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科学哲学学者成...

 摩诃般若波羅蜜 2020-01-16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科学哲学学者成素梅说:

1.智能革命不只是把人类从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正在全方位地替代人类去劳动,甚至去思考,这已经不是理论预言,而是正在发生于我们身边的事实。

2.智能机器取代人类劳动的总体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最终,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将会使传统意义上的劳动不再成为人类生存的全部或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劳动概念也不再成为人们感知人生意义与拥有成就感的主要参照,甚至使得人们长期以来信奉的“按劳分配”原则不再是人类最基本的分配制度。

3.由于智能手机和微信推送功能的日益普及,我们将会在浩瀚的数字世界里变得越来越被动,从对信息的主动搜索转向对信息的被动接受。这标志着以问题为导向的搜索时代的式微与以信息过剩为特征的投喂时代的开启。在投喂时代,当点击率和可读性取代了真理性与可信性成为新的评判标准时,人们的阅读品味与注意力将会不自觉地被从众心理和大众趣味所裹挟,表现出“点击替代思考”“思想让位猎奇”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算法不仅成为当代社会中新权力的“经纪人”,而且还会重塑社会与经济系统的运行,乃至科学研究方式。

4.在工业化时代,当我们把休闲作为劳动之余来理解时,我们对休闲概念的用法与理解并不完全一致。我们普遍把休闲简单地理解为是一种副业,只是部分地抓住了“休闲”概念的字面意义,但却掩盖了概念本身所蕴含的体现人的教养与成长之义,丢失了经典休闲观中阐述的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马克思所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而由智能革命导致的双重自动化,需要我们从劳动的心态中解放出来,这就为我们复兴经典休闲观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提供了机遇与可能。

5.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物质财富的边际效用会变得越来越小,以追求幸福感和提高内在修养为核心的休闲式生活的边际效用反而会逐步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以物化的劳动文化与劳动伦理为核心的发展观就会越来越不适应,迫切需要用以重视追求生命意义和内在幸福感为核心的休闲观来补充,乃至取而代之。

6.人们只有在追求生命意义的休闲中,才能拥有健康的休闲生活,才能不虚度生命;学会如何成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在生活实践中提升生命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成为追求卓越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