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

 有友abcd 2020-01-18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

入职幕府,受到王炎器重

乾道八年(1172),陆游夔州通判任期将满,后顾有衣食之忧,便给宰相虞允文写信,说:'我行年四十有八,任期三年将满,行李萧然,固不能归乡,归又无所得食。一日俸禄不继,则无策矣。家贫,儿年三十,女二十,婚嫁尚未敢言也。'虞允文指挥过著名的采石矶之战,跟陆游一样,都主张恢复中原,对陆游还是比较了解的。只是没想到陆游家境这么惨,儿子三十尚未娶妻,女儿二十尚未出嫁,一个官宦世家,落到这步田地,实在令人同情。于是当即写信给好朋友王炎,请他尽力安排陆游以后的差事。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

虞允文指挥采石矶之战

王炎是川陕宣抚使,驻节南郑(今陕西省南郑县),主要职责是统筹西南军事,待机北伐。他对陆游非常器重,马上召为宣抚使干办公事,襄助军事。陆游一见王炎,便深感王炎名不虚传,干练、果断,职务虽高,却从容待人,不作骄矝之态。二人往来无有晨昏,时做倾心之谈。一次,王炎说:'吴璘之子吴挺任都统制,掌兵权。其人远不及其父,骄横放肆,倾财结交士人,是为己深谋。用谁把他换下来呢?'陆游道:'吴玠之子吴拱可也。'王炎对吴挺还是有所忌惮的,犹豫道:'吴拱无勇少谋,遇敌必败。'陆游稍停片刻,沉吟道:'倘若是吴挺遇敌,焉能保证他不败?即使他不败,还立了功,他心怀异志,以利为先,恃功而骄,待价而沽,传予其子,倒可能造成大祸。'陆游这话应验在34年后,开禧二年(1206),韩佗胄北伐开始,吴挺的儿子吴曦派人密通金军,带领全军叛变投敌,导致前后易势,宋军北伐变成金军南侵。

秦岭打虎,一辈子的骄傲

陆游带领侍从士卒三十多人,不辞劳苦,从荒原水畔,到铁岭绝壁,从骆谷品、和尚原、仙人原,到定军山、大散关,跋山涉水,南郑方圆三百里内,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有时巡行到天晚,就和军卒围在一起叙谈,同睡长木板铺,早起和士卒同啃荞麦饼子。当年秦岭多虎,有一次在巡逻的路上,他们找了块空旷的地方休息,忽然山风中夹着虎啸声传来,士卒们吓得跑不动。只见陆游拿起长矛,冲向老虎。老虎像人一样立起来,陆游举起长矛,直刺老虎咽喉,老虎顿时血流如注,倒了下去。武松打虎很精彩,但那是虚构的。陆游杀虎却是真实的存在,让他骄傲了一辈子,到老了还把那个老虎的头骨放在床上作纪念。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

刺虎

王炎委托陆游起草收复中原的战略,陆游详尽研究当年诸葛亮北出歧山的伐魏计划,作《平戎策》,提出:'收复中原必须先取长安,取长安必须先取陇右;积蓄粮食、训练士兵,有力量就进攻,没力量就固守。'然而,《平戎策》递上朝廷,返回来的却是王炎调知枢密院、四川宣抚司撤销的诏令,宋孝宗的北伐意愿打消了。陆游被安置到成都府路安抚司做参议官,大散关一带的军旅生活,短短八个月,就戛然而止。

草草收场,不甘心做诗人

按理说,成都的条件比南郑好多了,陆游的心情却糟糕透了,经行由陕入川的剑门关时,天上正下着毛毛细雨,他骑在黑毛驴身上,随口吟出一首《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本人的理想是当兵打仗,像李广那样在疆场上建功立业,好不容易到了前线,没想到竟然这样草草收场,难道这辈子就只能做一名诗人了?他还真说对了,南郑军旅生涯成为他一生当中唯一一次亲临抗金前线的军事实践。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

细雨骑驴入剑门

乾道九年(1173)年春,陆游被调任蜀州(今四川省崇庆州)通判,不久又代理嘉州(今四川省乐山市)政务,陆游于是从成都赴嘉州。第二年,朝廷又调他回蜀州,不久调任荣州(今四川省荣县),再调任成都。复将调任嘉州之时,尚未赴任,又遭罢官,改派他主管桐柏山道观。所谓主管道观,是一个远近均不必到任的虚衔,被免职官员以此为名,领取祠禄,是俸禄的一半,以解除生活之忧。三年时间,在六个地方调来调去,陆游写诗自嘲,说他很像僧人,云游四方。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

淳熙二年(1175)二月,范成大由桂林调至成都,任四川制置使。十三年前,范成大曾与陆游同在圣政所为官,闲时论六经,谈诗词,投契于心,来四川后便举荐陆游为锦城参议。二人经常聚谈安民之策,探讨军国大事,闲时则诗词唱和,时有雅集之会。但陆游不知,他身在成都,人却一直被临安关注着。第二年,朝中主和派诋毁他'不拘礼法'、'燕饮颓放',范成大迫于压力,将陆游免职。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代文人雅集

陆游时年51岁,为回应主和派攻击他'颓放',自号'放翁'。被免官后,他病了二十多天,刚刚病愈,就挑灯夜读《出师表》。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今年纪已大,不由慨叹和感伤,写成一首《病起书怀》: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

夜半挑灯更细看

这首诗从衰病起笔,抒写了他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同时呼吁朝廷北伐,重返故都,以慰京华父老之望。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他坚信历史是公正的,是一定会对一个人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的。他对个人的遭遇并不介怀,惟愿天地神灵扶持国家,使过大民众脱离战火,安乐昌盛。可收复河山对他来说遥不可及,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出师表》。'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有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它总结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

位卑未敢忘忧国

草堂辟地,学习先贤杜甫

起初,陆游寓于花行官居,罢官后借了间僧舍居住,前前后后,一共在成都生活了六年。他依例有主管道观的虚衔授予,怎奈陆家人口多,半俸不足以维持家计。为补衣食不足,他和家人在浣花溪畔杜甫草堂附近开出一块荒地,种菜、种粮、种草药。他向邻居借来锯子,锯断药材,又趁着傍晚凉爽,从井里打水上来浇花。这短暂片刻的欢愉,让陆游暂时有了家的感觉。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

成都杜甫草堂茅屋故居

陆游是杜甫的'铁粉',曾在《读杜诗》里写道:'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表示只有他陆游最了解杜甫,认为杜甫之才应立功,而不应仅仅立言。这哪里是说杜甫?分明是在说他自己!陆游和杜甫是何其相似,他们都不是蜀人,却都流落蜀地多年。陆游来成都依靠好友范成大,杜甫来成都找到了好友严武。杜甫在浣花溪建草堂,辟地造屋种菜种药,解决生活问题,陆游在这块地下上接着种菜种药。二人生活的朝代不同,前后相隔四百年,却都忧民忧国,每饭不忘,至死不渝。清朝嘉庆年间,后世重修杜甫草堂时,配塑陆游,让千年以后的杜甫不再孤单寂寞。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

杜甫草堂陆游配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