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老从筋膜解呃逆之病因病机及治法

 逸农农 2020-01-18

膈膜痉挛以呃逆为其主证,是筋膜发生病理改变的一种证象。虽然膈膜痉挛是呃逆基本病理,引起膈膜痉挛原因,却与五脏功能失调和气血津液盈虚通滞有关。任何一脏变生寒热,引起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壅阻不通,均可导致膈膜痉挛成为呃逆。相反,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又是引起呃逆另一原因。景岳尝说:“呃之大要亦惟三者而已,则一曰寒呃,二曰热呃,三曰虚脱之呃。”综合前贤论述呃逆之因约有以下几种:
1.上焦气痹 膜腠是其少阳三焦组成部分,下出肾系,上联于肺,是津气运行之区。设若外邪相侵,肺气失宣,湿凝气痹引起膈膜痉挛,形成此证。《温病条辨》所说:“太阴湿温气分痹郁则哕”即指此种机理。宜用枇杷叶、射干、郁金、通草之属,宣通津气,俾肺气宣降复常则呃逆可止,方如上焦宣痹汤,即具此种作用。也可使用外治法以宣通气机。《医级》尝说:“呃逆之候,经文谓之哕,其治以草刺鼻,得嚏则已,大惊之亦已。可见是病由上气郁闭不通,下气欲上而扦格,则发声为呃。由气之抑,激而成声,故一法以泄气而通之,一法以夺气而降之也。”“若系气为寒闭,又可使用丁香、柿蒂煎汤送服苏合香丸”或用小青龙汤散寒解痉。
2.少阳、阳明实热 寒邪由表入里,内归阳明,郁结化热;或温邪自上而受,传入少阳三焦,邪热内郁,清阳不得升降,气机不得宣通,亦可引起膈膜痉挛。即《张氏医通》所说:“凡声之有力而连续者,虽有手足厥冷,大便必坚,定属火热。”此种热结阳明、地道不通之呃逆,当用芒硝、大黄泻下热结,芍药、甘草柔肝缓急方如大柴胡汤。如大便不实身热脉数而虚,可用人参三白汤。
3.痰饮停滞 见于肥盛之人,以饮热则安,饮冷则呃,兼见心下坚痞悸眩为特征。盖痰饮得温则化,膈膜暂不受其牵制,故饮热则安;遇寒则凝,膈膜复受其扰,故饮冷则呃;心下痞悸,头目昏眩,正是膈间停饮象征。根据寒热异治原则,偏寒用丁柿二陈汤;偏热用丁柿蒿芩清胆汤;亦可使用人参芦头煎汤顿服,吐其顽痰。
4.瘀血阻膈 其人常因饮热饮冷而呃,背微恶寒,目睛微黄,手足微冷,大便溏黑,此是瘀血阻于膈间之象,可用血府逐瘀汤或大柴胡汤逐其瘀血缓其挛急。
5.肝气郁结 肝司疏泄,体内运行气血津液皆赖肝系经隧予以疏泄调节。设若情志不舒,三焦气郁,掣其膈膜,引起痉挛而呈呃逆,宜用四逆散疏达气机,并藉白芍、甘草柔肝缓急,解其痉挛。
6.中焦虚寒 多因吐利以后,中气大虚,再遇寒邪侵袭,虚寒相搏,气不得通,成为此证。可用丁香、柿蒂、干姜、人参之属补中焦之虚,散中焦之寒,方如丁香柿蒂汤。若属寒热错杂,宜用橘皮竹茹汤。
7.真阴欲竭 筋膜须得阴津濡养,才能和柔。热病后期,阴为热灼,引起筋膜痉挛,可兼见呃逆。此证宜用大量育阴潜阳之品,补充受损之阴,潜镇脱竭之阳,庶可转危为安。如《温病条辨》用小定风珠治温热久羁下焦,劫灼阴津“既厥且哕”,即属此种机理。
8.肾阳衰微 病至末期阳气欲脱,筋膜失其温煦,收引遂呈呃逆。此证至重至危,故《济生方》说:“大抵老人、虚人、久病人,及妇人产后有此证者,皆是病深之候,非佳兆也”。何氏《医碥》也说:“其呃自丹田而上,久久乃一声,通身振动,即是危候,恐难治矣”。此种证型,急用人参真武汤回阳救脱,使阳气振奋呃逆才能逐渐缓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