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长命百岁是每个人的心愿,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寿”字。如何写出“寿”字的苍劲、雄浑、老辣是每个书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先看看清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皇帝写的寿字: 再看看慈禧太后写得寿字: 巾帼不让须眉!太后不逊皇帝。慈禧太后草书“寿”字苍劲有力、气韵生动,吻合了“寿”字的精神底蕴,给人一种刚劲雄浑,又不失内敛的审美感受,撇开她误国误民的施政作为,“寿”字的书法造诣达到了相当的境界。 今天的《锐解汉字》就来解解这个“寿”字。 何谓“寿”?在国人观念中,六十岁称为初寿,七十七岁称为喜寿,八十岁称为中寿、八十八岁称为米寿,九十九岁称为白寿,百岁则称为高寿。人的寿命应该多长呢?老祖宗给了一个“天年”的概念,天年是120岁,是上天赋予人的自然寿命。必须强调的是,在120年的生命历程中,身体的各个器官应该保持健康状态,才算活到天年,才算寿终正寝。换句话说,要有品质的活着,不能赖活着,“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观点是不对的。无论是谁,活够了120岁,才算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社会。早亡、卧病,赖活着,是对家庭、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实际情况怎样呢?我们看看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权威数据:全球女性平均寿命为73.8岁,男性为69.1岁。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男性74岁,女性77岁。日本人的预期寿命最长,平均为83.7岁,日本女性人均预期寿命为86.8岁,居世界首位,而男性中瑞士人预计最长寿,为81.3岁。拥有世界最低人均预期寿命的是塞拉利昂人,男性49.3岁,女性50.8岁。数据显示,人类离上天赋予的自然寿命很有很长的距离。 关于寿命,还有另一种理解。长寿不仅指生命长久,还包括精神意志不朽。《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忘者寿。”仔细想来,这个“死而不忘者寿”的确很有道理。 曹操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肉体与物质很容易腐烂,唯有精神意志才能长存不休。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有一句传诵广泛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之所以活着,是因为精神不朽。孙中山先生在《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中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在孙中山与臧克家看来,精神不朽远比生命长久更有意义。对寻常百姓莱说,做到精神不朽很难。不必苛求名垂青史,但求子孙能够记挂。人生一世,总得给儿孙留点念想,让后辈们记着先人的福泽与恩惠,总比“一死百了”好,总比让后人感觉“如释重负”的好。 怎样做到肉体与精神的长寿呢?老祖宗开出的方子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五点太精准了,无懈可击。 因为职业的缘故,我曾近距离地接触过一些百岁老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勤”。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勤动脚,总不闲着。寿,应当在尊法、守时、有节、有常中求,在“勤”中求,在“福”中求。 锐视角(刘继锐)创作的“福寿”: 把福与寿组合在一起,寓意是,福寿要双全。在笔者看来,不幸福的人生很难长寿,长寿而不幸福同样悲哀,福与寿既相辅相成,又互为因果。 常言道,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水长流。在文章最后,诚挚祝愿天下所有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武中奇先生的“寿”字: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