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错误的时代遇到错误的人,剖析杜十娘的悲剧成因

 来点悦读 2020-01-18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著名篇章,它定型于明代冯梦龙的短篇小说合集“三言”之一的《警世通言》卷三十二。作者通过塑造处于生活底层的杜十娘这一个被侮辱的鲜明艺术形象,既让其成为反对封建礼教和庸常伦理思想的标志性人物,又更加迫切地表达出来符合相应的时代特征的哲学诉求。由于作者的不懈努力,在杜十娘诞生于世上的那一刻起,其形象已经具有多种功能和意义符号而风靡艺术长廊。

自从本篇小说问世之日起,围绕着杜十娘怒沉江底的悲剧性原因,无数读者(包括专业学者和普通读者)各自展开丰富的想象与合理的架构,意图对其作出各种或相符或相背的解构性和介入性阐释。本文结合变化与发展的社会时代因素以及男女两个主人公各自的性格特征,准备从上述三个方面作出一定的浅显见解。

一、残酷的时代特性注定了悲剧性结局的无法避免

我们都知道现实是冰冷无情的,其严厉性简直让人无法防范,所有的方法都没有意外来得多。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便是这个意思。语言虽然简单,意思却非常有道理。小说中的两位主人公杜十娘和李甲,一个长久身陷风尘,虽然饱经人事却终究未能明晓人心的复杂,另一个从小生长于富贵家庭,更是不通世故人性,没有半分红尘阅历,对于世道完全一团漆黑。他们都生活在属于自己的小圈子里,眼光与见识注定无法与在世间行走的那些江湖人物相比。

首先,统治阶层把持权柄,威严的权势时刻提醒着世界是掌握在少数强权人物手中的。在小说的开端,作者便写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朝廷筹措兵饷而暂开“纳粟入监”之策,以此大开方便之门,让诸多官宦子弟、富贵子弟可以走上终南捷径。李甲作为一名官宦子弟,有幸搭上这趟便车成为太学生,从而开始背负着父母的期望。此中有一番比较细腻地交代,李甲本为家中长子,身为家族的第一接班人,振兴家业、担纲重任顺理成章地成为责无旁贷的事情。自幼读书的李甲,可惜未能登科,只能抓住此次属于少数人大例的机会以期能够创造辉煌。

其次,当时明代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金钱主义甚嚣尘上,利益如同放出笼子的猛虎,猛烈地吞噬着世间人心。原本那些属于传统的人伦常理,道德礼仪开始受到强烈地冲击,人的思想也由此进入新旧交替阶段。人心思变,无数的残酷事实教育我们,每当变幻之际,人情往往最为复杂。想一想,纯洁的两个年青人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情,如何能够抵抗那些迎面而来的洪流呢?在现实的面前,他们只有一败涂地。小说中间有一段李甲出去筹措赎金的事情,所有亲朋好友都顾忌其父李布政的情面,怕李甲继续虚掷花丛,全部给予拒绝。

第三,封建礼教制度无处不在,仿佛阴云牢牢笼罩在杜十娘和李甲的头上,让他们难以躲避。我们上面已经说过,杜十娘只是圈养生长的风尘女子,而李甲更是生活中的一个大白丁,他们其实根本不清楚世情的危险和恶劣;这里的“世情”就是遍布在尘世之间的那些礼教制度。小说中数次写到李甲在独自内省的时候,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父亲,从而陷入恐慌状态,变得毫无主张。这就是“父为子纲”在李甲身上的具体体现,父亲李布政瞬间化身为封建礼教制度的代言人,同时也为后续剧情地发展埋伏下一条线索。可是这个明显的障碍物,两个红尘雏儿根本没有察觉,直到最后明白过来的时候,结局早已注定覆水难收。

朝堂之上冠冕堂皇地耍弄策略,操控人世众生的命运,平常人唯有仰息而生;资本开始进入社会的角角落落,金钱不断地侵蚀人心和改变人性;封建礼教势力一直存在于世间的沟沟坎坎,维护着门阀制度;如此三层关系相互串连,好像三座大山压迫在人的头顶,又仿佛三道深壑横亘在人的心间,弱小的灵魂,除了苟延残喘,根本没有办法强制性得到解脱,获取一定的人生自由。这一切险恶的社会环境,鲜明的时代特征,都注定杜十娘的期望永远无法实现,最终只能落得一个悲剧的下场。

