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顾1982年考研(一):愿望与报名

 吴犇阅览 2020-01-17

1982年考研,是我人生道路上重要的一步,也是在教育逐步走向正轨的大背景下完成的。虽然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整个过程却还大致记得,一些重要的场景还历历在目。现在写出来,一是为自己留个记录,同时也是写给对那段历史感兴趣的人们。

说到考研,还得从我的大学教育说起。我是1973上的山西大学艺术系,属“工农兵学员”。当时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开门办学”,都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课程设置和内容也受到影响和限制。学生要想学到东西,虽然也有老师的教导,但主要得靠自己在下面挤时间学。我1976年毕业,被分配到山西省雁北艺校教音乐。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随后,一些院校开始招研究生,教育逐步走向正轨。我对新的大学生们羡慕有加,但自己已经毕业,要想继续求学,只有考研究生了。

要考研的另一个原因是,我本是北京出生北京长大的,是不得已才到山西插队,后来在山西上学,工作。虽然对山西也有感情,但我一直希望能回北京工作和生活。当时的户口制度很严,对我来说,回北京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考研,先回去上学,然后争取留在北京工作。

有了这些想法,我在工作之余,对业务学习还是很抓紧的。除了音乐专业,我还坚持自学英语,总觉得以后会有用。后来证明,我的英语幸亏有那几年的功夫,否则指望在考研前现突击肯定是不行的。

那时我对考研虽然向往,但缺乏自信,担心自己的学历和水平都有限,怕考不上白费劲。所以从78到81年,虽然也很关心招研究生的事,但我犹犹豫豫,一直也没有报考。

后来有一件事极大地推动了我:太太以“工农兵学员”的学历,经过不懈努力,于81年考取了北京的硕士生。这使我非常高兴,很受鼓舞,但同时也担心以后在地点上会拖太太的后腿。尽管她一再表示,如果毕业时我还在大同,她就来大同工作,但我还是想要尽量避免那个“如果”。为此,我决心82年一定要报考北京的研究生,全力以赴,拼了!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时,机会好像来了。82年初,从报纸上看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招生的短讯,于是我在寒假期间回到北京,去拿了他们1982年的招生目录和报名表。

下面是中国艺术研究院1982年招生目录的照片。





从这个招生目录上可以看到,最适合我的是音乐学专业民族音乐理论专业方向,一共招三名。笔试除全国统考的外语和政治以外,要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外音乐作品分析,民族音乐概论三门课,非应届本科毕业生还要提交一至两篇专业文章。复试包括听写和乐器演奏。看了这个招生目录,我没有犹豫,决定就报考这个。

寒假期间,我在北京找了一些复习材料,包括当时大学用的政治和文艺理论课本,前几年考研的英语试题,还有一些音乐专业的书籍和材料。

开学回到大同,我和单位领导谈了考研的打算。他们同意我报考,但不给复习假,只准许我在不耽误教课和其它工作的前提下,用工余时间准备考试。

根据报名的要求,由于我不是应届毕业生,还要随报名表提交一至两篇专业方面的文章。于是我集中精力,先完成文章。已经来不及准备新材料了,就用自己比较熟悉的东西写了《评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演奏》和《下乡时听到的山西民歌》两篇,和报名表一起寄了出去。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