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宇秀《槌衣石》 ——受瘂弦先生囑託而作

 北城柳71k6ufqq 2020-01-17

  一說起這塊石頭,2018年的風開始倒敘

  回憶瞬間游到了白河邊

  你就哭了

  淯水湯湯,槌聲嘭嘭

  空空不見槌衣人

  你就哭了

  這些個風裡的櫻花只管粉著她們的臉

  哪裡懂得你的哭泣

  你的南方出生的女兒不懂

  北美的春天也不懂

  這裡沒有茴香草,沒有酸棗樹、也沒有會陪你哭泣的

  野荸薺

  你的淚太咸太澀,落到石上石頭也會疼啊

  可憐她沒有傾訴的嘴巴

  只好把身體裂開來給你看她的痛

  那是痛裂了的母親魂

  那是背井離鄉的傷痕

  你可看到,你可看到呀

  祖母正在她身上洗父親的衣衫

  母親也在她身上濯娃兒的褲襪

  她們揉啊

  搓啊

  槌啊……

  你那黑了一冬的襖

  在母親的棒槌下,又順從又頑皮

  白河水卻一浪浪嘆息

  嘆母親的巧手終究無緣剪裁你的法蘭絨長褲

  野荸薺也一聲聲啜泣

  泣母親的慧心到底沒能觸摸你的燈草絨上衣

  白河水潺潺,槌衣聲嘭嘭

  像放大的木魚禪音,從佛堂廟宇到鄉村市井

  這石頭最是隱忍、安靜,不厭其煩

  聽祖母的叨叨,聽母親的喃喃

  聽她們揉搓衣裳里的心事

  聽她們槌打歲月里的寂寞

  十七歲的青春

  如何知道一塊青石原是母系血脈里脫胎的骨頭?

  當母親逝去

  當古井枯竭

  當房屋坍塌

  當村頭變換了大王旗

  唯有這塊骨頭

  守著半截山牆,蹲在家破人亡的門口

  等你,等你,等你……

  不怕蟲蛀,不怕雨打,不怕火焚,不怕光灼

  唯獨怕你哭泣

  加拿大的屋檐下

  沒有人家懸掛紅玉米

  再多的憂鬱,你也不能掛在那裡

  唯與來自老家的槌衣石默默相視,那青石上的紋路

  猶似母親的掌心

  讀不盡裡面的曲曲彎彎

  空把兩行清淚垂掛成宣統那年的對聯

  你莫哭喲

  這裡沒有銅環滾過的崗子,沒有外婆的蕎麥田

  也沒有驢兒,和那拴驢兒的桑樹

  你的哭泣

  櫻花不懂,矮塔松不懂,秋天的槭樹也不懂

  即便夏日的莓子

  也只管把眼珠子長成深藍色炫耀於枝頭

  視而不見外鄉人的憂愁

  你就哭了

  那合歡那杜鵑咋還不開呢?難不成在替你

  思想?想那青石板如有一日成了天堂里的眠床

  故鄉啊,必定也在天堂

  啊,淯水湯湯,槌聲嘭嘭

  依稀月下槌衣人

  後記:

  晚年移居加拿大的詩人瘂弦,從老家南陽運來一塊其祖母和母親生前用過的槌衣石,安放在溫哥華的家門前。2018年4月6日,瘂公指著家門口石階旁一塊青石板,給我講起她的來歷,說到石板身上的裂縫,淚水奪眶。遂囑我替他寫一首詩。白河,古稱淯水。源於河南嵩山,流經南陽境內,系南陽境內重要水系。

  2019,08,24

  (原载台湾《创世纪》2019年秋季号)

  《槌衣石》创作背景:

  瘂弦与南阳的一块青石

  這個年代,誰會在意一塊並無任何經濟價值的老家門口的石頭?誰又會把一塊過去年代用來槌打衣裳的石頭漂洋過海地運到大洋彼岸?一塊本無生命的石頭,幾十年無人問津,卻因詩人的親情、鄉情、民族情、故國情,而成為母親、家鄉和故土的寄託與象徵。有這樣一位詩人,在垂垂老矣的耄耋之年,把幾十年漂泊的鄉愁和餘生對故鄉全部的思念,默默安放在一塊槌衣石上。他,就是南陽籍著名台灣現代詩人瘂弦。而這石頭身上到底隱藏著怎樣一個故事?

