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序言:艰难的开始

 高山仙人掌 2020-01-16

    

    从今天开始呢,我开讲大唐第一女诗人薛涛的人生故事。这个和以前写的《诗歌与江湖》里的东西有相似之处,但有一定的区别。那个呢是一个人一个人的写,基本上一人一个章节就写完了;这个却要用很多章节来写,是个连载的作品。而且写作手法上,也会偏重学术一点。这个系列前面的部分,大概是我在一年前写的,有四万字左右。我会先把这四万字陆续放出来,让家看看一千多年前薛涛这位美艳女诗人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希望各位看官能够喜欢。

薛涛与剑南西川节度使

序言:艰难的开始

在五代孙光宪所著《北梦琐言》和宋朝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都写了这么一个故事。说唐朝有一个进士,叫孟昌期,他妻子姓孙,是江西乐安人。孙氏经常替她老公孟进士写诗,我们看一首,叫做《琴诗》: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若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雾湿丛兰月满庭。

纤纤玉手轻弹忧伤的湘妃怨,就如同萧瑟的风雨袭上心间。既有近在咫尺的流水之声,又能听见远在天边的鹤鸣。一曲弹罢,无边的惆怅笼罩了四野;月光之下,凄凉的露珠打湿了幽怨的兰花……听人弹琴能听到这个地步,也算才女了吧;替老公写诗写到这个水平,也算惊艳的了吧。《北梦琐言》和《唐诗纪事》这两部书中记载了孙氏的三首诗,另外两首水平也挺高的。但是呢,有一天这孙氏啊,突然抽开了风。按照书中记载,风是这样抽的:

一旦曰:“才思非妇人之事也。”并焚其集。

有一天突然抽风说:有才思、会写诗可不是我们老娘们儿应该干的事儿啊。说完就把她的作品集给烧了……我在上大学时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那时总觉的烧孙氏诗集的人,应该是她老公孟昌期。媳妇儿太有才了,导致于老孟有点受不了,所以才说才思非妇人之事。但是这只是我的感觉而已,从文本上看应该就是孙氏自己烧的。那她是不是抽风呢?还真不是。为啥这么说呢?你想想咱们写过的女诗人,从李季兰到鱼玄机、从上官婉儿到刘采春,哪个是正常的女人啊?哪个不是留下一堆风流韵事儿、留下许多的猜疑、误解甚至是骂名啊?女子无才便是德,有才的基本没有好名声,即使在开放的大唐也不例外。孙氏烧了自己的作品集,恐怕也是为了避免出现类似的结果吧。

但是呢,从今天开始要说的中唐著名女诗人薛涛薛洪度,还真是大唐朝的一个例外。她在中国文学界和史学界名气比较大,名声也不错。薛涛出身于小官吏的家庭,从小读书写字、才思敏捷,在成都一代素有名望。后来父亲不幸去世,薛涛在唐贞元年间(785年正月—805年八月,是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共计21),因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诏令侍酒而入乐籍、成为一名乐妓,开始了她周旋在各色男人之中的生活。她即与韦皋、高崇文、武元衡、段文昌、李德裕等诸多剑南西川节度使密切来往,从而使自己“诗达四方,名驰上国”(出自何光远在《鉴诫录》);又与风流才子元稹卿卿我我、情意绵绵;还和当时的诗人、名士等等等等有诗文往来。尽管如此,文学史上对她的评论是赞誉颇多,诋毁很少。只有在中唐时的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说:

有乐妓而工篇什者,成都薛涛;有家僮而善章句者,郭氏奴。皆文之妖也。

这也只是说写作的风格有妖气而已,并不像评论鱼玄机那样,经常有人说她淫靡、妖冶之尤、教人学坏啥的。而那些称赞薛涛的人,却从不吝啬誉美之词。唐朝诗人王建就有一首写给薛涛的诗,叫《寄蜀中薛涛校书》: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万里桥边、枇杷从里,隐居着著名女诗人薛涛,别看她是个娘儿们,那可是大唐最顶尖的娘儿们啊,在诗坛独领风骚好多年,男的都赶不上她啊!你看,这评价可不低啊。还有明朝的大文豪杨慎,就是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那位,在他写的《升庵诗话》中评论薛涛诗说:

有讽喻而不露,得诗人之妙。使李白见之,亦当叩首,元、白流纷纷停笔,不亦宜乎?

