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孟子》(16)进退都讲民心

 山乡武侠 2020-01-18

翁武侠

因燕国的内乱,齐国的齐宣王乘机攻打燕国。攻打燕国的过程中,燕国的军队和民众都没有进行任何的抵抗,城门不关,沿途还送饭送水,说明了燕国军民上下对齐国军队的到来是持欢迎态度的。

攻下燕国后,齐宣王当然是十分的高兴。孟子也表示了支持齐宣王对燕国的占领,认为只要老百姓高兴就可以攻伐就可以占领。

但齐宣王占领燕国后不久,就有一些诸侯看不下去了,谋划着要驱除齐国占领者,谋划着扶助燕国东山再起。

消息传来,齐宣王十分的焦急和不安。他对孟子说:“现在不少的诸侯在谋划着要来攻打我,说我占领了燕国并实行了不义之举。大敌当前,我该怎么办呢?”

孟子知道齐宣王的焦虑,在燕国还没有站稳,就面临诸侯的谴责,而又拿不出对付的办法而左右为难,现在是向自己讨主意来了。孟子知道,要回答齐宣王提出的问题之前,要做的是要安抚一下齐宣王现在心中的那些焦虑不安的情绪。

于是孟子说:“大王,您先不要心急。我听说,历史上有一个国家,仅凭借着方圆七十里的国土就统一了天下,古时的商汤就是这样做的。”

孟子又要给齐宣王谈古论今了。孟子说此话的意思是要齐宣王知道,占领燕国不是侵略,不是坏事,而是一件统一天下的大事情好事情,对此不必心中有疚。

孟子话中提到的商汤,即成汤,商部落的首领。商汤曾率兵征讨夏朝的方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并最终灭掉夏国,统一了天下。

孟子又说:“现在的齐国,大王也是清楚的,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强国,是拥有方圆千里国土的大国,这样的国家,能害怕别的国家吗?我是没听说过的。”

孟子进一步给齐宣王灌安心丸:自己是大国强国,用不着怕诸侯的任何谋划和攻打。

安抚和平息齐宣王的担心和焦虑后,才能把自己的见解提出来,使齐宣王能平心地接受。可能这是孟子当时的想法和准备采取的谈话技巧。

孟子又继续讲道:“《尚书》说:‘商汤征伐,从葛国开始。’当时的葛国的葛伯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不关心人民的生产,只知自己享乐,而商汤却是一个仁义之人,葛伯不祭祀,商汤派人送去牛羊,葛国边境耕种人缺吃少穿,商汤送去酒饭,所以,天下人都相信商汤是一个仁义的好人,商汤的军队是一支不错的仁义之师。”

孟子慢慢把话题转到了“慵政”与“仁政”的施行和对比上来了,齐宣王此时也静静地听着。

“当时,商汤向外的征讨却成了各国百姓喜欢和盼望的事情了。所以,当他向东方进军时,西边国家的老百姓便抱怨;当他向南方进军时,北边国家的老百姓也抱怨。都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到后面呢?’老百姓盼望他,就像久旱盼乌云和虹霓一样,希望商汤的军队能到他们那里去。”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这是因为商汤的征伐一点也不惊扰百姓。做生意的照常做生意,种地的照常种地。只是诛杀那些暴虐的国君一来抚慰那些受害的老百姓。就像天上下了及时雨一样,老百姓非常高兴。《尚书》说:‘等待我们的王,他来了,我们也就复活了!’”

孟子把商汤征伐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而他讲故事的重心却是征讨是征讨,厮杀是厮杀,但不要惊动老百姓,要使老百姓平安而高兴。亮出了他的“为民”的观点。

孟子还是继续说,齐宣王还是继续听。

“话说回来,现在燕国的国君虐待老百姓,大王您的军队去征伐他,燕国的老百姓以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这本来是一个好的事情,是一个您好燕国的老百姓也好的好事情,可您却杀死他们的父兄,抓走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抢走他们宝器,这怎么能够使他们容忍呢?”

孟子的意见来了,有些埋怨但却直言不讳。一件好事最后却成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就是您齐宣王在占领燕国后没有实行“仁政”的缘故。

孟子继续分析道:“天下各国本来就害怕齐国强大,都是在时刻防范到的,现在齐国的土地又扩大了一倍,而且还不施行仁政,这就必然会激起天下各国兴兵。”

孟子讲的故事和对事情的分析是明晰的,从齐宣王对占领燕国后的治理到列国之间时时刻刻的相互虎视眈眈,说明诸侯谋划攻伐齐国的危险是存在的,而造成今天这样的危险局面很大部分是自己造成和引起的。

所以,孟子最后齐宣王提出了建议和主张:“要克服目前的危险,大王您可要赶快发出命令,放回燕国老老小小的俘虏,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再和燕国的各界人士商议,为他们选立一位国君,然后从燕国撤回齐国的军队。这样做,还可以来得及制止各国兴兵。”

孟子的建议还是要求齐宣王回到施行”仁政“这上面来,知错改错,不要再占领燕国了,撤了吧,舍财免灾,还自己一个清白,免去诸侯的猜疑。

齐宣王占领燕国为已有时,孟子是赞成和支持的,因那时燕国的百姓是高兴的是欢迎的。现在,孟子又不赞成和支持齐宣王占领燕国了,也缘于燕国被占领后百姓的不高兴不欢迎。可见,孟子并不是改变了自己的支持观点,而是现实的改变,使他不得不面对实际,撤回了支持的观点。但他”以民为本“的观点却是一惯的,在占领和撤除的观点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说明和印证。

君臣相对而坐,开怀而谈,孟子与齐宣王交谈的氛围还是融洽的。就事论事,有啥说啥,不吹牛拍马,不阿谀逢迎,这样的交谈风气还是贤明的。

孟子谈话的逻辑和方法也是可推荐的。先创造交谈的融洽氛围,再谈古论今,有理有据后再表明自己的主张。当然,他的主张是否与当时的现实相符合,却是另外的一回事情。

2020年1月18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