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长安足迹(8):“乐游古园崒森爽,烟绵碧草萋萋长”

 人在旅途的Gao 2020-01-17

        乐游原是唐长安城一处著名的景点,自然被唐朝诗人们没少吟咏,其中最有名的要算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得名于西汉汉宣帝时期,所以李商隐说它是“古原”。

        乐游原并不大,只有长约3000多米、宽约200-300米、高约10-20米,建隋唐长安城时把它包在了城墙里头,因其地势高平轩敞,成为登高览胜的好地方。武则天时期,太平公主在此添造亭阁,营造了当时最大的私宅园林—太平公主庄园。唐玄宗上台后,因太平公主谋反,庄园被没收,并分赐给了宁、申、歧、薛四王。

        乐游原地势高耸,登原远眺,四望宽敞,京城之内,俯视如掌。而且它与南面的曲江池、芙蓉园和西南的大雁塔都相距不远,眺望如在近前,景色十分宜人。因此,春天踏青、秋天登高,选择来此游玩赏景的长安人络绎不绝。在长安城度过十余年光景的杜甫,自然也是没少来过,他作有一首《乐游园歌》:

        乐游古园崒森爽,烟绵碧草萋萋长。

        公子华筵势最高,秦川对酒平如掌。

        长生木瓢示真率,更调鞍马狂欢赏。

        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

        阊阖晴开谍荡荡,曲江翠幕排银榜。

        拂水低徊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

        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

        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

        圣朝亦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这首诗有另外一个题目晦日贺兰杨长史筵醉歌》。晦日是正月三十日,在唐代是个节日—晦节;贺兰杨长史,姓贺兰名杨,官职为长史,大概相当于某个王府的大总管。这位贺兰杨长史宴请宾客,大概是在天宝十载(公元751年)的晦节,杜甫当时还是布衣身份,在长安城四处拜谒显贵谋取荐引,因向唐玄宗献三大礼赋,也算是京城中有了点儿名气的文人骚客。

        诗歌前两句首先扣题,描写了乐游原地势高耸,古木参天,碧草茂盛的春天环境;其后四句,描写主人在地势高敞的乐游原上开筵,率真豪爽的主人用木瓢饮酒,以及拉来骏马让客人欣赏试驾;再后四句是远望景色,芙蓉园烟波浩淼春意盎然,夹城中露出皇宫出行的仪仗,长安城墙绵延城门阔大,曲江池畔皇亲国戚一排排游宴帐幕;再后二句拉回到宴席上,助兴舞女衣袖翻飞,歌女声音婉转清扬;最后八句转为抒情,每年节日宴饮都会高兴喝醉,今年怎么未醉先悲呢?那是因为鬓角添了几许白发,可自己还是一事无成,便对递过来的罚酒毫不推辞:这盛世年代,当一个毫无作为的读书人真是羞愧啊,也只有这杯中物能让我感谢圣明皇上的慈爱。但是喝完了酒,我还是不知道出路在哪里,站在暮色苍茫中,唯有吟诗来宽慰自己吧。


        杜甫诗作中在长安城(今西安市)留下的足迹。

        乐游原位于唐长安城新昌坊,南邻延兴门街,东靠长安外郭城东墙,坊的东南角即是长安外郭城的延兴门。

        如今乐游原上早已没有了唐代贵族的私家花园,只留下了始建于隋代的青龙寺。青龙寺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28年),原名灵感寺,唐睿宗景龙二年(公元711年)改名青龙寺。

        在青龙寺遗址博物馆中,有唐代青龙寺复原模型。可看到青龙寺紧挨着长安城东城墙,城墙中有夹城,那是供皇室成员从大明宫到曲江池游玩所走的;青龙寺南边是宽阔的延兴门街,东南角是延兴门。由此可以体会杜甫这首诗中所写:“白日雷霆夹城仗”和“阊阖晴开谍荡荡”。

        在中唐时期,青龙寺达到鼎盛,当时大批日本留学僧人入唐求法,其中以空海最为有名。空海在青龙寺拜师学法,公元806年他回国,带走大批佛学经典和其它书籍,在日本成为一代佛学大师。因此青龙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是日本人心中的圣寺。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青龙寺从日本引进千余株樱花树,植于寺院,每年四、五月间,樱花盛开,春色满圆,姹紫嫣红,这里又成了西安市民踏青赏樱花的绝佳场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