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俗语:“大房压小房,两眼泪汪汪”,农村盖房的讲究,有理吗

 相逢就是缘 2020-01-18
 
子夜说文化习俗
2019/12/19 18:15:00

建筑俗语:“大房压小房,两眼泪汪汪”,农村盖房的讲究,有理吗

如今人们都喜欢住城里面,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因为在大城市里面,有很多游玩的地方,不管是经济还是文化方面,城里面的条件都要比农村里面的要好。在城区,年轻人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孩子也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很多人都更加希望就在城市里面生活。

可是老人们却大多希望回农村生活,因为农村里面的生活氛围更好,在乡下不用住在高楼大厦里面,也不会邻居之间互不相识。而且老人们更习惯住自己的老房子,屋子又大又宽敞,邻居之间也很熟络,大家闲暇之余还可以唠唠嗑,就算说到了一些稍有迷信成分的段子,也不会有人出来义正言辞地让老人们不要迷信,要相信科学。

建筑俗语:“大房压小房,两眼泪汪汪”,农村盖房的讲究,有理吗

其实老人并不是不知道一些俗语没有科学依据,他们也不是完全的相信,只不过是偶尔借用一下俗语来打趣或者告诉他人一些道理,毕竟民间的一些段子、俗语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就比如说古人曾经说过一句俗语"大房压小房,两眼泪汪汪",这一句是古人总结的农村盖房的讲究,是具有一定的道理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句俗语的具体含义。

古时候人们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房屋也是独立拥有的,不像现在一片土地可以建高楼大厦,然后几十户人家住在一栋楼里面。

建筑俗语:“大房压小房,两眼泪汪汪”,农村盖房的讲究,有理吗

古时候人们都是独立拥有自己的院子房子,房子怎么修建也是他们自己设计,只是当时建房子时人们都会有一些讲究,他们尤其讲究风水。

当时人们修建宅院的时候,都会将宅子的前院设计为前门、影壁和垂花门,人们通过垂花门就可以进入宅子的中间部分,也就是庭院部分,在庭院的两边就是东厢房和西厢房。穿过中间部分,就来到了宅子的正房和后院了。

这种宅子是古时候的大户人家的居住之所,一般平民百姓是没有这个经济条件修建这么大规模的宅子的。而且这种宅子修建的时候都是用的好材料,非常结实,一般来说,这种宅子在百年内是不会倒塌的,除非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建筑俗语:“大房压小房,两眼泪汪汪”,农村盖房的讲究,有理吗

那个年代的房屋不像现在这样高楼大厦,都是比较低矮的,所以地面的承重力就不会特别大,人们在打地基的时候也就打的比较浅。可是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逐渐增加,家庭成员也越来越多,于是就有一些人家将自己的房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盖一层。

大家肯定能想到这样做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没错,因为人们的直接加盖楼层,忽略了地基的承重能力,最后导致一些房屋倒塌,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甚至严重的还会将住在房屋里面的人埋在废墟下面,使得整个家庭家破人亡。

建筑俗语:“大房压小房,两眼泪汪汪”,农村盖房的讲究,有理吗

这种事故的发生率并不低,于是我们的先辈们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为了避免更多的惨况发生,他们将自己发现的情况做了一个总结,以俗语的形式传播给周围的人,然后人们口口相传,一传十十传百地将这一发现传到更多的人耳中,不让人们再做出类似的傻事,避免造成损失。

别看这句俗语只有寥寥几字,但是却包含了先辈们的大智慧:不仅总结了道理,还将其浓缩为简短一句话,让人读起来也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这也说明了我们的先辈们不仅仅只是想告诉身边的人这些道理,更是希望这些经验能够长久地被人们所用,所以才将俗语趣味化,因为这样人们便能非常轻松地记住它,还会很容易被人们传播。可见,我们的先辈们不仅拥有大智慧,还拥有一颗想为后代造福的心。

建筑俗语:“大房压小房,两眼泪汪汪”,农村盖房的讲究,有理吗

俗语可信,却也不可全信,这就是一种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拥有数千年历史,一些规矩和文化并不见得适合现代。所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说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没有必要将俗语当作迷信,只是在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多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张喜燕主编《俗语小辞典》、温端政主编《中国俗语大辞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