二、李甲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他必将抛弃杜十娘的几个因素

小说中的李甲不管是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非常不堪的,只要阅读过小说的人绝大多数都会唾弃于他的作为。原本的花好月圆,就因为李甲的自私自利而毁于一旦,实在是令人惋惜感叹不已。如果静下心来详细地分析一下李甲的人生经历,便能够清晰地发现,当杜十娘遇到这个男人并选择与他“一双两好,情投意合”的时候,杜十娘展开自我救赎的悲剧就已经注定无法得到避免。

1、阅历浮浅,少不更事,怯懦且毫无主见

我们通过阅读小说可以得知,李甲“自幼读书在庠”,想来对于人世生活根本就是两眼一抹黑的状况。李甲完全就是一朵生存在温室中的花儿,其出身决定了他无法承受一定的风吹雨打;而其由此形成的性格,也注定无法经受住生活之海轻轻掀起的微小波浪。这样简陋的人世阅历必将造成其遇事无主见,懦弱胆怯的性格。小说中多次提到李甲哭泣泪下的场面,其软弱无能的样子简直比《西游记》里的唐僧还要不堪。封建制度里蕴养而成的读书人,都有着相同的病症:软骨和寄生。他们只知死读书、读死书,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缺少必须的生存技能,或者依附于家族,或者仰仗他人鼻息度日,

杜十娘让李甲去筹措赎金,一连数日没有着落,李甲束手无策,对于自己的无能却采取了避见杜十娘的做法,小说里写道:

公子在柳监生寓中,一连住了三日,共是六日了。杜十娘连日不见公子进院,十分着紧,就教小厮四儿街上去寻……没奈何,只得随四儿进院。见了十娘,嘿嘿无言。十娘问道:“所谋之事如何?”公子眼中流下泪来。十娘道:“莫非人情淡薄,不能足三百之数么?”公子含泪而言……”

此处作者只用了“嘿嘿无言”四个字,便活生生刻画出来李甲没有作为而逃避了事的嘴脸。后来听得杜十娘说“人情淡薄”,便顺势而为,流泪说出理由来以此博取杜十娘的同情心,然而最终却对自己的无能不做半分反省。当杜十娘自取一百五十两银之后,李甲仍然没能找到另外一半所需银两,幸得好友柳遇春相助,好歹才算不负杜十娘的期待。

2、父权威慑成为悬在李甲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上面我们已经说到封建礼教制度的代言人李父李布政,其在这里不过是一个可以随便找人替代的符号罢了。真正横亘在杜十娘和李甲之间的深壑,实在是两个人无法逾越的门阀制度以及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杜十娘无法超脱,而对于从小置身其间的李甲来说,这个枷锁更加结实,更加没有办法砸破。

杜十娘自以为的重要感情对于李甲而言,实际上并不显著,反映在小说中,经常回响在他脑海里的父亲形象反而呈现得更为重要许多。小说中写李甲对孙富曾说过这样一句:“贱室不足虑,所虑者老父性严,尚费踌躇耳!”因为这毕竟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也正是如此,才有后来孙富的趁虚而入,花言巧语地哄骗李甲上当。然而仔细地分析之后,或许会发现李甲内心之中未尝不是一直在反复衡量着利害。对于这种厉害关系的分析,小说中是假借着孙富之口反应出来的:

孙富道:“尊大人位居方面,必严帷薄之嫌,平时既怪兄游非礼之地,今日岂容兄娶不节之人?况且贤亲贵友,谁不迎合尊大人之意者?兄枉去求他,必然相拒。就有个不识时务的进言于尊大人之前,见尊大人意思不允,他就转口了。兄进不能和睦家庭,退无词以回复尊宠。即使留连山水,亦非长久之计。万一资斧困竭,岂不进退两难!”

无生养大计的李甲本身已经面临山穷水尽的地步,即便不是孙富许下千金的诱惑,其本身也是没有勇气去承担杜十娘所强求的那份“爱情”的。让他违背“父子天伦”,那是“必不可绝”的。因为那样一来的话,李甲和杜十娘的婚姻关系就会不复存在,必将为礼教所不耻,为社会所不容,“不堪承继家业耳!”这样的结果,是李甲所不愿接受的。

