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孩子教育,家长工资进了培训班?一个培训老师的另一种心声

 记忆师雷鸣 2020-01-16

“为了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的工资,都进了培训班”,描述了家长对孩子的各种培训开销非常巨大,更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曾经为了我个人的求学成长所付出的点滴。

父亲在世的时候,做过一个木材加工厂,当时就是通过他的加工原木的木料来赚取一家的开支。可是因为经营不善,连我读大学的费用有时候都是需要借钱来完成。但即使是如此,父亲也未曾打断我读书学习的历程,而是全力以赴地帮助我完成学业。正当快毕业的时候,父亲却因为脑溢血过世,而我的大学学习也是在亲人、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坚持到毕业。

所以,我在从事教育这个行业,尤其是培训行业的时候,我的愿望不是在培训班里挣多少钱,而是想着能为家长们省多少钱,总是希望能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们把学习成绩提升起来,让孩子们少让父母操心。

一位希望家长少花钱的培训老师的心声

当看到“为了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的工资,都进了培训班”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心中也是酸楚不少。从初中毕业以后,就考入中师学习如何教孩子,大学又继续学习四年的教育学专业,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科班的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了,可是在工作近16年后,发现过去与现在并没有什么不同。

过去没有什么培训班、补习班的时候,父母家人同样为了自己孩子的学习成长,会将大量的家庭收入投入进来。现在的家长,与过去没有什么不同,看到哪里有机会、哪里有可能帮助孩子更好学习、更好成长的时候,一样会投入大量的家庭收入,甚至是将工资几乎都投入到孩子身上。无论在过去,还是在今天,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对孩子抱着成人、成才的心,也都希望孩子的未来会比自己更好。

所以,我们做教育的老师,无论是校内教学还是校外培训,都是面对着甘愿为孩子成长做孺子牛的父母,我们有责任为孩子以及孩子的家庭做出一份必要的贡献。当然,这份心思也只能我自己先做起来,自己先做好了,才能让自己的心声有力量。

家长也需要一双慧眼,找到真正帮助孩子成长的方法

从事多年的教育,做的也不是学生学科成绩的培训,而是学生学习方法养成的培训课程,做起来比学科成绩的培训艰难许多。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的问题并不是智力欠缺的问题,而是孩子的学习意愿的问题。

孩子在谈心的时候,会回答非常愿意学习好,希望自己在学习上进步。可是,转身之后,继续拿起手机,约上三五朋友一起开黑打网络游戏去了。这样的学习意愿是真正想学习好吗?不是的。但是,家长、老师又都难以扭转孩子的心态。

针对孩子学习意愿的问题,早在500多年前的王阳明其实就清晰地认识到这个问题。他在给孩子的训诫中就明确提到这一点:


他告诉孩子要戒游戏,不要贪玩。可见王阳明对孩子的心性认识是非常清楚的,就是明白孩子喜欢玩,要求孩子在这方面要收敛起来。可是我们现在提倡玩中学,还要求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其实也是一种教育理念过度偏向于游戏化的表现。

家长在如何教育孩子方面,完全可以把王阳明给孩子的家训《示宪儿》作为自己家庭的家规,与孩子一起坚持诵读,进而让孩子的心性收敛起来,不要过度地倾向于玩乐、游戏上面。

家长自己也需要成长,为孩子树立榜样

解决孩子学习意愿、内心心性的问题,下功夫还主要在家长自己的身上。榜样,是孩子学习成长最重要的途径。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思维对于可以看见的行为更有印象,也更容易从所见所闻中学习。

言传身教,用语言传递正确的道理后,更需要我们用切身的行为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做。而现实往往是与此相反的,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基本上没有做到,孩子在落实要求的时候自然会满心抵触,即使抗拒不了,也能慢慢学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敷衍了事。

所以,在要求孩子成长的时候,我们家长更要成长,我们要把孩子当作推动我们个人成长的助推器。是孩子给予我们成长的激励,是孩子让我们不要忘记学习,是孩子让我们不要贪恋于安逸。

结束语

“为了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的工资,都进了培训班”反映的不仅仅是孩子学习花费高昂,更反映一个家庭中教育的重要;不仅仅反映孩子需要老师引导,更反映家长自身需要加强,为孩子的成长做出正确的示范。

更多教育理念、学习方法文章,请关注@童教雷鸣,提升孩子综合素质,营造书香家庭氛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