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信之死谁之过?真的不能只怨刘邦!兼谈下级如何与上级相处

 HNYZL 2020-01-18

韩信,汉朝开国功臣,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作为军事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 ,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韩信之死谁之过?真的不能只怨刘邦!兼谈下级如何与上级相处

韩信用兵,多出奇谋。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成语,如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都与韩信有关,而这样的成语有数十个,每一个成语中都生动地体现了韩信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他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军事家之一。

刘邦所建立的汉室天下,有半数以上是韩信打下来的,韩信对于汉朝,居功甚伟。受封为“齐王”,齐王的本意为封地为齐地,有民间传言说还有与天齐,与地齐,与君王齐的意思。“享受着“五不死”的特权,即“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

然而,生于天地之间见君不死的韩信、身体健康的韩信、正值壮年的韩信,死了。

令人可叹、可悲、可惜的是,他没有死在战场上。

叱诧风云的一代名将是被人关进一个长乐宫的一个钟室里、装在竹笼中,被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宫女用竹枪捅死的。

他真的是没见到天、没有见到地、没有见到君,没有用绳捆,没有用刀砍。

然而,他真的死了。

韩信之死谁之过?真的不能只怨刘邦!兼谈下级如何与上级相处

韩信之死,谁之过?

1、韩信的之死,表面上看,是由汉高祖刘邦之妻吕稚与相国萧何合谋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这段话的大意是:吕后想要召韩信进宫处置,又担心他不肯来,就和萧何商量,假说从皇上那儿来,说陈豨已被处死,哥几个都来祝贺一下。萧何骗韩信说:“有病也要凑个热闹。”韩信进宫后,被吕后在长乐宫的钟室给杀掉了。

韩信之死谁之过?真的不能只怨刘邦!兼谈下级如何与上级相处

2、韩信的死,真是是吕稚的主意么?

《西汉演义》第九十一回中这样记载:

帝曰:“今陈稀谋反,……朕欲领兵亲怔,又患韩信废置于此,久怀异志,……烦御妻权国,早晚有缓急,当与萧何计谋……”后曰:”陛下不必忧虑。……倘陛下有命,管教片时着韩信就擒,审有反状,杀之亦下难也。陛下又何患焉?”帝甚喜。

这段话的大意是,刘邦对老婆说,现在陈稀(音”希“)谋反,我要领兵亲征,但韩信可能谋反。现在请老婆主持国政,如有麻烦和萧何商量。吕后回答说:这都是小事,韩信如有谋反,分分钟拿下。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是这样记载: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这段话的大意是,刘邦从平叛陈豨的军中回到京城,见韩信已死,又高兴又怜悯他。如果刘邦无心杀他,为何听到韩信之死,反会高兴?

韩信与刘邦相差20多岁,韩信死时刘邦已近60岁,刘邦必须要考虑自己百年之后的事情,要为子孙万代铺平道路。如果自己百年之后这些将领作乱,刘氏子孙恐怕没有能力降服这些战将,那么大汉江山危矣。事实证明,韩信死后的一年,刘邦也挂了。

刘邦十分忌惮韩信的军事能力,韩信也深知,“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韩信被贬后称病不为帝王所用,但毕竟威望太盛,军事能力又无人能出其右者,即使没有兵权,也不如死人让人放心。

韩信之死谁之过?真的不能只怨刘邦!兼谈下级如何与上级相处

3、韩信初被萧何举荐时,被拜上将军;而后,升为左相国;再之后,被晋封为齐王,后又迁为楚王,最后被贬为淮阴候。韩信的一生做过”王、侯、将、相“,古今少有。

但可惜的是,一代战神韩信对权力场上的刀光剑影、尔虞我诈了解的太少,他的死,与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是息息相关的。