3、利益所在,利己主义者,成为金钱的俘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李甲身处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阶段,如何获取最大的利益,慢慢地改变人们的许多观念,影响着整个社会风气。我们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弄清楚,李甲作为一个长期死读书的软弱书生,自幼未曾离开过家庭,一直到北雍进了太学,方才接触到外面的花花世界。亦正是如此,年少多金的他才没有能够抵挡住风月诱惑,陷入了与杜十娘的情感纠葛之中不能自拔。

没有生养技能的李甲唯有依附家族才能够得到生存,当他千金散尽,家族断绝生养之后,他便只能落得一个“囊无一钱,衣衫都典尽了”的可悲下场。正因如此,老鸨都要撵他出门;亦因如此,求借赎金处处碰壁;更因如此,面对孙富千金诱惑才会举手缴械,出卖情人。李甲自始至终都不是一个有担当的男人,出身早已注明他不会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也不会选择长期漂泊无定所,更不会甘心情愿去放弃功名利禄。

李甲此生都不会成为一个有魄力的男人,只会选择明哲保身。他的人生经历早已注解了他的性格,面对杜十娘的爱情,他是心怀胆怯的、勉强的,根本没有胆量去勇敢大方地接受,更不要寄希望他能够去和世间伦理斗争到底。或许正是这样,才会发生有雪夜遇到孙富,听了孙富一番并不高明的花言巧语,就选择轻易上当(自愿的吧),为了千金而出卖身价万金的真性情的奇女子杜十娘。

三、杜十娘的不光彩的出身及其狭窄的人生阅历同样昭示着悲剧的必定发生

杜十娘是一个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的奇女子,可惜“命之不辰,风尘困瘁”。

1、有胆识,善谋划,努力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杜十娘作为一个社会底层的风尘女子,“自十三岁破瓜,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在长期遭受如此非人的、屈辱的、痛苦的生活之余,她一直渴望能够活得像一个人样,能够追求一个普通人所拥有的幸福。所以,当她遇到李甲的时候,“那公子俊俏庞儿,温存性儿,又是撒漫的手儿,帮衬的勤儿”,对于“久有从良之志”的杜十娘,便如溺水之人死命抓住最后一根稻草,于是“一双两好,情投意合。”

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认知杜十娘在对待李甲感情上的另外一层意义。固然李甲是一个庸俗自私、背信弃义的不良子弟,但在某些方面,杜十娘的做法亦自然会被带上一定的动机。不甘忍受凌辱、渴望过上正常生活的杜十娘,当她内心产生如此念头的那一刻起,她的眼光大概便开始了搜寻。正因这般,当她在众多浮蜂浪蝶的纨绔子弟中,蓦地发现一个憨厚怯懦的李甲,精心策划自然在所难免。于是,原本真实的爱必将带上一种功利性质,散发着阴谋的味道。

可是,杜十娘如此作为就有错吗?即使是有,也只是无足挂齿的小问题,因为她的意图仍是善良的,是可以给予原谅的。想象一下杜十娘生存的险恶环境,如果她不能够具有一定的自保能力,她的下场一定非常凄惨,会被老鸨剥削地连骨头都不会剩下来多少。事实上,这一点在杜十娘成功被赎身之后,老鸨马上“讨锁来就落了锁”,以至于杜十娘甚至“尚未梳洗,随身旧衣”,就惨遭无情驱逐。所以,杜十娘的计谋和筹划,全部是建立在能够自保与自救的基础上的,足以说明她是一个有胆识、有勇气的奇女子。

2、受金钱熏陶,却没有看透人性

小说里面的百宝箱,确切地说似乎更像一个幽灵般的象征。它已经成为杜十娘下意识的护身符,几次三番地出现在她的命运里,一次次地述说着曾经、现在和未来。能够积攒下来如此一个百宝箱,完全来自于杜十娘的目光远见和深谋远虑。在这里,百宝箱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经济实力而存在,更多的其实应该算是杜十娘自身价值的体现。

对于杜十娘而言,长期的风尘生涯熏陶,早已培养出来她对金钱和利益的某些看法。小说中自有所交代:“古人云:‘以利相交者,利尽而疏。’又有,常言道:‘说着钱,便无缘。’”这种看法在某些方面起到了一定重要的作用,比如对于传统观念的冲击,让她变得比较乐观。杜十娘在和李甲赶赴苏杭胜地的途中,曾经有言:

“父子天性,岂能终绝?既然仓卒难犯,不若与郎君于苏、杭胜地,权作浮居。郎君先回,求亲友于尊大人面前劝解和顺,然后携妾于归,彼此安妥。”

