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赣是一个天才吗?

 八卦电影 2020-01-18

天才是什么?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也许,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天赋,再加上百分之一的勤奋。

有许多天才,不管我们承认与否,他们是真有寻常人毕生求之不得的天赋。

毕赣是一个天才吗?

他当然是。

这个被李安称为天才的青年导演,也被许多人称为贾樟柯的接班人。

2016年电影《路边野餐》横空出世,拿下各类电影节11个大奖。

毕赣也成了金马奖史上最年轻的导演(第52届金马奖最佳新导演)。

毕赣,这个名不经传的名字,也因此被大众所熟知。

观众都惊叹,一个只有26岁的青年导演,一出手就有了一个如此高的起点。

大家还震惊于电影带来的奇特观感,故事架构之精妙,拍摄手法之娴熟。

谁也没想到,毕赣是一个如此早熟的年轻人。

毕赣成名了,留下了许多成名需趁早的鸡汤故事。

如今的人们,更多喜欢的是电影之外那些人人爱看的成功学。

比如小城青年、26岁的穷小子、拍摄成本几十万,就创造了处女作奇迹。

这些不可再复制的因素,偏偏成了许多人想去效仿的成功模板。

《路边野餐》好吗?

确实拍得好。

在此之前,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导演,可以用长达几十分钟的长镜头,穿插在梦境与现实之间。

它不注重故事,注重的是把我们经常做梦的观感给带到现实中来,呈现在大荧幕上。

影片中的主角陈升,在去寻找侄子的路上,就是由梦境和记忆所拼凑出来的空间。

他在那里遇到了已经长大的侄子,和已经离去的妻子。

把未来和过去都放在在这么一个时空里,拍摄手法是全新的。

就像金马奖上的评价:《路边野餐》展示了新锐的生猛与大胆。

这种魔幻的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也用到过。

姜文是透过镜头怀疑马小军与米兰之间被篡改了的、不被自己信任的记忆。

正如电影旁白所说,周围环境的变化破坏了他的记忆,使他分不清幻觉和真实。

毕赣则是放大了这种方式,在梦境中横穿未来与过去,以此方式去寻找真实和答案。

姜文是天才,毕赣也是。

《地球最后的夜晚》里这种方式更是肆意,从七十分钟后罗纮武和观众戴上3D眼睛的那一刻,就进入到了毕赣用长达一个小时的长镜头为观众打造的旖旎梦境。

这种文艺片的表现手法,注定是不会被普通观众所接受。

葛优在《让子弹飞》里说过一句台词,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从《地球最后的夜晚》观影口碑来看,毕赣这次的确步子迈的太大了,这种叙事方式很难满足普通观众。

但对毕赣自身来说,无论是画面的美感,还是镜头的诗意,比起《路边野餐》都有很大的提升。

长镜头,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

从电影诞生的那一天,蒙太奇的闪现、长镜头的冗长就是电影最基本的表达语言,前者是现在电影最常见的拍摄方式。

而后者因为在对场景、画面、演员、声音等调度的问题上难度太大,长镜头成了许多导演望而却步的拍摄方式。

当然,这只是两种不同风格的拍摄方式,并没有优劣之分,跟没有高低区别,它们都创造了伟大的电影传奇。

《地球》的长镜头,长达一个小时。

也就是说所有与拍摄相关的内容,都要做好准备,因为没有剪接。

演员要时刻准备接着对手传达过来的情绪,场面要完美的保持场景的原始调度、准备好与镜头的上一个画面衔接,并且要完美入镜。

这样的能力,没有哪个导演能够轻易做到,这需要强大的功底。

要知道这部电影只是毕赣的第二部长片。

《地球最后的夜晚》烂吗?

很难看,真的。

对大多数观众来说,电影叙事混乱、故事不知所云、剧情太过缓慢。

每一帧都与平常所看到的商业电影不同。

所以,豆瓣有用户这样评价,“毕赣真能装逼”,这是“地球上最装逼的夜晚”。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地球最后的夜晚》里的那些美。

汤唯那一袭墨绿色的长裙,朦胧夜雨下的小城,都有一种别样的韵致。

这都是那些烂片无法企及的电影质感。

电影是一种艺术,要表达的,也是种艺术。

有时候评判一部电影的好坏,不能只评判这个电影究竟是不是在讲一个故事。

只要你在这个电影里能够看到一种意境,或者理解到导演所表达某种东西,这就是一部好的电影。

这种玄妙的东西,可以是色彩、可以是声音、也可以是特效,更可以是梦境。

《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崩盘既不怪观众,也不怪导演。

只怪这部影片弄错了营销方向,把文艺片当做商业片来推销。

还把汤唯、黄觉本来就为数不多的激情戏,当成亮点来宣传。

被骗进电影院的观众们纷纷骂娘退票,这很正常。

这也并没有贬低观众的意思,每个人的爱好、品位不同,欣赏方式也千差万别。

毕赣的电影,是一种另类的风格,也是一种特殊的呈现方式。

但中国电影需要这种新鲜的血液,需要这样生猛的新锐,更需要对天才多些宽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