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书】 千古奇书《山海经》的流传之谜

 小青闲话 2022-03-17

作者:娴清(王丹)

如果说中国人没有想象力,缺少狂放的生命朝气与冒险精神,那就是没有真正了解过中国的神话。至少没有好好读过《山海经》这部传奇之书。怪诞离奇的想象,感性错杂的描写,人与自然的变异,造成《山海经》有一种美的张力,是古人精神的另一种表现。

诚然,并不是没有人想毁掉它,清代负责收集编纂《四库全书》的纪晓岚就曾经想毁掉这本书,但是这本书还是流传了下来。这又是为什么呢?

 此书历代学者评论不一,而为这样的奇书作笺疏是最难的事。乾隆时期的郝懿行所作之《山海经笺疏》就很被古人推崇。“笺”是注释的意思。“疏”是疏通原文并对旧注进行阐释,考核、阐释其义。郝懿行是山东棲霞人,曾中举人、进士,任户部江南司主事。他的学问渊博,经术湛深,积数十年之力而成有数部作品,以《春秋说略》、《山海经笺注》最为知名。

                《山海经笺疏》

《山海经》这本书由于内容驳杂,古人在治目录之时,往往将它归于不同的类目之中。目录学并不仅仅为了让读者了解古籍的概况,更重要的是从中可以看到古人对这本古籍的看法,《汉书.艺文志》就将《山海经》归于刑法家,这就怪了!原来古人是想把这本书当成是有治理之功的书。这是最妙的事。

 他们认为此书是可以经世致用的,甚至汉明帝以为河渠之书以用来治河。因此,此书能流传到今天,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同时,这也证明古人是认可上古神话的存在的,《山海经笺疏》就是这么解释的“上古天地相通,人神相杂”。

 乾隆时期郝懿行笺注的《山海经》引书甚多,《文选》、《吕氏春秋》等等。他很精于训诂,指出前人错勘之处,譬如《山海经》记载了一种草,其状如韭,还说霍山亦多之。郝懿行就指出其实“霍”字是“藿”之伪。还有关于赤金与白金的分辨,他的看法也是很独到的。

           《山海经地理今释》

《山海经》原本是有图的,书里记载的一些奇异事物在今天的自然界也可以发现踪迹。清代的吴承志就写出《山海经地理通释》,与《山海经》笺疏不同的是此书从《西山经》论起的,考据了大量的《山海经》中的山川名物与当时现实存在的事物之关系,是有趣味的。

 所以,要尊重这部奇书,发现未知的领域,就明白自身不过是沧海一粟,眼界拓宽,则行事自然不同。领悟学习古籍,用功愈深,所得愈多,就会有所提升。

扫码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