如此想法本来是正确的,可惜的是,处理方式仍有些天真与幼稚。杜十娘此时此刻仍然未曾注意到:即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再受利益驱动,传统的价值观念再受到挑战,然而尤其根深蒂固的门阀制度至少在短时间内是无法立即动摇的。关于这一点,从李甲与孙富谈话中就可以明白。

3、不利的出身,始终是被侮辱的“那一个”

自从人类脱离母系社会之后,妇女的身份地位就开始每况愈下,逐渐蜕变成为一种附庸般的存在。然而事实上,对母系社会中的女性作用详加分析之后,就可以发现生殖繁衍一直是女性占主导地位的真正原因。所以,我们结合小说发生的背景来观看,就会察觉此点的重要性。在封建礼教制度占据主要地位的时代,即便是一个正常出身的女子,其自身的婚姻大事亦是无法自由主张的。更不要说在小说中,杜十娘的原始设定本就是一个风尘女子,其面对的环境将更为险恶百倍。

“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卖笑为生的屈辱生涯,逼迫杜十娘寻找人格上的尊严,梦想过上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她为自己准备了充足的从良资金,以便赎身之后能够与良人“夫妇之间,死生与其”。杜十娘具有改变自己处境的强烈愿望,可惜囿于见识上的不足之处,让她却没法清醒地认识到出身地位卑劣的严重性和影响力。她误以为能够通过赎身从良,就可以堂堂正正作为一个人,一个正常的女人而存在,由此便可以堂皇嫁入李家。

风尘中人想要嫁进书香门第或官宦人家,名正言顺地成为妻妾,哪里有想象中这般容易可为。封建伦理,门阀制度,道德礼仪,等等……这一切都像一张无情的大网,牢牢地捆住了杜十娘,让她始终没有办法可以摆脱。即使杜十娘拿出了浑身解数,但其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过于微小,其反抗的动作就像一粒小石子投进了大河,根本泛不起半点儿浪花。小说中有一个微小的细节,便是杜十娘的名字叫作杜媺。这个“媺”字读音同美,意思为善;其中别含有深刻的意义,包含着作者的良苦用心;可惜终究无法善始善终。

四、结语

一分珍贵的感情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只是建立在某些既定的利益关系之上,就难免不能修成正果。我们通过详细地分析和考察杜十娘和李甲二人的情感历程,就会发现这其中暗藏着的许多因素,这种种因素相互勾连相互影响,最终造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悲剧发生。在这些因素之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乃是李甲对杜十娘的感情的深厚程度,固然封建礼教的门阀制度和三纲五常时时缠绕着世间众生,可是如果李甲拥有大气魄大毅力大智慧,那么就一定会坚忍不拔地坚守着这份情感到底,决不会半途而废,背信弃义,置杜十娘付出的炽热而真挚的感情于不顾。

事实上,在小说发生的年代或者更久远的时代,新兴阶级产业和新兴价值观念已经开始冲击着相对的部分传统思想,许多枷锁和镣铐早已慢慢在利益地磨损之下变得朽薄起来。比如在冯梦龙同类题材的小说作品中,就有多篇女主人公都是以风尘女子为重要角色。除了本篇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之外,另外还有几篇出名的如《玉堂春落难逢夫》、《卖油郎独占花魁》等等。特别是和杜十娘相中的李甲相比较,玉堂春选中的王景隆王三公子就显得分外具有男子气概得多。王景隆勇于顶住传统的伦理思想和残酷的人间世情强加而来的诸多压力,经过一番艰难困苦地磨练终于和玉堂春花好月圆。李甲软弱无能的背信弃义和王景隆勇敢承担的坚强信念,两者是完全不能放置在一起对比。

杜十娘最后选择抱着百宝箱跳江惨烈而死,与其说是对来自社会的伦理道德、等级门阀的控诉,不如说是对于自己选中的爱情的最终祭奠。爱是神圣的结合,也需要爱的双方能够相互倾心地无私付出和维护。杜十娘在错误的时代里遇到了错误的人,她必将为此承受整个时代的不良和自私爱恋的不忠这样的双重打击。悲壮地死去或者沉沦地活着,在人格遭到污辱之时,在爱情经受背叛之后,在发现倾尽毕生心血之力亦无法抵抗世情冷酷和礼教残忍之际,杜十娘的生命其实已经走到了尽头。杜十娘怀抱百宝箱怒沉江底,未尝不是保留自我价格尊严的最后手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