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周浩 二、关于网络安全的神话和真相 关于孩子们上网遇到的问题,各种说法满天飞,如果你都信以为真,那么你可能会认为恋童癖和网络欺凌在互联网上无处不在。的确,互联网上是藏污纳垢,但是,上面也有很多好东西,所以,一些专家认为有些做法是太不必要了。卡罗琳·科诺(Caroline Knorr)认为,我们的底线是,如果搞清楚事实真相,我们就能够保障孩子们的安全。科诺总结了关于网络安全最为流行的五个神话,并澄清了让人们不必担心的真相。 神话一,社交媒体会让孩子们卷入网络欺凌。真相是,一个孩子之所以会进行网络欺凌,原因多种多样,而社交媒体仅仅是干这些坏事的一个便捷方式。 事实上,卷入这种行为的孩子很典型地也有其它物体迫使他们行为出格。他们可能在家里、在学校或在社交中,都有麻烦。他们也可能会面对面地欺凌他人,或者他们的共情感发展水平不足。意识到网络欺凌的环境(并非通过行为)有助于父母和教育者认识到相应的警示信号,并在事态恶化之前进行必要的干预。 神话二,告诉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保障他们在线安全的最佳方法。真相是,教孩子识别捕食行为有助于他们避开不受欢迎的示好。 在当今世界,孩子们甚至是7、8岁就开始在网上与人互动,他们需要知道恰当的交谈与不恰当的交谈之间的界限。所以不仅是要避开“陌生人危险”,还要教他们什么样的问题不能谈,比如这些问题就不行,“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你住在哪儿?”,“你穿的是什么衣服?”,“你想私聊一会儿吗?”。并且,教孩子不要在网上找刺激。危险的在线关系更经常衍生于青少年试图进行性话题的交谈的聊天室。 神话三,孩子们在网上行为不端。真相是,大多数的孩子说他们的同伴在网上对彼此都和睦友善。 根据皮尤互联网研究计划的调查,大多数孩子在网上都想找到乐趣、随便逛逛、正常社交。比如,使用社交媒体的青少年中,65%的说他们在社交网站上自我感觉良好。58%的说他们因为社交网站的经验而觉得与人更为亲近了。80%的说他们的确看到过社交网站上针对某个朋友的卑劣残忍的行为。 神话四,在网上贴自己孩子的照片很危险。真相是,如果你有隐私设置,限定观众,并且不要注明孩子的身份,那么就很安全。 有两种类型的父母,一是喜欢贴自己孩子照片的,一是觉得这会带来麻烦的。尽管在互联网上贴任何东西都可能会带来风险,但是也有一些办法可以让你聪明地处理这些问题以控制风险。比如,使用隐私设置,确保只有最为亲近的人才能够看到你贴的东西;限定观众,只把你贴的东西分享给亲密的家人和朋友,或者使用需要登录才可以看到的照片分享网站;不要让孩子懵懵懂懂地进入社交媒体,不要让13岁以下的孩子使用社交媒体,同时,如果你已经上传了他们的照片,不要表明他们的身份。 神话五,父母的控制是监管孩子在线活动的最佳方式。真相是,只关注一种网络安全的方法会使你麻痹,形成一种错误的安全感。 要想保障孩子的网络安全,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的、令人尊敬的数字公民,需要做的不只是安装父母监控。要一直和孩子讨论有责任感的、令人尊敬的在线行为,设定规矩和错误行为的后果,训练孩子的自我管理。 本文节选自:《互联网心理学》(雷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十九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