你看,连明朝人都如此评价薛涛。你要知道,自从宋代程朱理学大行其道之后,文学艺术界里假道学层出不穷,对女诗人的评价几乎就没几句好话儿啊。所以杨慎这样说薛涛,也算是不容易了。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有才、有和众多男人来往的经历、同样一生未嫁,为何薛涛就能获得和鱼玄机、李冶等人截然不同的评价呢?这正是要通过这本书解读的问题之一。

薛涛一生诗作颇多,据说有五百多首。但因年代久远,大部分都遗失了。流传下来的,按照《全唐诗》所载,薛涛诗共有八十九首;按照今人张蓬舟所著《薛涛诗笺》,薛涛诗共有九十一首。在展开这位唐朝女诗人的人生故事前,我们先来看一首她的诗,《酬人雨后玩竹》:

南国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薛涛的九十一首诗中,酬、赠、寄、送之作,共有三十首。张蓬舟认为,这三十首诗中,除了《赠远》两首之外,都是泛泛之作,这个观点我是基本赞同的。为什么是基本赞同呢?因为我觉得除了《赠远》二首之外,还有几首酬、赠、寄、送的诗,含义深刻,隐喻颇多(以后详述),其中就包括这首《酬人雨后玩竹》。这首诗呢,你要是以为薛涛是在写竹子,那你就错了。咏物言志,以物自拟,借物抒情,是诗人的一贯作风,薛涛也不例外。先看题目,酬就是感谢。人,不知道是谁。纵观薛涛的诗,一般送给关系密切之人的诗作,题目都这么隐晦。比如还有一首《送友人》: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很多学者认为,这首诗是送别元稹之作。元薛关系密切,题目也只用《送友人》而已。由此推之,此诗所酬之人也应该与诗人关系不一般。挚友雨后去竹林玩耍,写了首诗送给薛涛,于是薛涛也写了首诗表示感谢。我试着翻译一下:
在南国细雨霏霏的春天里,
你哪里能看到我傲霜斗雪的风姿!
在草木繁茂、鲜花盛开的时候,
我宁愿虚心的把持自己。
尽管我尚未露出苍劲的气质,
却仍有像竹林七贤那样的君子为我而醉!
更有娥皇和女英这样的贤妃,
与我一起伤悲。
不过你还是等到秋天再来吧,
那时你就能见到我超凡脱俗的气质!
见到我的苍劲高直!
我一直认为,薛涛这是借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坚持。她以乐妓的身份,游走于封疆大吏身旁,穿梭在文人骚客之间,如果没有自己的坚持、不能表现出特立独行的一面,或许早就被男人们玩弄于股掌之间、然后无情的抛弃掉了。所以,这首《酬人雨后玩竹》正是用以竹自拟的手段,表达了自己心路历程。首联两句: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告诉人们,我的风采,一般人一般的时间,基本见不到;颔联两句: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这是说其实我一直很低调,也不屑与众多的俗物争奇斗艳;颈联两句内涵深刻,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晋贤就是指晋代的“竹林七贤”,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评剧折子戏《刘伶醉酒》有一段唱,颇能说明这几个人的情况:
来了刘伶好酒的男,叹如今权奸当道兵马大乱,读书人生乱世有口难言,我只得在醉中逃灾避难,哪怕人耻笑我狂傲疯癫……
这七个人就基本上每天在竹林子里喝酒度日。晋书·嵇康传》里说: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说他们“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后人一般认为,这七人志向高洁,不屑与当时的权贵、俗人同流合污,对此七人评价颇高。而舜妃则是指舜的两个媳妇。《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以二女妻舜”。刘向《列女传》曰:帝尧之二女,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尧以妻舜于妫汭。舜既为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就是说尧把自己的两个闺女,都嫁给了舜。老大叫娥皇,老二叫女英,这就是后人所说的舜妃。南朝时任昉所著《述异记》中记载:
湘水去岸三十里许,有相思宫、望帝台。昔舜南巡而死,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上文为斑斑然。