  • 与上级理念冲突。刘邦深知春秋战国的乱象,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分封诸候制导致的,分封制对帝业有着严重的威胁,所以刘邦要建立郡县制的王朝,手下谋臣张良、陈平、萧何等都支持这种意见,但手握重兵的韩信则希望能够封王,裂土封疆,这与刘邦的治国理念上存在着严重的冲突。
  • 政治敏感性差。韩信功高震主,从成名的那一天起,汉王朝就一直担心他会谋反。把韩信从齐王降为楚王的理由,谋反;把韩信从楚王贬为淮阴候的理由,谋反;当然,吕后杀韩信的理由,也是谋反。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甚至是有很多人提醒过韩信的情况下,还用越国范蠡、文种的教训来举例,以防落得兔死狗烹的悲剧。而且韩信的兵权数次被刘邦收回,但韩信仍不自知,没有丝毫的政治敏感性。

韩信之死谁之过?真的不能只怨刘邦!兼谈下级如何与上级相处

  • 性格的影响。刘邦夺取天下后,原来的谋臣张良那样急流勇退、萧何则用贪污、抢占民女的方式来给自己”抹黑“、自污。倘若韩信能够知趣,急流勇退,或是能够保全性命,而韩信是个忠义之人,在他功成名就之后,对几年前赠过自己几顿饭食的”漂母“以千金,对请自己吃过饭的”亭长“以百钱。他以己之心度帝王的心思,觉得自己为汉室建功立业,刘邦也要理所应当地回报,性格决定命运。
  • 技能迁移差。仔细了解一下韩信所打的战役,就会发现韩信在每场战斗,都把人性剖析到极致。以最著名的垓下之战为例,韩信率兵围攻楚霸王项羽,韩信没有硬拼,而是四面放起了楚歌,动摇了项羽的军心,除极少部分以外,大部分士兵是不战而溃。再如,与赵军决战时,他派人背后偷袭了赵军大营,使赵军心理崩溃,一战而胜!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心理学大师,居然只会把心理剖析运用到军事上,不懂如何运用在权谋上,在政治上变成了白痴。

韩信之死谁之过?真的不能只怨刘邦!兼谈下级如何与上级相处

  • 居功自傲,胁迫上级。在荡平齐地之后,自恃功高,以出兵解救被围困的刘邦为条件,要求刘邦封自己为”假齐王“这可是赤裸裸的威胁。迫于形势,刘邦无奈之下答应了这个要求,封其为齐王,这也是刘邦剪除韩信的导火索。要知道,此时的刘邦仅仅是汉王,如果韩信真的做了齐王,刘邦岂不是要与韩信平起平坐?这是要趁上级危难之机,分庭抗礼?
  • 狂傲无人。史记上记载,韩信耻与绛灌同列、羞与樊哙为伍,谋士陈平多次算计韩信、最后萧何送他归西。刘邦手下这么多与韩信同朝为臣的能人异士,居然没有一个与韩信是朋友,甚至都希望他早登极乐?这是为什么?也需要韩信深思的。
  • 沟通能力欠缺。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这个成语大家都非常熟悉,可是,您知道这个成语形成的背景么?此时的韩信,已经被贬为淮阴候,被软禁在京城,是个无权无职的闲人。被贬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兵权。但是,当刘邦约韩信聊天时,韩信仍说皇帝你带兵的能力不如我,这是会沟通的表现么?

韩信之死谁之过?真的不能只怨刘邦!兼谈下级如何与上级相处

韩信之死的启迪!

韩信在政治是不够成熟,但我们换个角度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韩信身上的这些问题,难道以前就不存在么?从前述韩信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有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年之久,并不是杀死韩信之前发生的。

  • 即然韩信的问题一直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为什么以前的刘邦可以容忍,而成就霸业后则必杀之而后快了呢?因为刘邦(上级)变了,上级可能仍是那个上级,但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中,上级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要想与上级相处的融洽,要注意上级在不同环境中的对下级的不同需求

如,伐齐灭楚时,刘邦需要下级能帮其攻取地盘、扩充兵马。韩信行,可用;

如,被困荥阳城,刘邦性命堪忧,此时,他需要下级能帮其解围。韩信行,可用;

