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赵莉 我们足够好吗?——审视并捍卫群体道德 舒畅、雷雳译 当下,各个国家法律和国际法律不断发展完善,电子媒介对于各种信息广泛传播,有关群体道德问题的研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呼吁尊重人权、尊重真理以及建立调解委员会,联合国通过制裁维持世界秩序、国际法庭通过捍卫“国际社区”的道德底线倡导和平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除此之外,更多以捍卫群体道德底线为目的非正式的行为也是屡见不鲜:消费者示威游行以抵抗不道德企业、抗议银行腐败行为以及抽取高额佣金,甚至于激起全社会对于失信企业、失信政治人物的嘲笑与抛弃。 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人们如果与社会认可的道德相违背,必然是难以在社会上生存立足的。同时,个体作为家庭、组织、城镇或国家的一员,如果被指控出现不道德的行为,就会影响到所在群体的信誉。当人们甚至开始质疑自己所属群体的道德规范时,那么他的成员身份对于他来说就会越来越不重要并且没有约束力了,因为他已经不再相信群体以及群体的其他成员了。因此,最新的很多学者都研究发现群体的道德底线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心理学意义的。 道德至关重要 在心理学研究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研究者一般将关注点集中于群体的权力、地位和成就会对成员个体产生重要影响,而忽视了道德这一维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研究传统,是由于心理学研究传统认可一个前提,即人们的身体与心理健康是建立在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然而,最新的研究越来越明显地表明,心理健康与物质财富之间的关系是越来越不显著了。例如,在发达国家,近十年的人均收入稳步上升,但是这并没有提高个体的幸福感,而且人们越来越认可幸福感要远远比金钱重要。更有大型跨文化研究表明,人们相较于成就、权力和地位更加看重道德价值规范。 群体道德 在2007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致力于向公众提供有力的证据来说明群体道德对于我们个体的重要意义,其中,诚实与信任比竞争能力和社交能力要重要得多,研究者用了很多种方法来向读者证明。例如,在其中的几个小的研究中,他们请被试写出自己所属群体的一些特征,包括能力(智力水平、技能等)、道德(诚实、真诚、信任等)以及社交性(亲和力、友好程度)几个维度,然后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来得出各自所占的比重,从而来揭示究竟该群体是建立在能力特征还是道德特质的基础之上。研究发现,群体更多的是与道德特质很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的,尤其当个体对群体有积极评价的时候。也就是说,当个体愈加看重群体,他对于群体的道德评价就会越多。相反,有关于社交特征和能力方面的评价是较少的。同样,在另一个类似的实验中,研究者向参与的学生展示一份所谓的“研究报告”,告诉他们那些与他们同属一个群体的其他成员在学术研究中诚信与否的情况,那些被告知同群体成员十分诚信的学生感觉到非常自豪,并会一直强调自己与群体的这一共同道德特质。其实,这样的一个过程也就使得群体的道德规范更好地内化到成员自己身上了。正如我们十分愿意穿上那些象征我们引以为豪的群体的文化衫一样,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我们自己的道德特质也得到肯定与赞扬。反之,如果所属群体的其他成员不诚实,我们也会质疑群体的道德规范,并且尽量让自己慢慢远离那个群体以证明自己并不是一丘之貉。 文章链接:http://www./science/about/psa/2014/07/good-enough.aspx 文章出处:Psychological Science Agenda | July 2014 顺便问一句: 你觉得当代中国的群体道德水平高吗? ——你怎么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