  瘂弦先生,1932年出生於河南南陽。以一本詩集《深淵》崛起於台灣詩壇,享誉文壇半個多世紀。其詩歌以甜美的語言和苦澀的思想統一於「中國風和東方味道」的意境中,民谣写诗与心灵探索融合于一体,蔚為華文現代詩大家。同时,他也是著名的編輯家。曾擔任台灣《聯合報》副刊總編長達21年之久。在兩岸對峙的冰凍期,他在島內聯絡並積極推舉大陸作家,成為最早的兩岸文化交流的推手,張愛玲、木心等都在他主持的《聯合報》副刊發表作品,木心更是在寂寂無名時,被瘂弦發掘,在首期《聯合文學》上推出「木心專輯」。瘂弦先生還是台灣最知名的詩刊《創世紀》三駕馬車之一。1998年退休,移居加拿大溫哥華至今。老年的瘂弦,最牽動他的心的莫過於南陽老家,他的老年就是一個沈重的鄉愁的存在。

  瘂弦在17歲那年,作為豫衡聯中學生隨學校跟國民黨部隊撤退,隨之去了台灣。卻不料在村口與母親的一別竟是永訣!當他兩鬢斑白返回闊別四十多年的南陽老家時,父母早已撒手人寰,親戚轉告瘂弦他母親臨終的一句話:「告訴我娃兒,娘是想他想死的!」

  「少年離家老大回」,晚年回到故鄉的瘂弦,看到當年的家只剩了半截山牆和一塊祖母與母親用過的槌衣石。於是,他把這塊石頭搬到了加拿大溫哥華他現居的寓所門口。他到现在都能感觉到童年光屁股娃儿的时候,夏日坐在母亲的槌衣石上凉丝丝的滋味。痖弦囑咐女兒,百年後,要把他的骨灰放在這塊石頭上一起入土,就如同和母親、和家鄉、和故国永远在一起。

  2018年4月6日,中國清明節後的第二天,瘂弦指著家門口這塊從南陽運來的槌衣石,向加拿大華裔女詩人宇秀講述其來歷,說到石頭上的裂縫,突然淚奔,哽咽著囑託宇秀替他寫一首詩,為他,也為這石頭。一年後,瘂弦88歲米壽慶生會上,宇秀朗讀了此詩,瘂弦聞之,當場潸然淚下。

  中国大陆知名影视演员、歌手李艳秋女士,这位南阳籍的痖弦先生同乡,从小生长在白河边,对诗中所描述的故乡的景物和风情充满亲切感,读到此诗,非常激动,含泪录制了普通话和南阳话两个朗诵版。著名诗歌评论家刘登翰教授听了朗诵说:“比我读过的余光中《乡愁》和洛夫的《寄鞋》还感人。”

  目前,这块青石板静静地躺在痖弦先生温哥华寓所门前石阶旁,她岂止是一块石头?她沉淀着母亲的心事,凝聚着故乡的风雨,蕴含着家国的命运……

  痖弦为宇秀诗集《我不能握住风》所写的推荐语:

  有两点在以往我的诗论里谈过的,在宇秀的作品里找到了新的印证:一是,天才都是无性的。其人其作具有雌雄同体的特质。宇秀的创作有这个特质。二是,天才的创作都是偏执的,往极致上走,就算“中庸”也中到极致,于是就有了人格。宇秀的作品是有人格的。

  她很会在诗里说事儿,有小说的细致,戏剧的惊诧。有的诗完全用白描这种对于诗是很危险的手法,竟写得很有诗味、很动人。她的句子很会绕,绕得很有意思,让人想得很多;有些很适合朗诵,甚至可以谱曲演唱……

http://m./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163&id=74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