舜妃悲的典故就是由此而来。娥皇女英以贤惠著称,舜不幸死于苍梧,二妃一路跑过去,还是没能见到最后一眼,最后在竹林里痛哭致死,泪染斑竹。薛涛在“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这句诗中自比竹林七贤与舜妃,是在说明自己的贤惠与忠贞。虽然用了多留与早伴这样比较内敛的词汇,但仍能看出女诗人心中隐隐有不平之气!尾联: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两句,也是一种极为内敛的抒情:你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能看到我的不一般。
看,这是怎样的一个女诗人呢?她是一个乐妓,虽然唐朝的乐妓都声称自己卖艺不卖身,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呢?所以啊,乐妓在当时是没有什么地位可言。那么怎么样才能被人尊重、被人重视呢?首先是你自己得行;其次是得有人说你行;最后是说你行的人,得行。这也是薛涛费劲了心机和众多剑南西川节度使、众多文人名士来往走动的主要原因,她得让行的人说她行!
按照文学史上公认的观点,唐朝一共有四位比较有名的女诗人,分别是李冶、薛涛、鱼玄机和刘彩春。不过刘彩春基本属于是聋子耳朵,她和浪荡诗人元稹的风流韵事比她的诗有名多了。而薛涛、李冶和鱼玄机,则是货真价实的女诗人。这三个人的诗作中传至今日的,薛涛和鱼玄机的作品较多,而李冶只有16篇。唐朝的男诗人中,我最喜欢李白,女诗人中我比较看重鱼玄机。诗仙自然不用多讲,本来就是玉皇大帝派到下界来专职写诗的。而鱼玄机作为一个女子,以其传奇的经历、奔放的热情、女性的视角和优美的诗句,能在以男性话语为主流的黑幕重重的古代文学史中有一席之地,实在是难能可贵。而这一点,恰好也正是薛涛和鱼玄机的最大区别,这也是本书将要解读主要内容之一。
作为一个才情俱佳相貌姣好的乐妓,薛涛有着广泛的交游范围,除了和先后剑南西川的多任节度使有着或深或浅的关系外,与当时的一些名士例如元稹、白居易、牛僧孺、令狐楚、裴度、严绶、张籍、杜牧、刘禹锡、吴武陵、张祐等等都有诗文来往。在这种情况下,薛涛不自觉的按照男性对诗歌的审美标准来要求自己,形成了“无雌声”的风格。我们看薛涛的代表作《筹边楼》:
平临云鸟八窗秋, 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 最高层处见边头
高楼平地而起,平临云彩与飞鸟,那窗户之外,一派秋风萧杀之意。登楼远望,西川四十州尽收眼底。唉,诸位蜀中的大将,你们千万不要目光短浅啊、贪图蛮夷的战马啊,只有在这筹边楼的最高之处,才能看到最远的边疆啊。
这首诗可以说是薛涛诗中得到评价最高的一首。钟惺《名媛诗归》中说:
教诫诸将,何等心眼,洪度岂直女子哉,固一代之雄也!
心机深、看得远,简直就是个爷儿们!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八评价说:工绝句,无雌声,自寿者相。
善于写诗,主攻绝句,不像娘儿们写的。这也是文学史上对薛涛最高的评价了。你看,中国的文学史是多么的性别歧视啊!女的写诗,说你写的像男的,这就是夸你了。但是呢,你千万别觉得薛涛会委屈,她巴不得别人说的写诗像男人呢。那薛涛为啥会这样想呢?她努力按照男性对诗歌的审美标准来要求自己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她的乐妓身份——她需要努力地用符合男性审美观的作品表达自己,从而获得封疆大吏与文人名士的认同,这样才能使这些男人们不像对待其他乐妓那样对待她。
在薛涛的作品中,有闺怨、有相思,但更多的是对国事和人民的关心、对历史的咏叹。从她自己的角度出发,这种做法无疑是正确的。正是因为如此,她才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莫大的诗名;但是如果从文学史的角度出发,对“无雌声”的追求却是可悲的。薛涛尽管意识到了自己是女人、也从女性的角度去感知世界,但是她的写作、发出的声音,却和男人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在以男性话语为主流的文学批评史上,站在批评家的角度,钟惺也许认为“无雌声”是对薛涛的赞美;但是如果从女性写作的角度来重新考量“无雌声”的评价,这也许才是真正的悲剧。看,这就是薛涛,这就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复杂的存在。这个序言呢,算是写完了,算是个艰难的开始。以后我将陆续的将薛涛姑娘的诗、她的人生故事、以及和她有关系的众位封疆大吏、文人名士的故事,陆续的展现给你。请继续关注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