如,当刘邦要考虑如何巩固刘氏万代基业的时候,韩信对于刘邦,不仅是不行,更可能是祸源之一。此时,最好就是让韩信永远地消失。

职场中,虽然不会如此血腥暴力,不会有刀光剑影,但道理是相同的。

还是举个例子吧:

如某支部队被敌人围困,现在受伤的部队长官要另选一位负责人指挥,他挑选的肯定是《亮剑》中李去龙式的人物;

而如要建模范连队,则要选择赵刚式的人物;

而如果是要和敌人拼刺刀,可能张大彪式的更合式一些。

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环境,领导的需求不同,选择的人选也不相同 。

韩信之死谁之过?真的不能只怨刘邦!兼谈下级如何与上级相处

  • 如何尽可能满足上级不同环境下的不同需求呢?

下级若想与上级相处融洽,“上有所需,下必能焉“、“投其所好”地满足上级的需求,也许就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神,怎么可能做到上级要啥我会啥呢?更何况,我们老板、我的上级天天变来变去,早上一个想法、还没到中午就换思路了,无法了解他的需求是什么。是的,满足上级所有需求是不可能,但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这是我们每位职场中人常遇到的问题,这里推荐几个方法吧:

一是掌握”多一圈“定律。这是什么意思呢?管理学大师马歇尔·多普顿调查发现,德系车好于法国车的主要原因是:在拧螺丝时,德国人总是比标准多拧上一圈,而法国人往往会少拧上一圈。积少成多,产品质量的差异就会影响很大。

职场中,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多一圈“,想的深一层,做的细一点,相比与其他同事而言,你就会相对优秀,上级自然而然地就会对你更加信任,形成正向循环。

韩信之死谁之过?真的不能只怨刘邦!兼谈下级如何与上级相处

二是要学会”向上管理“。这是著名管理学大师韦尔奇的助手,汇总了14年的职业生涯的经验归纳而出的,提出'向上管理'的概念。其本质是要与上司进行最完美的沟通。

职场中,要与上司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建立信任,形成默契,才能化解矛盾,才更有可能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及个人绩效。

三要是适度的宽容。上级也是人,也肯定会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在心理学中,有个称为彼得原理的效应。是指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人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所以,也要对上级一相对宽容的心态,要帮台而不拆台。

当你抛开情绪,发现上级的决定可能出现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抱着兴灾乐祸的心态,不做任何提醒地去执行,而要尽量委婉地试着说服上级。即使上级没有接受你的意见,但对你的信任程度也会增加。

韩信之死谁之过?真的不能只怨刘邦!兼谈下级如何与上级相处

  • 我们都是普通的人,是无法满足上级所有需求的,所以,最终的法宝是要知分寸、懂进退。

韩信之死,有功高盖主的因素,也有前述他自身的问题。但是不是韩信改正了自身问题就可以得到善终了呢?历史不能假设,韩信不能复生,我们来看一下几个故事吧:

范蠡,后人尊称为“商圣”,帮助勾践复兴越国,洗刷了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辞官归隐;

张良,韩信的同事,一生反秦扶汉,功不可灭。汉王朝建立后,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哲理,自请告退,病逝被追谥为文成侯;

汤和,朱元璋的手下功臣,在明朝建立后几乎所有的开国功臣屠戮殆尽,可汤和偏偏能在浩劫中能得善终的第一人,主要原因是在明朝统一之后主动交出兵权,散尽家财,回到故乡。

他们都是在人生得意顺遂的时候,见机功成身退,明智保身。

韩信之死,是内因、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如与这几位相比,他主要差在了不知进退上了。

身在职场的我们,通过工作有了高收入有了财富、房子、车子,是否就满足了呢?从人性的角度看,不会。这也就是不懂进退的原因,贪婪之心俗人皆有之,关键在于懂进退,见好就收、功成名遂之时,也许就是身退之日!

参考资料:

《史记》

《资治通鉴》

《西汉演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