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小龙:一个平民哲学家的进退与野心

 圆角望 2020-01-17

作者:连清川  

来源:冰川思享号(ID:icereview)

当张小龙出现在微信公开课大屏幕上的时候,我还是有些惊讶。

虽然他已经几乎成为了全民偶像,但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并没有认真地看过他影像资料,对于他的形象非常陌生。

▲张小龙:关于信息互联的7个思考


我惊讶的地方在于:一个已然名满天下,并且经过多年位高权重的职业生涯,他依然显得淳朴与笨拙。他根本不像一个互联网领袖,而仍然是一个极客,一个工程师,一个农家子弟在进入城市多年之后依然格格不入。

不,这不是贬损他,这是对他的夸赞。我们已经习惯了互联网领袖在各种场合里颐指气使,挥斥方遒,好像他们真的已经成为了洞悉世界与人性的世界导师,但多数情况下,他们只不过是获得财富成功的俗物。

人最难得的,是保持初心。相由心生,人的习惯难以更改。那些自以为是的互联网领袖们,或西装革履,或布衣布鞋,但都洋溢着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样,其实也不过富贵逼人。

张小龙演讲的时候,在镜头前显得手足无措,缺乏流畅度。不时地调整姿势,显示出他并不适应这种场合。很多的时候,他把手放在裤子口袋里,这是典型的紧张的表现;而到最后做总结的时候,他却提前把交叉的手势摆了出来,这是经过排练但仍然未曾适应的状态。

他仍然只是一介在人群中的平民。

▲微信公开课


曾经看到关于他的故事,说他不善交际和言辞,对社交有恐惧症。这使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互联网英雄,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的创始人。他在上大学时,因为泡不到妞,于是愤而跑回宿舍写下了一串代码,由此产生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络。

真是讽刺啊,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社交网络,居然是由两个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制造出来的。

为什么我要讲张小龙的形象?只有那些依然具备这平民初心的人,才能够继续为平民制造出适合他们的产品。

但张小龙当然不是平民,他是一个平民里的哲学家。他在微信公开课里提出来的思考,恰恰是这个互联网时代里,最为重大的机会,和危机。


一、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在新一代的微信里,短内容将会是发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张小龙是在提及微信早期的两个失误中,预告了微信的这个方向:

1.公众平台只有PC版本,“限制了内容创作者的范围”;

2.“一不小心把它做成了文章作为内容的载体”。

所有习惯使用微信的人都知道,微信的功能并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虽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它显然已经是最重要的IM通讯工具,其中也包括了群功能。

▲微信小程序


但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交功能,是朋友圈。朋友圈中的内容五花八门,来自内外的都有,而其中非常重要的来源,便是微信公众平台,或者更加狭隘一点说,微信公众号。

在演讲中,张小龙说,他创造公众平台的本意,是“取代短信成为一种基于连接品牌和订户的群发工具,并且有效地避免垃圾短信。”

也就是说,他原本的设计,是商用的:品牌和订户。

但是这个风头,却被职业的内容生产者给抢走了。

微信公众平台现在已经成为了职业媒体人的主战场:无论你如何去评价这些媒体人的职业程度。在无意之中,微信公众平台催生了一个新的职业:自媒体。

这大约是张小龙反思微信失误时痛心疾首的一个事情吧,他甚至特地说了一句:“公众号本身并不是为媒体准备的”。

只有PC web版,意味着使用门槛的提高;以文章作为主题,意味着只有职业的写作者才能进入。

所有的媒体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应该为此感到失落和危机感。也就是说,张小龙恐怕要拨乱反正,把微信公众平台恢复到他的初心上去,成为一个非职业人的平台。

▲微信给媒体业带来了深刻的改变


我个体,并且包括整个媒体行业,我只能遗憾地说,却并不能因此而对张小龙和微信心生怨尤,因为,从趋势和人性上来说,张小龙又一次想对了方向。

一个真正的伟大的互联网平台,心里所想要的,应当是所有的公众。让任何一个不具备专业能力的人,都能够轻松并且快速地使用平台,从而表达他们个人的思维、想法,个体生活的幸福与痛楚。

我在许多场合里都说过,互联网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型的民主化。它剥夺了所有精英的特权,使所有人的话语权都平等,使所有人的票数都平等。

短内容出现之前的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内容精英化的平台,是一个极度资本主义化的平台,赢家通吃,头部通吃。

缺乏内容专业技能的平民,根本无从在微信公众平台中置喙:因为它需要专门的训练和专门的时间。

“我们重视人人都可创造的内容”,其背后真正的意味,是在微信平台中,真正地实现平等。职业内容人和媒体精英们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声,而平民也可以,或者说,更可以。

它降低了所有人的使用门槛,或者说,更加有利于平民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因为不再仅仅是文章载体可以成为公众平台的内容,更多地,是文字、图片和视频,将使任何人都能够顺畅地使用公众平台。

而操作后台从PC web版向移动版的延伸,意味着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方便地编辑短内容并且快速方便发布。

