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更欢笑拜新年——咏春节古诗词赏析 (下)

 川雪898 2020-01-18

    

              川       雪


  宋代以后各朝,承袭前俗,春节仍是最重要的节日,并留下许多咏春节的佳作。

  元末明初诗人叶颙的《己酉新正》,写得春意盎然: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叶颙(公元1100—1167年)字子昂。终生隐居不仕,结庐城山东隅,名其地为“云顶”,自号云顶天民。其诗主要描写隐居生活的情趣,有诗集《樵云独唱》六卷传世。

  这首诗作于明洪武二年己酉年(公元1369年)新正,元朝灭亡明朝取得新政时。作为元朝遗民和诗人的叶颙已是老态龙钟(69岁)、无所作为了,便产生对明朝取得新政的感慨和寄望。

  这是一首写喜庆春节的五言律诗。首联从气候角度写春节期间的祥和:无风无霜,春意盎然。颔联写日历上又多了一岁,新春代替了旧年,春满大地,山河旧貌换新颜。颈联从树木的角度写春的到来,梅花、柳树展现了新姿,显得冬天不凋的松树竹子有了些老态。尾联写春节中的人们,因为高兴饮了过多的屠苏酒,欢笑的声音响彻了云霄。

  诗中以“梅柳芳容徲”象征诗人对新朝充满憧憬和期盼之心情,而“松篁”正是诗人人格的象征。

  明代诗人陈献章的《元旦试笔》,洋溢着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遣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陈献章(公元1428—1500年),字公甫,别号石斋,广东广州府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白沙里人,故又称白沙先生,世称为陈白沙。明代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古琴家。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大儒,是明代心学的奠基者,被后世称为“圣代真儒”、“岭南一人”、“岭学儒宗”。 明宪宗曾授以翰林院检讨而放归,自此便居乡讲学,屡荐不起。万历初,从祀孔庙,追谥文恭。著作后被汇编为《白沙子全集》。

  此诗如一幅“乐岁图”,洋溢着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

  前两联描绘了元旦节日的喜庆氛围:天上风云聚会,似在庆祝新年,都争着把春天的信息传给大地万物知道。邻居们在喝酒娱乐,孩子们齐声歌唱欢乐的新岁诗。

  后两联抒发了迎接新年的感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诗人虽已年老,仍开朗乐观,喜迎新年,看到春天有着更加烂漫的花枝,感到心情舒畅,对新的一年充满了信心。

  再看明代诗人文徵明的《拜年》: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最古老的传统习俗,是春节期间亲朋之间交流感情的活动,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它是中国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是亲戚间联络感情,互相慰问的一种亲情大交流。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情款待之。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现代的贺年片、贺年卡,可以说是其遗风。

  此诗表现了明代新年拜年的习俗。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

  诗的意思是:春节拜年,不求面见,只发个名片儿,早晨起来,寒舍里名片飞扬。诗人也随俗,铺纸研墨,书写数张,随俗发出名片。世人嫌拜年直接见面太简单了,就弄个“拜年帖”这种虚的东西。表现了诗人对这种“虚”的东西的嘲讽。

  清代诗人叶燮的《迎春》,充满了对新春到来的无限喜悦心情: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叶燮(公元1627—1702年)字星期,号巳畦。康熙九年进士。任江苏宝应知县。十四年,以三藩乱时役重民饥,与巡抚慕天颜不合,被劾罢官。居吴县横山,常出游览四方名胜。精研诗学理论,所作以险怪为工。有《原诗》、《巳畦诗文集》。

  此诗是描绘春节喜庆气氛的杰作。律转鸿钧,即指岁序更新;肩摩毂击,是写游人和车辆多得相互碰撞。季节代换,岁序更新,车流不断,人海摩肩,庆祝新春的盛况何等空前,迎接新春的欢悦何等强烈。

  诗的最后一句“春在千门万户中”,以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达出新春佳节的无穷意蕴,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令人拍手叫绝。

  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的《甲午元旦》,表现了开朗心境: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孔尚任(公元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清初诗人、戏曲作家。官至国子监博士、户部主事。自幼即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还考证过乐律,为以后的戏曲创作打下了音乐知识基础,创作了名剧《桃花扇》,世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作有诗630余首,编为《湖海集》。

  公元1714年春节是农历甲午年,时孔尚任已66岁,赋闲在家。诗人虽已年老,而童心仍在。通宵守岁,宵夜饮酒,分买春钱,听燃爆竹,看换桃符。字里词间,跳动着他的赤子童心,反映出诗人脱离官场后平静的心境。

  清代诗人查慎行的《凤城新年辞》,描绘了妇女忙年的情形: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查慎行(公元1650—1727年),字悔余,号他山。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查慎行中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查慎行乞休归里,家居十余年;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因弟查嗣庭讪谤案,查慎行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著有《武侯论》、《他山诗钞》等作品。

  古时“忙年”,妇女无疑是主角,《凤城新年辞》所写,就是年前妇女们飞针走线为家人赶制新衣的情景。在过年时的一个月,古代的确是不能动剪刀和刀子。这首诗从侧面写出妇女过年的心情,为了年后能清闲一个月,年前却分外忙碌。她们巧制首饰试做新衣,争相打扮,体现女子爱美天性。也写出了新春佳节的喜悦欢快的气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