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神机营的前身,靠火器立国夺天下唯有此朝

 懒人老崔 2020-01-18

至正十六年三月,朱元璋率领着他的淮西部下们终于攻下了南北战略要地集庆府,改为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此时的朱元璋年仅29岁,一夜之间他从盘踞濠州小区域的势力跃升为元末群雄争霸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方框中为此时朱元璋势力范围,比起陈友谅还是很弱小的

朱元璋采纳徽州大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方针,低调的发展自己实力,渐渐的占据了今天南京附近及皖南、浙西大部分区域,不可避免就要与当时地盘最广、实力最强大的陈友谅展开了较量

经过了短暂的和平期,朱元璋和陈友谅终极对决在至正二十三(1363年)来临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4月,陈友谅乘朱元璋出兵救援安丰(今安徽寿县)、江南兵力空虚之隙,发兵号称60万,围攻洪都。守军只有1万但却坚守洪都85天,大量消耗陈军的有生力量,等来了朱元璋亲自率领的20万援军

7月,当朱元璋纠集了二十万大军赶到达长江至鄱阳湖的入口处。他首先部署军队封锁了这一带,再浩浩荡荡地开入鄱阳湖。陈友谅不得不暂时停止对洪都的围攻,转而全力对付朱元璋

一场决定谁能主宰当时中国命运的决战就在鄱阳湖内展开了,从军力上来说,陈友谅虽然攻击洪都未果,但仍然有将近60万兵力,而朱元璋只有20万,从水军战舰实力来说,汉军战舰都是巨舰,有铺天盖地之势,而朱元璋的战舰体积都比较小,但最后战争的结果却是陈友谅兵败身亡,朱元璋赢得了夺取天下至关重要的一战

从洪都之战到鄱阳湖水战,朱元璋一方都是以少胜多,两战都堪称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例,一个是守城战,一个是水战,而朱元璋一方之所以能取胜除了士气、战略,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这个因素也是明朝开国以后对内对外一直都是倚重的取胜手段,那就是火器

朱元璋起事之初,就有一个叫焦玉的人献上所研制的火器,而且攻下金陵之后,由于金陵为元朝东南区域首府,也拥有大量火器,于是朱元璋军队成为了义军中,唯一以火器作为制式装备的军队。南方水网发达,蒙古骑兵不好发挥作用,朱元璋的火器部队得以发挥巨大作用。

在明朝开国六位国公中,有一位擅长使用火器的“天下第六名将”邓愈,洪都保卫战中,六十万汉军在陈友谅统一指挥下,对洪都城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猛攻,猛攻58天后,由于守军只有1万兵力不够,加上洪都当时为一个比较大的城池城门太多,应付不过来,敌军一度攻破城墙,闯入城中,朱文正派遣邓愈领兵前去御敌,邓愈带兵持火枪轮番射击攻入城中的敌军,汉军纷纷倒下,余下的看到火器杀伤力这么大,十分畏惧。在洪都守军强硬反击之下,汉军只能退出城外。朱文正忙派人修补城墙。

这场1万对60万的守城战正是由于火器发挥了巨大威力,才能让洪都坚守到朱元璋援军到来

而在鄱阳湖水战中,火器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史书的记载,汉军的战舰首尾相连,全部涂成了红色,分为大、中、小三种,这支部队除了拥有可容三千人的巨舰之外,据说还有可容两千五百人的中舰与两千人的小舰。而涂成白色的朱元璋军队的战舰体积比较小,但机动灵活反应敏捷

而当时朱元璋水师中装备了大量火器,《纪事录》记载在参战的火器当中,有火铳、大小将军筒、大小铁炮、大小火枪、火箭、神机箭、火蒺藜以及燃烧性火器“没奈何”等,主要有以下几种:

火铳,由发射弹丸的前膛、填充火药的药室以及尾銎三部分组成。

大小将军筒,炮身长约80 厘米,口径22 厘米,重34.8 公斤;另一种小将军炮长约55 厘米, 口径7.3 厘米,重约20 公斤。

大小铁炮,这类炮为长条形的直筒状,炮口不再像盏口炮及碗口炮那样呈喇叭状敞开,因此比盏口炮及碗口炮的膛压要大,射程更远。为了防止爆膛,炮管外面有四五道横箍,两侧还各有一根炮轴,方便运输。

朱元璋的军队除了管形火器以外, 还有用来焚毁对手战舰的燃烧性火器。例如:

火枪,是指在冷兵器长枪的枪头一侧绑上一两个火药喷筒,筒子外面有引信,点燃引信后,筒子喷出火焰,可达几丈远。

火箭,是在箭镞的侧边绑上火药筒, 点燃筒后的引信,筒里的火药燃烧喷射, 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射向目标。

