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攀比,爱慕虚荣?是父母建立了孩子错误快乐获取方式的结果

 肯定式教养 2020-01-17

2019年已经过去大半年了,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发生了三件事,与青年人消费观念有关的,并且闹的是沸沸扬扬,满城风雨,不断刷新人们的三观。

第一件:猫爪杯事件

今年2月份,刚过完农历新年没多久,我们追赶潮流的年轻人们便闲不住了,给我们上演了一出“一个杯子引发的血案”。

一群人彻夜排队,甚至为了抢杯子拳脚相加,更有黄牛把原本199元(就这我也看着心疼)炒到900多元。真是印证了那句笑话“人傻钱多,速来”。

第二件:五一购18件衣服旅游后退货

在今年五一小长假前,买家黄女士在淘宝上购买了18件衣服,过完五一之后便要求退货,理由是不喜欢。因为淘宝有7天免费退货的条款,平台同意了退货。

而该淘宝店主却从对方朋友圈晒的照片上发现其旅游时拍的照片很多都是穿着他们衣服拍的,既然不喜欢为什么穿出去拍照呢?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黄女士是在利用淘宝条款,免费穿衣服。旅游的时候穿,穿完就给人家退回去。

自己倒是美了,就是坑了店家。这样的女孩外表美,又有什么用?

第三件:优衣库抢衣服

今年6月份,全国很多优衣库门店遭遇了一场“抢衣大战”,其疯狂程度让人目瞪口呆,瞠目结舌,不知道一位他们是在逃命呢。绝大多数的人,包括我,第二天看到新闻时,都以为这是假的,但现实又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中国人在追赶潮流上就是这么疯狂。

据说这是艺术家KAWS和优衣库的最后一次合作,因此引起人们的疯狂抢购。咱也看不懂,咱也不敢问,就静静的像看傻子一样旁观。

如果这三件事仅仅是个例,我们也就当看笑话一样,一笑了之了。但是现实中,这样的事例,这样的人却不断出现,告诉我们,这样爱慕虚荣、喜欢攀比的人处处皆是。

看看多少孩子,小小年纪就穿1000-2000多元的运动鞋,没有就会被别人嘲笑;看看多少大学生为了穿着体面,为了用上苹果手机,甘愿裸贷,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这样的事情还少吗?

我们不仅产生疑问:中国的青年到底怎么了?怎么形成了这样一种喜欢奢侈爱攀比的风气?

是什么让人们越来越爱慕虚荣

为什么有人喜欢攀比,爱慕虚荣呢?毫无疑问,这些行为可以给人带来快感,这种快感让她们乐此不疲,沉迷其中。

就拿猫爪杯事件来说,猫爪杯在他们眼中代表了流行时尚,如果说他们懂艺术真心喜欢这个杯子也就罢了,问题是20来岁的青年男女是为追求艺术买这个杯子?谁信?在他们眼里,是不是艺术,是不是真喜欢都无所谓,只要拿出来能装逼,能让别人羡慕嫉妒恨就OK了。所以他们才会彻夜排队,所以才会高价从黄牛那里买,所以才会为个杯子打架。而且买来必须要拍照,发朋友圈,这样才算圆满。至于拍完照后,杯子怎么处理?Who cares!

观察下这类爱慕虚荣,喜欢攀比的行为,他们买这买那,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行为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为的是发朋友圈,让给别人看到。告诉亲戚、朋友我活的多有品味,让别人羡慕嫉妒恨(TA觉得)。

也就是说,爱慕虚荣,喜欢攀比的人的愉悦感特别依赖于外界,依赖于别人的眼光,他们是活在别人的眼光中,为别人活的。他们依靠别人的羡慕嫉妒恨来获得愉悦感,从而获得精神精神能量,满足自己精神人格的成长,让自己变得更自信。而别人最容易看到和感受到的就是这些物质化了的东西,比如名牌、汽车、容貌等等,相反,那些品德、性格、习惯等内在的东西却不容易让人看到。所以爱慕虚荣、喜欢攀比的人最终就沉缅于物质生活,追逐于各种品牌、流行、网红。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那些精神愉悦感主要来自于自己的内在的。

有的人沉迷于外界别人的眼光,而有的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比如那些和尚、道士,他们舍去了外在的一切追求,粗茶淡饭,专注于观察自己内心,从内心中汲取成长的精神能量。

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没有和尚道士这么极端,他们的内在愉悦感获取的途径更加丰富,比如读本书、看个电影,甚至陪孩子做个游戏,从这些简简单单的生活中,他们便能获得精神的富足,感受心理的愉悦。

他们也许也会买猫爪杯、也许会买漂亮衣服、也许会逛优衣库,但那是出于他们的内心真的喜欢,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给别人看的。这是一种向内的精神生活,即使活的再累再苦,别人都看不起他,嘲笑他,他们也会获得充足的精神能量,保证自己的积极成长,因为他们的能量来自于自己的内在。

醉心于物质和关注自己内在是两种生活态度,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有主次之分。有的人偏向外在物质途径,而有的人就偏向内在精神途径。

而偏向于哪种生活态度,父母的早期教育绝对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父母是如何影响孩子的生活态度的

人的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成长,还包括内在精神人的成长。只有获得足够的精神精神,人才能变得更加自尊,有自信,才能在面对问题时有足够的勇气支持自己去解决问题。

所以父母养育孩子,不仅仅是保证孩子的身体成长,还包括孩子内在精神人的成长。

而内在精神人成长需要的食物不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物质,而是一种精神能量,这种精神能量的获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来自于外界的物质生活;一种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在,从自己的内心获得。

现在生活富裕了,父母可以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导致很多父母更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让孩子穿各种名牌,吃各种山珍海味,以为这样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物质生活,孩子就能健康成长。殊不知,父母过于强调物质生活,虽然满足了孩子的身体成长,但同时也影响了内在精神人的能量获取方式。这样长期教育的结果就是孩子习惯从外在物质生活中获取成长需要的精神能量:只有吃的好穿的好他才更加高兴,才会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才会更加自信。

这种能量汲取方式一旦固定,孩子长大了也就特别在乎吃穿,因为只有吃的穿的比别人好,TA才能获得充分的精神能量来支撑自己的精神人成长。为了成长,TA就必须变得喜欢攀比,爱慕虚荣。这是一种必然结果。

所以,父母要想避免孩子喜欢攀比,爱慕虚荣,就一定要培养孩子从自己内心获取能量的能力而不是只满足孩子的物质条件。

孩子不需要大鱼大肉,各种名牌,哪怕父母有这个条件,也不要过于强调这种物质生活,只要能保证孩子吃的营养,穿的健康就可以了。父母应该更多的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内心,培养孩子从精神生活中获取幸福的能力。比如听一首歌、看一本书带来的精神愉悦感。

一旦孩子建立了这种从内在精神获取的能力,再苦再累的生活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比如《血色浪漫》里的钟跃民,别人眼中的穷苦的陕北下乡生活,在他眼中却是充满了未知有趣,他很享受“穷苦”生活。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养方式,让孩子享受生活,而不是享受物质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