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蝈蝈发声原理与葫芦器型选择

 贫僧法号尼姑 2020-01-17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好蝈蝈也需配好葫芦。葫芦能让蝈蝈的叫声听起来更为出色,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本文将从蝈蝈发声原理与葫芦器型选择两方面着手,讲讲蝈蝈装配葫芦的奥妙之处。

蝈蝈的六种叫声

好的蝈蝈叫声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音调低沉,一是音色优美,三是叫声洪亮。

音调主要与声波的频率有关。蝈蝈叫声的频率区间大概位于3K-8KHz之间,而人耳耳腔的谐振频率是1K~4KHz,所以人们对3K-4KHz左右的蝈蝈叫声特别敏感,因为此频率区间的叫声会在人耳中嗡嗡震颤,即使距离很远也能听到,穿透力十足。这种低频的蝈蝈叫声就是人们常说的“酣”。

音色由发声物体本身的特性决定。受蝈蝈发声器官的影响,大多数蝈蝈鸣叫声为“ge、ge、ge…”的声音,但少数蝈蝈也可以发出“ger、ger、ger…”这种类似蛙鸣的声音,即俗称的“蛤蟆音”。

叫声即响度,代表声音的强弱。体质好、力量足的蝈蝈,拉膀更加有力,出来的声音也更加洪亮。

根据音调、音色与响度的不同搭配,可以组合出六种常见的蝈蝈声音,见下表:

图片来自北方蝈蝈网

由于蝈蝈开叫早,音锉和发音器官多受到磨损,所以大多数蝈蝈的叫声是撕纸声,声音清晰的本叫蝈蝈已属难得,亮酣蝈蝈则更为少见,闷酣那恐怕就是万里挑一了。

葫芦调音的奥秘

声音的传播是有轨迹可循的。葫芦之所以被认为是蓄养鸣虫最好的工具,皆因它的结构与材质可以改变虫叫声的传播轨迹,让声音听起来更加悦耳、动听。

鸣虫葫芦的结构大体上都可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上部分为“扩音区”,其功能是让声音“出得来”;下部分乃“拢音区”,其功能是让声音“出不来”。

图片来自北方蝈蝈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