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 种不同方式监测血糖的差异,你都清楚吗?

 王功信 2020-01-16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糖尿病患病率也不断增加,血糖的良好控制离不开血糖的密切监测。

目前临床上监测血糖方法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快速血糖仪测定,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动脉血气分析。

今天,就让我们就聊聊不同血糖监测方式的优缺点,并以血浆血糖为标准,比较不同测定方式所测血糖的差异。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测定方式:通过采集静脉血液,约 1~2ml,将样本离心后,取上层血浆,然后使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检测分析。

优点: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准确!临床上将静脉血浆血糖作为公认的「金标准」,糖尿病的诊断就是依据血浆葡萄糖水平作为诊断标准的,此外,它具有重复性高、监测血糖区间宽的优点。

缺点:生化分析仪测血糖对仪器要求高,监测价格贵,操作流程复杂,采取标本量多,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患者需要到医疗机构监测,给患者增加经济和时间负担。


快速血糖仪测定


测定方式:先把试纸条插入血糖仪插孔内 , 手指指端消毒后用一次性刺针刺破指尖末端 , 并快速将试纸条测试区放于出血处直至血液(全血)浸透测试区,正常有效显示出血糖值后(约几秒)。

优点:快速血糖仪检测具有出血少、方便快捷、操作简单易行、体积小、血样随测随采、测定速度快、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等优点。糖友可经简单培训,在家自己检测血糖,省事省力又省钱!

缺点:有监测范围限制,血糖过高(一般>33.3 mmol/L)则显示不出来,血糖测定结果还受环境温度、湿度、取血方法等外界因素干扰大,不同厂家不同型号血糖仪监测也有差异,只适用于血糖治疗监测,不能代替诊断。

差异:与生化仪测定葡萄糖浓度相比,快速血糖仪所测定的血糖浓度偏低。

一些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测得空腹血糖值及餐后 2h 的血糖值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1-2];而另一些研究则表示两种方法测得值具有统计学差异,但快速血糖仪测定与生化仪测定结果存在正相直线相关[3]。

因此,用快速血糖仪测定结果可有效反应患者血糖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血糖越高两种检测方法差异越大,因此在患者日常应用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时如血糖过高,应立即入院进一步检查。

差异原因分析:我们测定的血糖是血液中可溶于水的葡萄糖的浓度水平。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多种物质的含水量不同,其葡萄糖的含量也不相同,因此当选取不同血液成分进行血糖检测时,所得的血糖值也存在差异。

因血液中红细胞的含水量较少,故测定含有大量红细胞的全血血糖值较不含红细胞的血浆或血清低。快速血糖仪测定的是指尖全血葡萄糖浓度,生化仪测定血浆葡萄糖浓度,因此快速血糖仪测定的血糖值较生化分析仪低。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DGMS)


测定方式:动态血糖检测系统是在皮下植入葡萄糖感应器,通过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而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技术,每隔数分钟自动记录血糖数据一次,可以监测 3 ~14 天动态血糖变化。

优点:能持续、动态地检测全天血糖变化,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检测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尤其是餐后高血糖和夜间的无症状性低血糖);通过血糖图谱可以了解患者饮食、运动、药物、情绪波动等因素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找出血糖波动的原因,从而更好调整血糖;还可以减少患者反复血糖仪测血糖或静脉抽血所带来的痛苦。

缺点:其测定范围有限,需要输入指端血糖值进行校正;此外价格较贵,对普及应用有一定困难。

差异: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测定血糖数值略低于生化仪血浆葡萄糖的测定数值[4],组织间液葡萄糖值浓度的变化较血浆血糖滞后 4~10 min[5],健康成人、糖尿病患者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与 DGMS 测得值呈显著正相关[5] [6]。因此,从皮下组织间液测得的葡萄糖浓度可充分反映血糖浓度。

差异原因分析:由于葡萄糖经毛细血管运送到组织后,一部分被细胞摄取参与了糖代谢过程;另一部分转变为脂肪、糖原和其他糖类,而毛细血管中的全血又低于血浆,因此,DGMS 结果低于生化仪测定结果。


动脉血气血糖


测定方式:以一次性动脉血气针于患者桡动脉或股动脉处采血 0.5ml,采血后样本隔绝空气,尽快完成动脉血气分析检测。

优点:测定结果较生化结果快,如行动脉血气检查的患者需进行血糖测定,可减少患者静脉抽血次数、患者费用及护理工作量。

缺点:动脉血气分析并不是评估血糖控制水平的常规手段,动脉抽血较静脉抽血难度大,患者疼痛程度也较大。

差异:动脉血气分析血糖值与静脉血浆检测的血糖值一致性好,两种仪器测定的血糖无统计学意义[7]。血气分析可替代生化仪检测血糖。

总结:血浆血糖测定是金标准,末梢全血及组织液测定较血浆测定水平偏低,动脉血气测定水平较静脉血浆相仿,它们与血浆血糖测定都有很好的相关性,都可以较好的评估血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永果.快速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分析[J].特别健康,2019,(13):66.DOI:10.3969/j.issn.2095-6851.2019.13.074.

[2]亢梓霖,畅迎帅,董倩, 等.葡萄糖氧化酶法与血糖仪法测定静脉血的临床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1):43.DOI:10.3969/j.issn.1006-6845.2019.01.034.

[3]杜江涛.快速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结果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4,(1):155-156.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168.

[4]   关守萍,杨晓飞,康莹, 等.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与其他葡萄糖检测方法的临床比较[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7):67-71.DOI:10.3969/j.issn.1005-8982.2017.07.016.

[5]   Steil GM, Rebrin K, Mastrototaro J, et al. Determinationof plasma glucose during rapid glucose excursions with a subcutaneous glucosesensor.[J]. Diabetes Technol Ther.2003V5N1:27-31. DOI:10.1089/152091503763816436

[6]Maran A,Crepaldi C,Tiengo A,et al.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glucosemonitoring in diabetic patients:a muhieenter analysis[J]. Diabetes Care. 2002;25(2):347-52.

[7]余建洪.血气分析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部分相同检测项目的比较分析[J].医学信息,2015,(1):70-70.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5.01.08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