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丨岑波教授:“双镜”联合切除三脑室内肿瘤

 影像吧 2020-01-16

专家简介

岑波,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附属医院访问学者,德国雷根斯堡大学附属医院访问学者。中国抗癌协会垂体瘤学组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湖北省病理生理委员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武汉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武汉市医师协会神经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委。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多年,于2008年在北京天坛医院进修颅底神经外科显微及神经内镜技术,擅长颅内各类肿瘤,如各部位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颅咽管瘤、胶质瘤、脊索瘤、脑室内肿瘤、脑干肿瘤以及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及神经内镜治疗;擅长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血管闭塞等脑血管病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基本资料




患者,51岁,男性,刘某,武汉本地居民,因“突发双下肢无力4天”入院。

查体:意识清楚,精神可,言清语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存在,颈软,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4级,病理征未引出。

既往:否认特殊疾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及重大外伤史,吸烟,饮酒史。


外院MR提示:第三脑室,左侧丘脑肿瘤性病变。

T1增强:肿瘤呈不均匀强化,边界尚清晰,但与丘脑及三脑室壁关系紧密。MRS:肿瘤区域NAA峰明显下降,Cho峰升高, Cho/ NAA>1.5,提示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治疗方案与思考




肿瘤病变位于脑深部,考虑恶性胶质瘤可能性大,且形成梗阻性脑积水,可引起急性脑疝,手术指征明确。

方案A:行脑室-腹腔分流,再行姑息放疗,远期预后差,不推荐。

方案B: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打通脑脊液循环,明确病理。

手术难点:肿瘤位置深,操作距离长,毗邻重要结构,术中肿瘤边界的把握。

手术入路:经侧脑室额角脉络膜裂入路。

定位:结合神经内镜套筒与导航,最大限度减少创伤。

根据导航定位,于冠状缝前作横行切口,以左侧为主

导航下置入内镜套筒芯


再沿套筒芯置入工作套筒,直达脉络膜裂区域;沿内镜套筒及其形成的窦道,可灵活联合使用内镜及显微镜。

术毕使用可缝可贴海奥膜对缺损硬膜就行修补,颅骨常规复位。术后影像:肿瘤切除完全,脑脊液循环打通。

术后病理诊断提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II级)




小结




脑深部肿瘤固有的发病特点决定了其所需的手术方案。

显微镜技术特点:

  • 稳定性强,适合长时间手术。

  • 图像可实行多模态,如黄荧光。

  • 焦距越深,视野越局限。

  • 现阶段普及范围广,是神经外科主流技术。

内镜技术特点:

  • 可近距离照明,不受深度影响,可多角度观察。

  • 照明强度高,放大作用明显。

  • 内镜套筒可与导航结合,达到准确定位。

  • “双人四手”。

神经内镜和显微镜各自存在优缺点,两者可形成互补。

合理运用内镜与显微镜,结合神经导航,发挥各种器械和设备的特长,有利于降低手术难度,造成的手术创伤也是最小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