神机箭,属于多发性齐射型火箭, 在一个大竹筒内装入两至三支箭,每支箭的箭杆上都绑着火药筒,筒外面有引信,点燃引信,射程可达百步之外。

神机箭使用示意

火蒺藜,一般为圆形,还有数个凸起的角形器,体内装有火药,体表开有一个小口子放置引信,点燃后即可爆炸。

最后说明一下燃烧性火器“没奈何”,它的制法是先把火药及各种火器放在芦席里面,再将芦席卷成宽五尺, 长七尺的圆圈,糊上一层纸或布,外面接上引信。将它用绳子绑在竹竿中,悬挂于船的头桅之上,当碰到敌船时,便点燃引信,斩断悬索,让“没奈何”落入敌船中爆炸,可以燃烧起熊熊烈火。

为了让各种火器长时间快速地连续射击,朱元璋绞尽了脑汁。《明实录》记载了他命令将士们把各类火器、弓弩“以次而列”,并指示“近寇舟,先发火器,次弓弩,及其舟,则短兵击之”, 也就是说,军中士卒应该将各种火器与弓弩等远程冷兵器组成几层叠阵,轮番射击; 作战时,先发射火器,再发射弓弩,以此达到快速连续射击的效果。当靠近敌舟时, 则用冷兵器展开白刃战。

朱元璋把各种冷热兵器布置在同一阵中协同作战,也算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但是,稍微不足之处在于这一种叠阵里面,枪炮是与弓弩等冷兵器混合在一起轮流射击的,那时还未有能力让枪炮等火器单独组成叠阵轮番射击。尽管如此,由火器而催生的新颖战术, 肯定会在水战时有一番出色的表现

双方在鄱阳湖展开交战,朱元璋亲自布阵,利用小船灵活机动的优势围绕着汉军的巨舰进退自如,轮番进攻。汉军战死及溺毙者无算。同时,朱元璋军队的伤亡也很严重

激烈的战斗一直在进行,不知不觉间吹起了东北风,朱元璋不失时机,指挥敢死队员驾驶着七艘装满火药与芦苇的船只(船中放满了身披盔甲、插上兵器的稻草人,伪装成进攻的模样)闯进汉军的水寨,焚烧了数百艘首尾相连的舰只,还烧死了陈友谅的两个弟弟及一批将领。朱元璋指挥军队乘胜进攻,又斩首两千余级。

就这样,鄱阳湖上杀声震天,双方全都打红了眼,尸浮水面,血染湖赤。朱元璋的军队经常驾驶着白船,满载着铳炮、弓弩,轮流仰射汉军高大而转动不便的红船。经过反复较量,汉军形势渐渐不利,欲退往鞋山(今大孤山),但遭到朱元璋水师的阻挡,陈友谅只得敛军自守,高挂免战牌。

至此,战局逐渐明朗,双方相持数日,陈友谅军心不稳,两员得力大将在此期间投降了朱元璋,朱元璋乘机派军队加强封锁鄱阳湖至长江的出口,力图扼住陈友谅的归路,并出兵攻克了蕲州及兴国两地,俘获了数十艘巨舰

成了瓮中之鳖的陈友谅,粮食基本已经吃完,陈友谅迫于形势孤注一掷地于8 月26 日发起攻击。临朱元璋下令将所有战舰的门钉死,楼船也要撤掉上下的梯子,使参战将士毫无退路,他命令士兵们顺着西风出力摇橹,舰队好像山洪暴发一样飞速向汉军水师冲了过来。《纪事录》记载当朱元璋军队的白船距离汉军的红船三百步左右时,便开始用远程兵器进行投射,越接近时火力越猛烈,各种火铳、将军筒、弓箭,甚至标叉等轮番交替而上, 如倾盆大雨般射出。火力处于劣势的汉军,有的以板牌遮身,有的伏下,有的躲藏起来,有的转身逃跑

各种大小战舰穿梭往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解难分,大家都伤亡惨重。连朱元璋的坐舰也在混战中被汉军的炮弹击碎,不得不赶紧换船。陈友谅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他被乱箭射中,一箭从眼睛穿入,透过脑袋而出,神仙也救治不了。战斗到此,可谓尘埃落定

36 天的鄱阳湖大战终于结束,在这一次空前的鄱阳湖大战中,朱元璋恐怕动用了数以千计的火器参战,不过具体数据现在已经难以考究。

由此可见,火器在明朝开国的诸多战役中发挥了多么重要的作用,这个传统沿袭到明朝初期,到明成祖朱棣手上更是发展到极致,建立了当时世界上第一支成建制的火器部队神机营,神机营为明朝初期疆域巩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可惜遇上了朱祁镇这个败家子,土木堡之变神机营主力全军覆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