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打仗也是赢过的啊!

 不沉俾斯麦 2020-01-18

顺时针研习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

原创-NO.1178

作者:逆北

审核:喵大大     编排:C

一说起北宋的文化,大家纷纷点赞;一说起北宋的军事,大家纷纷鄙视。

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朝代,偏偏是个软蛋,让许多觉得经济发展就必定导致国富兵强的人有点尴尬。

其实,北宋的军事弱鸡不假,但北宋打仗还是赢过的啊!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值得好好说道一下。

自唐覆亡以来,中原陷入军阀混战,西北边缘地带则因为中央权威的坍塌而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就在这时,由鲜卑拓跋部与当地羌人融合而成的新民族党项人趁机崛起,并在李继迁率领下,建立了自己的西夏政权雏形,填补了这个权力真空。

西夏疆域图

西夏与北宋大致以当时的横山为界,势如水火。从宋仁宗开始,为了消灭这个割据西北的强敌,以免给辽增加新的盟友,宋军就由原来的小规模突袭,改为大兵团进剿。 宋仁宗时代的军队问题很多,比如各部之间配合极差、又没有高效的情报系统与后勤系统配合,导致战斗力低下。虽然宋军部分将领忠心报国,斗志昂扬,不惧生死,身先士卒,可每次进剿仍然是己方尸横遍野,最终无功而返。 不过,北宋最终还是摸索出了制胜西夏的战略战术。       

(影视剧中的西夏皇帝李元昊) 第一回合——永乐城战败

宋神宗继位之后,为了一雪前耻,以振国威,这位年轻君主决定任用朝廷内部的强硬派王安石为相,组织变法。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北宋国库储备大大提升,给对外战争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有了厚实的家底,宋神宗摩拳擦掌,在侦知西夏内部陷入政争时,便认为机会难得,迫不及待地发动进剿。结果,由于西夏方面早有察觉,而且做了坚壁清野的工作,所以宋军孤军深入西夏灵州腹地,补给断绝,粮草不济,最后不得不匆忙退出。 但是,神宗并不死心,他迫切地期望引诱西夏派出主力同他作战,好一举歼灭敌人。所以他采取了给事中徐禧等人建议,决定在双方对峙的中间地带横山构筑堡寨,步步为营,以持续消耗西夏国力。而对于北宋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他是完全耗得起的。 公元1082年,由十余万宋军与20万民夫组成的先遣兵团,在鄜延路临近西夏地带构筑起永乐城,作为谋取西夏国土的前哨阵地。徐禧等自信永乐城背靠大山,易守难攻,自己手中又握有十几万军队,所以丝毫不担心西夏来袭。 但是,西夏方面的情报系统何等的发达,就在永乐城即将竣工的时候,西夏大军就逼近了城池。此时,徐禧才略微感觉到了形势的严重,有将领劝他主动出击,趁对方立足未稳,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但徐忌惮夏军的重甲骑兵铁鹞子,所以当即否决。 平心而论,徐此举并非妄自菲薄,而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因为他作为北宋官场中人,深知各部配合程度之差,更何况己方军队构成成分复杂,有正规禁军也有临时招募的民夫,还有大量地方雇佣军。一旦出城作战不力,城内又出现叛乱哗变,那可得不偿失。所以徐禧决定闭门死守,同时派弓箭手以神臂弓阻击夏军攻城。徐禧希望对方粮尽,然后主动撤退。 西夏方面的确如徐禧所料,出现了粮荒,不过,夏军也发现,永乐城的水源供应地就在城外,如果将其拿下,城内将因缺水而不攻自破。毕竟,没有水比没有食物的滋味,可要难受百倍。在夏军突击队的攻击下,守卫水源的宋军一触即溃,城内果然出现了缺水的危机,而在这时,夏军又加强了诱降宣传攻势,眼看形势危急,徐禧也有些动摇了。 主帅的游移不定,让困守城内的十几万人马错失了及时突围的大好时机,而周围地区的宋军攻势疲软,也难以挽救永乐城主力。终于,城池被西夏大军攻破,徐禧等高级官员战死城中。宋神宗寄望于步步为营,攻灭西夏的策略,基本上可以宣告失败。       

