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看懂这篇文章的人,情商极高。尤其是最后一点。

 天然好物分享 2020-01-19


人和人之间相处真的是一门学问,离得太远,关系又淡了;靠得太近,恩恩怨怨又来了;不远不近,又失真诚。

 
有的人,你和他陌生一点,还能保留基本的礼节,走得太近,反而发生诸多矛盾。所以说,人生无恒常的情谊。

什么是情?——心的温度。
 
温度太低,让人寒冷;太高,又让人不适。恰到好处的情谊就是互相不苛求、不强迫、不黏人又相慰藉,这才是君子之交的知己。

古人云: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这句话讲出了情的三重境界。
 
意思就是说:超凡脱俗的圣人才能够做到不动情,没有感恩之心的人又无情,唯有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最重情,所以也为情所困。
 
人分三五等,无非就是薄情、深情、忘情。
 
 
01
不懂感恩的人最薄情
 
薄情还是深情,与文化程度无关,与读书多少无关,而是一个人内心品质的体现。一个不懂感恩的人,就是薄情。
 
前段时间,演员孙俪捐赠事件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 
 
孙俪曾经资助过一位贫困的学生,后来这位学生知道捐赠自己的是位大明星,于是隔三差五开始主动找孙俪要钱。 

孙俪已经支付了他每月的基本生活费、学费。觉得作为学生不必要有其他太多的开支,应该以学业为重,于是没有给予。 
 
谁知遭到拒绝的这位学生竟然觉得孙俪太小气,这么一个大明星才捐助这么点钱,不够花。 
 
孙俪确实不缺这点钱,但她觉得这孩子如此不懂感恩,这样的捐赠不但没有意义,反而会害了他。于是果断中止了捐助。 
 
没想到这学生反而把这事抖出来曝光。

事情最后的结果是,孙俪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而这位不懂感恩的学生毕业后,找工作都受到了阻碍。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道德品质已经打了折扣,再高的学历也弥补不了道德的缺失。
 
有人说,报德者寡,报怨者多。
 
正因为人情冷暖是无常里最正常的事,所以,重情重义才显得尤为珍贵。
 
世事炎凉,唯有情义可化。
 
 
02
深情反被深情困
 
何为深情?就是重情重义,但这种人,也因为情执深而反被情困。
  
庄子有一个经典寓言:“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水干了,鱼儿暴露在地上,它们相互吹着湿气、吐着泡沫湿润着对方。与其这样辛苦,不如各自回到江河湖海,自在游、快活生,彼此相忘于江湖。
 
情之一字最难以放下,人间多少相濡以沫,生死别离,让世人为之感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情重之人,面对分手和人生的别离一生难以释怀。
 
情深不寿,深情到自伤,难以自拔就成为了情执。这未必就是好事。
 
其实还有一种更解脱的活法,学会转身和抽离,并非心中无情,而恰恰是情太深,尝尽了其中滋味而终于看透,于是做得到放手。
 
 
03
活着的最高境界是忘情
 
曾有过一个热门话题——圣人到底有情还是无情?
 
有一句话很好的诠释了这种人:你来了我一定去接,你走了,我就不送了。不送看似无情其实是有情。
 
也有人谈及感情的最佳状态:你来了,我就当你不会走;你走了,我就当你没来过。
 
这种忘情,才是真正的活在当下,活出了一种境界和洒脱。
 
圣人有情,是有情而无累。
 
如庄子所言: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圣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顺应所有的遭遇,顺应世间的一切。只有心中放下一切的执念,才做得到如此洒脱和清净。
 
这是一种太高的境界我们难以企及,但其实也很平实,归结为三个字,不过就是——“不强求”。所有的心有不甘,所有的自伤伤人,看透了,都是一种强求。
 
纵然如此,已是难得。只要真情过,不论结果,已是值得。人活到这份上,已是通透。
 
智慧不起烦恼,慈悲没有敌人,如果还有看不惯的事,说明慈悲不够,如果还有忘不了的人,说明没有智慧。
 
愿我走过的痛楚,你不必经历;愿我已有的幸福,你触手可及。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