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韭菜是葱蒜类蔬菜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尤其在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天津、北京等华北和黄淮地区种植面积较大。进入春季,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进入快速生长期。但是也是蒜蛆、韭蛆的发生盛期,发生严重时,造成田间大量植株枯死,减产十分严重。 危害症状 蒜蛆又称地蛆、根蛆,是灰地种蝇和葱地种蝇的幼虫,主要以幼虫群集在大蒜根茎或鳞茎上,为害大蒜的茎和鳞茎,苗期,初孵幼虫多从根茎伤口处侵入,多向上咬食2~3厘米,使根茎吸收水肥的能力降低,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植株生长缓慢,叶尖枯黄呈黄白条纹,影响大蒜生长发育,发生严重时,造成根茎腐烂,幼苗枯死;年后幼虫主要危害大蒜刚刚膨大的鳞茎,鳞茎被害后,膨大缓慢多呈畸形,危害严重时,鳞茎腐烂,甚至全株枯死。 韭蛆幼又称黑头虫,是韭菜迟眼蕈蚊的幼虫,主要以幼虫聚集在韭菜鳞茎和柔嫩的茎部为害。春、秋季,成虫将卵产在韭菜的根茎周围,初孵幼虫群集韭菜叶鞘基部和鳞茎的上端危害,引起幼茎腐烂,使韭菜叶片枯黄而死,夏季温度较高,幼虫向下活动蛀入鳞茎,造成鳞茎腐烂,发生严重时造成整墩韭菜死亡。 发生特点 种蝇一年发生2~4代不等,分别发生于5月上旬、6月中旬、8月上旬及9月下旬。以蛹越冬,春季环境条件适宜是,蛹羽化为成虫,成虫将卵产在大蒜根茎上或周围土壤中,孵化后,侵入根茎内危害,种蝇在25℃以上条件下完成1代大约需要19天,秋季,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幼虫再次大发生。 迟眼蕈蚊一年发生4~6代不等,以幼虫在大葱、韭菜根际周围的土壤中越冬。第二年2月下旬开始化蛹,3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虫,一般4月上旬为第一代幼虫发生高峰期,进入夏季,幼虫不耐高温,7~8月份幼虫进入滞育期,进入9月份,幼虫再次进入危害盛期,9~11月虫量最多,因此呈春、秋两个危害高峰,幼虫主要危害韭菜的幼茎,引起腐烂,造成韭叶枯黄,植株枯死,发生严重时,可造成田间大面积缺苗断垄。 防治方法 在发生初期,每亩可用2%吡虫啉颗粒剂1500~2000克,拌15~20公斤细沙土,顺垄均匀撒施在大蒜和韭菜周围,然后浇水,即可快速杀死根茎周围的地蛆,持效期可达1个月以上。同时,还能兼治蛴螬。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农业实用技术,或有任何疑问,欢迎加入“睢阳农科服务圈”进行咨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