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任务,教育理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并将引领和推动时代前进与文明。我们都是新时代教育的追梦人,应当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李国华,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首届教育督导评估专家,现供职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曾在乡镇学校任教、县市教育行政机关任职、革命老区驻村扶贫。长期致力于基础教育、职成教育、高等教育和教育督导、教育新闻与宣传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在国家和省级报刊发表作品,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库转载、作品年选集收录。出版专著《教育心声》、《教育心志》、《教育心斋》,散文集《波心有月》、《竹中有我》。散文《故乡是个贼》被选为中考仿真试卷语文阅读题素材;《我愿做一棵树》被陕西、甘肃、黑龙江等地选作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承担完成多项省级以上课题,获湖南省第三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三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提名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