短内容、多媒体、移动化,这是我对微信公众新平台的理解。

所以我说,张小龙是一个平民哲学家,他想要的,并不是一个只有职业人能使用的平台,而是目前在微信上的10亿用户,都能够进入的内容平台。

以前,我曾经抱怨过微信对于职业媒体是不友好的,它甚至让那些习惯于胡编滥造的自媒体拥有了更加优势的地位。但如果是一个针对平民的互联网平台,我无可辩驳。

这才是一个伟大的互联网产品的终极正义:无论如何,解放所有人的表达权,才是互联网最根本的正义。

如果说这个举动是应对抖音、快手和今日头条的举措,我以为未免太看小了张小龙的野心。短内容是让所有平民能够进入内容的不二法门,让唾手可得的信息快速地进入传播渠道,才是互联网的终极道路,是不是其它产品的竞争对手,我以为,反倒是细枝末节。


二、

但是仅有平民化,却还远远不够。在张小龙的7个思考之中,迎面而来的第一个问题,反而是隐私的出让。

说句实话,我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十分震撼。一个互联网的产品经理,不好好想着如何让自己的产品增加用户,实现变现,却不切实际地去谈什么隐私问题,简直就是逆天。

▲张小龙(图/网络)


然而,只有严肃的思考者,或者只有成为哲学家,才能真正地明白和创造互联网。这绝不是我的矫情,而是整个世界的互联网工作者、学者甚至是政府,都在思考的一个前沿问题:互联网的背面,或者说,暗面。

7个思考中,有5个是互联网的背面:隐私的出让、信息获取的被动、社会关系的扩大和复杂、信息传播的快速以及信息选择的困难。

事实上,在张小龙演讲的第一部分,就已经提出来了:“人们真的能驾驭这种信息互联吗?还是说,技术引导甚至控制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是一个细思恐极的问题,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是一个火药桶。

从1970年代互联网发端至今,互联网已经经过了几次的蜕变,而每一次的蜕变,都是一边在解放人的思维和认知,将世界推进更加民主和平等的状态之中;但是每一次的蜕变,也都一边在加剧社会的分裂和人性弱点的放大。

人是一个极端复杂的复合体,在解放人类自身的表达权和创造力的时候,人的自私、懒惰和暴力,便随之一同解放出来。

隐私的出让是其中一个巨大的问题。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懒惰的人们不断在出让自己的隐私权,使本来专属于自己的许多信息,毫无戒备地输送给平台运营商,其中包括微信。平台运营商已经完全可以通过AI+大数据的模式,事无巨细地组建出一个人的总体档案。

这些档案,可以用于产品的推送,用于阅读的推荐,用于旅行的推荐,但同时,它背后也深刻地隐藏着信息滥用乃至可以任意对个体造成伤害的危机。

社会关系的扩大,也是如此。关于微信好友人数扩展超出5000的问题,张小龙用了四个字:诚惶诚恐。

这是什么意思呢?

扩展出5000的人数,看上去只是一个数字的扩张,但它的背后却意味着许多互联网的暗面信息:社会关系复杂度对于人的控制和异化,社会资源不平等的继续加剧和放大,突破了“邓巴数”之后,互联网世界对于真实世界的侵蚀。

真的,这是一个涉及到人在这个世界中生存、社会公正与人性平衡的哲学问题,而不简单地只是一个产品问题。

在这7个问题中,有的给出了答案,有的只是问题。

我想说的还是那个问题:这是一个平民哲学家对于平民所使用的产品的一个关切的问题。它所涉及的尽管更关乎形而上的思考,但是其背后的思考逻辑,是互联网的伦理。

当一个产品已经达到了月活跃用户11.51亿,日登录量在2018年就已经超过了10亿的规模,意味着它是一个全民化的产品,如同空气与水一般的存在。

掌握了如此巨大的权力,可以没有伦理与价值观吗?

这简直就是张小龙的伦理宣言:他所要告诉人们的是,一个保持着平民出身的初心的人,他将如何善待自己的权力,守住伦理,保持平衡。

什么叫“科技向善”?知进退,守边界,不作恶。


三、

在短内容上的进取,在伦理上的退守,这是一个拥有巨大的互联网权力的平民哲学家的自我修养。

但并不是说他没有野心。在开头的时候他就开宗明义在说:从怎么做,到做什么。

在多年亲自现身微信公开课,到如今的“故意不来现场”其实也是一个宣示:从张小龙的个人产品,蜕变成为一个集体产品。

▲微信公开课


宏图霸业已成,卸下黄袍跨下战马,而今已是守天下的时候了?

也对,也不对。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的产品思路,已经告了一个终结,这是对的。但从现在开始,更加是一个集体化的、复合化的甚至是制度化的产品思路,或许才是这个思路的根本吧。

张小龙自己曾经说过,他一直是做通讯产品的,这无疑是他的拿手好戏。而微信的表面上看,也更容易理解成为一个通讯产品。

但微信不是通讯产品,或者说,不仅仅是一个通讯产品。在微信公开课上所展露的,也远远不止于通讯产品。小程序、小游戏、微信支付、码上经济、搜索,以及今天即将成为微信重点发力对象的短内容,都将颠覆微信是一个通讯工具的粗浅看法。

微信是一个平台。或者可以比喻为,它是一艘航母。它最重要的功能是甲板,然后在这里,所有的战机都可以从这里起飞降落。通讯功能便是甲板,夯实了用户基础,所有的飞机便都可以方便地起落。

当然,甲板已经延伸到了通讯之外的东西:短内容。

短内容的加入核心却并不是增加用户,而是使用频率和时间,是粘性,是用户真正把微信变成为一个复合体的核心战略:你的生活。

即时通讯、群、朋友圈和短内容构成了一个闭环:社会关系与日常生活的总和。

▲微信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