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芾《甘露帖》行书赏析

 李叔狠生气 2020-01-19

米芾《甘露帖》,又称弊居帖,纸本,行书。尺寸纵35.5厘米、横50.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帖是米芾向人陈述他在润州(江苏镇江)的居所“宝晋斋”的地理位置与建筑布局的信札。


米芾在信中提到居所附近不但有运河经过,还有多座富有诗意的建筑亭阁环绕,庭园中也种满了各色植物数百株,园内奇石布满了洁白露珠的祥瑞现象。

“宝晋斋”是米芾的斋室名。米芾晚年收得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王献之《十二月帖》,以及顾恺之《净名(维摩)天女》、戴逵《观音》几件极珍贵晋人宝物,因以名其室。当时米芾的“宝晋斋”已经落成十年,植物生长到都可盖住一亩的区域,因此恰好可以称为“一亩之居”,这使人们对名垂青史的“宝晋斋”有了具体的印象。

米芾除了布置园居外,更开始在庭园布置奇石,他雇用了百名壮丁运来一座奇异的巨石,其中不但有变化万千的奇特洞穴,在奇石上还出现了布满了洁白露珠的祥瑞现象,让米芾相当欢喜,在信中提到珍爱而不愿割舍的心情。

米芾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

【终】

书法字帖·书法字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