(西夏皇帝与铁鹞子重骑兵) 第二回合——洪德城反败为胜

永乐城的军事失败,给北宋的军界造成了不小的震动,但它也提供了两个有益的经验教训。首先,对夏战争固然要重视依托城池防御,但如果不及时以攻为守,出城决战,那么敌强我弱的局面就不会从根本上扭转;其次,城内的供水安全十分重要,所以下一次选定城址,务必要在城内多开泉眼或将水源选在敌军不易攻取的位置。 神宗抱定雪耻之心,但天不假年,永乐城之役后不过三两年功夫,皇帝就抱憾而去。继位的新皇帝处在新旧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难以脱身,对夏的军事斗争,一度陷入了停滞,而也就在此时,西夏的政治强人梁太后决定对北宋发动复仇之战。她将攻击目标,选定为北宋环庆路的洪德城等多处要隘。和之前的神宗皇帝一样,梁太后也自信地认为,对手内部的政争,一定会给自己创造胜利的机会。但是事态的发展,恐怕要狠狠地打她的脸。 公元1092年秋,西夏举全国之力,出兵横山,各军分头行动,打算将洪德等城池分割包围,然后吸引北宋机动部队来救援,再徐图将其围歼。这种围点打援的打法,颇为先进。不过执行起来,将困难重重。 原来,就在西夏军队倾巢出动之时,北宋环庆路的主帅章楶,就把自己有限的精锐力量集结起来,分头潜出城去,埋伏在山谷之中。同时,宋廷也得知西夏犯境一事,于是派来了多支援军,章楶得到这支生力军,并未急于让他们入城,而是效法前者,也各自寻找地点隐蔽起来,以待紧要关头夹击西夏人马。 说来也巧,就在护送梁太后的西夏军队途经洪德城南门外时,守将折可适从对方的军容上,明显感觉出了——敌人队伍里可能有大官。于是率军踊跃出击,打乱了西夏军队的行军阵型,双方鏖战在一处。而与此同时,一些埋伏已久的宋军也从山头放箭或直接加入战斗,宋夏两军,就这样在狭窄的山谷中交上了火。 此时,决定战局的关键因素,在于双方谁还能投入更多的预备队,折可适奋战多时,精疲力竭,也迫切希望夏军的攻势可以减弱。不过,他得失望了,因为潜伏在西夏军尾部的李浩等将领,看到对方军容严整,陷入了徘徊和犹豫,他们可能还指望着洪德城等地的宋军能搅乱对方阵型,自己才能从容发挥呢。 眼看援军不到,已经暴露埋伏地点的宋军在激战多时后,不得不退入城中休整,而西夏军队试图尾随入城,则被箭雨杀伤甚多,暂时溃退,双方僵持许久。最后,李浩等终于从探子处得知了洪德城等处的情况,最后才缓缓加入战局。而梁太后因为攻城不利,己方粮草接济有限,虚晃一枪,摆脱了和宋军李浩等部纠缠,便退回横山西北。 宋军虽然在洪德城之战重挫西夏军队锐气,但却并未歼灭对方主力,宋夏仍然维持着相持不下的局面。  

(宋哲宗) 第三回合——平夏城重挫夏军锐气

洪德城的胜利,让宋军感到振奋,这时,随着哲宗皇帝长大成人,他也迫切希望效法父亲神宗皇帝,给西夏更大的军事打击。公元1098年,在宋哲宗的命令下,泾原路的宋军向西挺进,在西夏的重要农垦区石门硖附近构筑起了新的堡寨,而西北重镇平夏城就坐落于此。为了保证这次对夏战争的胜利,宋廷还任命了被誉为“常胜将军”的章楶来统帅泾原路军队。

西夏方面了解到宋军推进到自己的家门口,自然是惊讶外带恐惧。所以,为了避免宋军长期在平夏城附近驻扎扩张,他们又进行总动员,汇集了超过二十万的兵力来荡平北宋的前沿阵地。 章楶认真吸取了之前永乐城败北的教训,首先坚壁清野,将附近军民集中到城内;其次又抽调精壮潜出城去,密切注意西夏方面的动向,并实施骚扰;最后,他把方圆百里的城外水源都投了毒,可以看出,章楶这次也是下了血本。 西夏军队开到战区后,还是故技重施,打算切断城内水源,不过,宋军这次提前做了相应准备,所以夏军无功而返。而就在他们决定取用附近水源时,中毒乃至于身死者大量出现,给军心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接下来的攻城之战中,夏军分头试图攻取平夏城及其周围壁垒,一部分夏军试图挖掘地道通入城内,结果被灌了水的壕沟所阻断,狼狈退回。一部分夏军仗着己方有重甲包裹,冒着箭雨逼近城墙,结果不是被飞来石块砸成肉酱,就是被火箭引燃,嚎叫着溃退下去。 到了晚上,西夏军队仗着人多势众,并未把宋军偷营劫寨放在心上,而章楶偏偏在这时命令手下出击,让夏军蒙受不小的损失。眼看着自己是空国而来,战斗进展又不顺利,徒费粮饷甚巨,西夏太后担忧老家被偷袭,于是不甘心地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平夏城保住了,它和其他营寨一起,继续监控着不安分的西夏,给北宋带来了难得的和平。 北宋的军队战斗力弱是事实,不是钱多人多就能解决的,后来的后金打败契丹、蒙古灭女真、满洲铁骑打败大明,反反复复说明一个道理,国富跟兵强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从永乐城兵败到平夏城的胜利,北宋终于摸索到了自己独特的制夏战术,对于一个弱者来说,能认清自己的位置,找到应对强敌的策略,也算是一种聊以慰藉的成功吧!

参考文献:1、(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2、李锡厚、白滨《辽金西夏史》,上海人民出版社3、曾瑞龙《拓边西北:北宋中后期对夏战争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4、李华瑞《宋夏关系史》,河北人民出版社5、台湾三军大学编著《中国历代战争史》,中信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